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的代议制民主经过了一系列的制度变迁,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代议制民主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现行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所取得的重要成果,还处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之中,不可避免地会表现出制度非均衡的种种迹象;只有不断进行制度创新,才能实现我国代议制民主"帕累托最优"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2.
万君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0,31(1):115-118,124
作为资本主义国家民主制度典型的英国和美国,有着迥然不同的代议制制度。要从根本上解答二者代议制结构性差异,还要从两国代议制的起源看起。从美国宪法制定的过程,尤其是制宪会议当中制宪者的具体主张可揭示两国代议制度具体差异的成因。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需要不断地注入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因此,在它的完善过程中离不开对年轻而又高素质的代表的培养.大学生代议制民主不仅仅是大学生群体利益表达与维护的重要手段,更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宪政民主实践.本文通过大学生人大代表选举程序完善以及代表职能的履行的探讨,分析了大学生代议制民主的意义,并从实践操作和理念界定两个层面对人大代表的地位和涵义作出了新的诠释以回应中国人大耕度完善和“人大代表专职化”发展进程中的重大要求。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家长代言人”制度的理论依据、具体运行模式及其成效。本文认为,“家长代言人”制度是现代议会代议制度在学校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它为学校、教师与家长之间搭起了沟通平台,加强了学校的管理督促工作;让家长真正参与学校管理;充分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共同服务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形成教育合力,是提升办学水平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5.
如何完善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成为当今宪法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但以往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一般停留在对已提出的问题如何具体操作深化上,随着法制文明与教育理念的进步,为大学生积极参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创造了优良的环境。“大学生代议制民主”这一理论以及建议发展完善“身份代表制”,拓展了我国人大制度理论与实践的视野,是对人大制度完善有着重要借鉴意义的新理论。它的深化研究将促进整个人大制度及其他相关理论的完善。  相似文献   

6.
“临时国民会议”和解方案一经提出,“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便识破了袁世凯独揽政治重建权的真实意图,灵活又不失原则地坚持基于自身召集“临时国民会议”,在中国历史上首创了共和代议制度。在考辨史实基础上,本文纠正了在近代史学界长期盛行的两个错误结论。  相似文献   

7.
浅谈欧美代议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佩侠 《历史教学》2004,(11):41-44
代议制度是一种民主政治,它不是资本主义社会所独有的,而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原始社会除外),都曾出现过的一种普遍的政治现象.欧美代议制度,萌芽于奴隶社会,在封建时代正式形成,又在近现代日臻完善、确立和进一步发展.代议制度不是属于哪个阶级的,它是全人类共同的政治财富.  相似文献   

8.
代议制度是一种民主政治,它不是资本主义社会所独有的,而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原始社会除外),都曾出现过的一种普遍的政治现象。欧美代议制度,萌芽于奴隶社会,在封建时代正式形成,又在近现代日臻完善、确立和进一步发展。代议制度不是属于哪个阶级的,它是全人类共同的政治财富。  相似文献   

9.
近代资本主义的民主政治主要是实行代议制,而西方一些大国的代议制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如:英国、美国.德国、法国。本文旨在指导学生轻松学习该部分内容,弄明白西方近代的民主政治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各个国家虽然都实行了代议制,但每个国家具体的代议制又为什么不同,怎么区分它们;有些国家在近代确立的代议制和当代的代议制还不一样,如:德国、法国,对这一教材没有的知识进行必要补充,使学生理解近代西方的代议制度。  相似文献   

10.
因《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在必修课程(一)中设置了“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专题,又在选修课程(二)中设置了“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专题,于是“代议制”便成为高中政治史(政治文明史)教学的关键词语和核心概念之一。代议制既然如此重要,那么,历史教科书就应科学阐释,历史教师就应准确讲述,高中学生就应正确理解和牢固掌握它。  相似文献   

