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下列两道课本题: 1.(人教版初中几何第二册P106-B组第4 题)如图1,在边长为c的正方形中,有四个斜 边为c的全等直角三角形,已知它们的直角边 长为a,b.利用这个图证明勾股定理(这个图叫 做勾股圆方图,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在他所著 的《勾股圆方图注》中,用这个图证明了勾股定 理). 由下列两道课本题: 1.(人教版初中几何第二册P106-B组第4 题)如图1,在边长为c的正方形中,有四个斜 边为c的全等直角三角形,已知它们的直角边 长为a,b.利用这个图证明勾股定理(这个图叫 做勾股圆方图,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在他所著 的《勾股圆方图注》中,用这个图证明了勾股定 理).  相似文献   

2.
<正>1700多年前,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勾股圆方图中著名的弦图,经过设计变化成为含义丰富的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赵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数学家与天文学家,他仅用勾股圆方图和500字的评注,就简明扼要地总结出中国古代勾股算术.由于大正方形的面积S=c2,S=(a-b)2+2ab,所以,c2=(a-b)2+2ab,即c2=a2+b2.他仅用两种方法计算同一个大正方形的面积,就证明了勾股定理.其实用到的就是我们本篇要阐述的一个数学思想方法——"算两次".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在他所著的《勾股圆方图》中,利用图1(人们称它为"赵爽弦图")所示的拼图,简捷巧妙地证明了勾股定理."赵爽弦图"是证明勾股定理最著名的证法之一,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的数学文明和数学文化,因此被选为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除图1外,图2表示另一种弦图.  相似文献   

4.
如图1中边长为a、b、c的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如图2所示的图形,这个图形被称为“弦图”,它最早是由三国时期的数学家赵爽在为《周髀算经》作注时给出的.  相似文献   

5.
我国数学家赵爽在他所著的《勾股圆方图注》中,利用如图1所示的拼图,巧妙地证明了勾股定理,被世人传为佳话,它是我国有记载的最早的勾股定理的证明.其策略是:赵爽用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边长为a、b、c)拼成一个中空的正方形,他把直角三角形涂上红色,每  相似文献   

6.
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在他所著的《勾股圆方图》中,利用图1(人们称它为"赵爽弦图")所示的拼图,简捷巧妙地证明了勾股定理."赵爽弦图"是证明勾股定理最著名的证法之一,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的数学文明和数学文化,因此被选为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除图1外,图2表示另一种弦图.  相似文献   

7.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十分广泛,同学们在做题时,如果不注意,常出现以下错误.一、混淆区别例1如图1,分别以三角形三边为直径向外作三个半圆,如果较小的两个半圆面积之和等于较大的半圆面积,根据定理,这个三角形为.错解:设三角形三边为a、b、c,且c边最大,则有π(a2)2 π(b2)2=π(c2)2,得a2 b2=c2,根据勾股定理知该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错因:此判断的根据是错误的,因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已知条件就是直角三角形,结论才是勾2 股2=弦2,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却是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已知条件是勾2 股2=弦2,结论是该三角形为直角三…  相似文献   

8.
<正>勾股定理是数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定理.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在《周髀算经》的注解中,创制了一幅"弦图"(如图1,后人称之为"赵爽弦图"),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给出了勾股定理的严格证明.近年来,以"赵爽弦图"为背景的蕴含数学文化价值的试题在各地中考中不时出现,令人耳目一新.下面从2020年各地中考题中撷取几例,供分享.一、赵爽弦图的应用例1 (2020年绍兴中考题)如图2,直角三角形纸片的一条直角边长为2,剪四块这样的直角三角形纸片,  相似文献   

9.
《今日中学生》2014,(11):15-17
正无论是毕达哥拉斯发现勾股定理,也无论是中国的赵爽利用弦图(如图1)证明勾股定理,还是美国的总统拼成半个弦图(如图2表示一种弦图,图3是美国第20任总统茄菲尔德的拼图,它实际上是图2的一半,因此叫做"半个弦图")证明勾股定理,都用到了图形面积间的关系.事实上,著名的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在其巨著《几何原本》中给出了勾股定理的一个证明,就用到了图形面积之间的关系,证明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一般认为,中国数学史上最先完成勾股定理证明的数学家,是公元3世纪三国时期的赵爽.赵爽为<周髀算经>作注,给出弦图和一名为"勾股圆方图说"的短文.  相似文献   

11.
技巧篇     
《数学教学通讯》2010,(7):107-108
勾股定理(毕达哥拉斯定理)若一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为a,b.斜边为c。则有a2+b2=c2。这就是欧氏几何中最为著名的勾股定理。它在数学与人类的实践活动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在国外最早给出这一定理证明的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和数学家毕达哥拉斯,  相似文献   

12.
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是重要的定理.周朝初年,我国就发现了勾三、股四、弦五.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用"勾股圆方图"(又称"赵爽弦图")  相似文献   

13.
(续上期)勾股定理来源于实践,但它终需理论的证明.由于勾股定理本身的强大生命力,去论证它的人一直络绎不绝.迄今为止,据说人们已创造了400余种证法,这恐怕是任何定理都无法与之相比的给出这些证明的不但有数学家、天文学家,还有物理学家,甚至美国第20届总统伽菲尔德于1876年也提出了一种证法:图1是由三个直角三角形Ⅰ、Ⅱ、Ⅲ拼成的直角梯形(上底为图1a,下底为b,高为b+a)·S梯形=21(上底+下底)×高=21(a+b)(b+a)=21(a2+2ab+b2);另一方面,S梯形=SⅠ+SⅡ+SⅢ=21ab+12c2+21ab=21(c2+2ab)·图2两相比较,立得a2+b2=c2·如果你把一只火柴盒推倒…  相似文献   

14.
无论是毕达哥拉斯发现勾股定理.还是中国的赵爽利用弦图证明勾股定理,都用到了图形面积之间的关系。事实上,著名的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在其巨著《几何原本》中给出了勾股定理的一个证明,就用到了图形面积  相似文献   

15.
朱哲 《中学教研》2006,(7):48-48,F0003,F0004
勾股定理是我国古代数学的重要源泉.当西方数学家沉醉于研究欧几里得第五公设独立性的时候,中国古代数学家却以勾股形代替一般三角形进行研究,从而避开角的性质的研讨和不触及平行的烦琐理论,使几何体系简浩明了,问题的解法更加精致。而且,中华数学的精髓,诸如开方术、方程术、天元术等技艺的诞生与发展,寻根探源,都与勾股定理有着密切关系。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至今已有400余种,而中国古代数学家们的证观则建立在一种不证自明、形象直观的原理——出入相补原理之上。一般认为,中国数学史上最先完成勾股定理证明的数学家,是公元3世纪三国时期的赵爽。赵爽为《周髀算经》作注,给出一幅弦图。弦图是我国古代数学家们用来证明勾股定理及其相关命题时必备的平面几何模型。  相似文献   

16.
设三角形的三边依次为a,b,c,且令p=1/2(a+b+c),则三角形的面积为 S_■=(p(p-a)(p-b)(p-c))~(1/2)。《中学数学实验教材》几何2册下P.143用余弦定理证明了这个公式。余弦定理是以勾股定理为基础的。因此,这个公式也可以直接应用勾股定理来证明。如图,AD是△ABC中BC边上的高。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勾股定理?众所周知,所谓勾股定理,就是指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如图1所示,我们用勾(a)和股(b)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用弦(c)来表示斜边,则可得:勾2 股2=弦2,即:a2 b2=c2。  相似文献   

18.
勾股定理是数学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定理,它的发现和证明都与面积有关,2000多年来,人们对它做了大量的研究,它的证明方法多达300多种,其中汉代数学家赵爽在《赵爽圆方图》一书中创制了一幅“弦图”,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给出了详细的证明,既严密,又直观.依托这一文化背景,命题者精心打造了一些中考题,成为学生了解数学史、品味数学美、探寻数学源的重要题材,彰显了数学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9.
奇异的证明     
婆什迦罗是12世纪印度著名的大数学家。他编的许多数学题被人称为“印度问题”,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其中婆什迦罗关于著名的“勾股定理”的独特证明就为众多数学迷津津乐道。大家都知道“勾股定理”的内容是: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a2﹢b2=c2)。古往今来,“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层出不穷,其中婆什迦罗的证明最为奇特。他只画了如下两张图,就把勾股定理给证明出来了。你能看懂这是什么意思吗?c原来啊,婆什迦罗是用(1)、(2)两图表示了一个奇妙的转换,从而进行了直观明了的证明。具体的思路是:用(1)图中四个直角三角形,即图形的阴影部分,拼成图(2)中的两个矩形(也是阴影部分)。而图(1)中的小正方形直接移到(2)的右上角。很明显,两图的面积是相等的。同时注意到,图(2)补上虚线AB后,图形就被分割为两个正方形,面积分别为a2、b2;而图(1)的面积明显是c2,因此有a2﹢b2=c2。怎么样,这个证明是不是很简洁?本栏责任编辑梁为奇异的证明@林格  相似文献   

20.
图形的割补证明法可能大家不太熟悉,但实际上古人是最擅长这种方法的,比如汉代的数学家赵爽使用割补法通过弦图证明了勾股定理,刘徽利用割圆术求圆周率的近似值,无不和割或补有关.其实你一旦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