11.
准确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之“特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准确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之“特色”,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伟大奋斗目标意义重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之“特色”是通过“时问特色”、“空间特色”、“质的特色”、“制度特色”等四个方面体现出来的。全面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之“特色”,必须准确理解和把握这四个“特色”。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学徒制作为一种制度,其背后隐藏着特定的社会规范、经济秩序和文化认知。与不同国家及我国不同时期的学徒制相比较后发现,党的领导、落实“双元育人”“双招”“双身份”“双基地”等培养方式、传承文化自信等是中国特色学徒制的核心内涵。现行的制度体系、组织模式和成本机制还不能完全适应中国特色学徒制的发展,还存在着制度体系缺项、平衡与协调机制缺位、单一的经费投入、质量标准缺乏等制约因素。推行中国特色学徒制的策略包括强化制度引力,规范配套制度;开展多元对话,保护参与主体的相关利益;多元筹措经费,分担培养成本;健全学徒制标准体系,基于标准构建学徒制评价与监管体系等。  相似文献   

13.
高中历史必修一主要涉及政治史。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人教版教科书编为八个单元,其中政治制度内容占相当大的比重,包括“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近代西方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而且,根据课程标准“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之(2)“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的强调和对比,赋予本册教科书浓重的政治学学科色彩。  相似文献   

14.
国体是一个国家的阶级性质;政体是国体下位事物,指国家政权的配置方式。现代政治理论认为,一个国家的主权的代表是人民,即主权在民;人民通过普选等方式将权力委托给代理人,代理人通过执政代表人民行使主权,这就是代议民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即开始执政;由于中国共产党由先进阶级所组成,所以,其执政就是国本层面的先进阶级直接代议制度。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则是政体层面的人民委托授权的间接代议制度。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总体性概念,它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统率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位一体”的有机统一整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分别立足于政治、实践、理论、制度规范等领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作的整体诠释,就其功能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路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恩格斯善于望远登高,他们对“未来社会制度”的设想,是前无古人的。其现实依据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其理论依据是唯物史观。他们设想的“未来社会制度”,是“无阶级社会”“生产资料全社会占有”“实行社会计划调节,无商品、无货币社会”,他们认为“共产主义将按低级、高级两个阶段发展”。现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未来社会制度”,而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的社会主义。未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注意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区别开来,不可能丢掉公有制、按劳分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外开放,在国体上仍将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政体上仍将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即仍是现实的社会主义,而不是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与共产主义同义语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7.
教授治校是我国近代大学的一项重要制度。本文认为我国近代大学教授治校制度是少数精英设计的,并在政府主导下建立的,而它的实现也主要是依靠少数精英。且由于它是一种代议制度,先天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是我们今天要注意的。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思看来,现代国家是建立在市民社会基础之上、以人民主权为价值取向的代议制国家。它虽然是资产阶级创造的政治文明成果,但却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像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东方大国也要回到国家现代化的发展逻辑中来。“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从根本上颠覆了资本支配劳动的逻辑,真正落实了自由、平等、所有权的市场经济准则,构成了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经济基础;“人民民主”作为对资产阶级宣扬的所谓的“人民主权”的否定,从参与的广泛性层面诠释了“真正民主”的现代内涵,成为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核心价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将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在承认权力合理分工的基础上建构起民选机关支配执行机关的权力运行机制,超越了西方“三权鼎立”和多党竞争下的议会制度,成为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根本制度。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的演进逻辑,与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连。考察40多年来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演进,可以勾勒出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轨迹,深刻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发展脉络,增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20.
导读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聚焦“中国之制”与“中国之治”,强调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夯实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制度基础,开辟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境界,提升了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层次和内涵。围绕着“制度自信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我们邀请相关专家学者进行了集中研讨。华南师范大学陈金龙教授等撰写的《论制度自信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互动关系》一文认为,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产生认知、情感和态度的心理活动,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活化、运用和执行的实践活动,这两个活动发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和完善的同一进程中,在内容和时空上是同质的,由此构成了耦合互动关系。制度自信能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凝聚广泛共识、提供精神动力、提供智慧和方法,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稳步前行,能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效能的提升和优越性的彰显,从而进一步坚定人们对制度的认同,提升人民群众对制度的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