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姚冰 《河北教育》2005,(22):9-10
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对于促进社会良好道德风气的形成,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我国科学技术与物质文明飞速发展,而人文精神与公众的道德心性却日益颓废。人心转换,道德建设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课题。佛教关注人生,把人的道德修养作为成佛得解脱的阶梯,一直以来就是社会道德教化的重要工具。发挥佛教对社会人心转换、道德建设的独特作用,是佛教适应社会、利益社会的需要,也是佛教扩大自身影响、弘法的需要。发挥佛教道德教化作用前提是挖掘,其关键是以人间佛教入世度生来凝聚亿万信众,加强佛教信徒自身的道德建设,以其为基点感化、影响社会道德风气。  相似文献   

3.
当前高校学术道德失范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区和辐射源,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其学术道德状况。对全社会的道德风气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加强高校的学术道德建设,必须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以风气倡学;改革教师职称评定制度,以制度促学;建立健全惩治学术道德失范的法纪法规,依法治学;加强学术道德教育,以德治学。  相似文献   

4.
道德责任是伦理学的重要范畴,也是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道德责任意识的培养对于促进人的发展,社会的和谐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一些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意识不容乐观。文章从社会、家庭、学校、个人等多角度分析了当前大学生道德责任缺失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即: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风气,注重家庭道德责任意识教育的培养,发挥学校道德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强调道德之个体享用性功能,以期培养出对社会、对家庭、对个人负责任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5.
道德与法治二者互为支撑、密不可分。从公民道德建设的角度来看法治建设,在立法层面,强调通过道德法制化增强公民道德建设的确定性,以明确的法律法规鼓励和保护见义勇为行为,打击和惩处腐败失信行为;在执法层面,强调通过严格执法增强公民道德建设的示范性,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真正体现法律权威性,将道德立法落到实处,使法律充分发挥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巨大作用;在司法层面,通过公正司法体现公民道德建设的导向性,司法机关在案件审理中要关注社会道德,注重司法对道德风气的引领作用,在司法中加入道德准则,以弘扬良好道德风气,助推公民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6.
略论曾国藩的道德建设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建设是一个重要问题。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曾氏的道德建设方法很值得我们借鉴。从曾国藩道德建设的方法论出发,从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勉励同侪转移风气、重视家教鞭策后辈、重视环境强调自觉四个方面对曾氏的道德建设方法作一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简要阐述了公共政策的含义,对学校体育政策概念进行界定,分析了“阳光体育”的公共政策性质,指出从公共政策理论高度来认识“阳光体育”政策,对推动学校体育工作健康发展,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安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简要阐述了公共政策的含义,对学校体育政策概念进行界定,分析了"阳光体育"的公共政策性质,指出从公共政策理论高度来认识"阳光体育"政策,对推动学校体育工作健康发展,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安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郑琳 《怀化学院学报》2010,29(3):156-157
阅读是传承文明、更新知识、提高民族素质的基本途径。阅读风气反映着一个社会的文化风气和道德风气。连续多次的国民阅读调查显示,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浅阅读盛行和功利性阅读泛滥的现状令人堪忧。我国政府已经开始采取措施,集各方之力,带动全民阅读,提升民族文化素质,积极推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吴磊 《考试周刊》2009,(37):11-11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道德取向对学生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而且对整个社会的风气有重大的影响作用。因此,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知识功底,必备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而且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只有这样才能站稳讲台,受到学生的爱戴,更好地担负起教书育人的职责。所以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服务型政府的道德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是政府管理模式的一次根本性变革,是政府管理模式的质的飞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国行政道德责任的灵魂和核心,因而是服务型政府最重要、最核心的道德责任,具体可以概括为:为社会提供合道德的制度供给、公共政策、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责任.服务型政府道德责任实现的根本途径是实现行政管理的伦理化,具体来说,要实现行政制度的伦理化、公共政策的伦理化、行政机制的伦理化、道德责任的制度化和行政主体的道德化.  相似文献   

12.
从传统文化视角阐释师德内涵与传承,分析新形势下高校师德现状与困境。着眼于师德主体自我反思体悟,提出高校师德建设关键在于师德自修与师德自律,道德主体不断的道德自律,才能实现师德内在式提升,不断丰富高校师德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中国特色的高校师德体系,引领社会道德风气好转。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道德问题的不断出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社会的"道德建设",经常用一些道德的标准要求自己或周围的人,或者用道德的话语评判一些人,其中"人格"便是人们道德评判的一个词语。为了改善道德风气,人们将希望寄托于学校教育,希望祖国未来的花朵能具备积极的人格,其中小学语文教学便是培养学生积极人格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教师职业道德失范是指教师群体或个体偏离或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教师职业道德失范不仅严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影响教育目标的实现和社会良好道德风气的形成。了解教师职业道德失范形成的原因,是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道德素养的重要前提。本文主要从社会环境、教师教育、学校管理、教学评价和教师个人素质等方面深入剖析了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成因及表现。  相似文献   

15.
一、什么是正气 一个党,一个社会,都要有好的风气。风气,是人们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具有道德意义的,在社会上一定范围内流行的行为倾向。大至整个社会,以及国家、民族、政党,小至某个团体、学校、单位,都有风气问题。风气的形成与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经济关系、社会制度、文明程度,精神状态、心理素质等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是社会或某一范围内人们的意愿,兴趣、情感、行为习惯、价值标准、精神境界等等精神因素的综合反映,是表现一个社会健康程度、精神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6.
愈演愈烈的学术腐败现象严重影响了学术的圣洁和声誉,成为扼杀创新人才,危害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从社会失范理论角度看,学术腐败本质上是社会性道德失范在学术界的缩影,是部分学术研究人员道德滑坡的具体表现;从理性选择理论角度看,学术腐败是社会成员基于效益最大化原则的理性选择;从社会控制理论角度看,学术腐败现象从产生到逐渐蔓延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学术腐败行为控制失误的必然结果。治理学术腐败要道德自律、制度他律双管齐下,通过制度创新,端正学术研究风气,强化学术道德建设,优化学术生态环境,规范学术研究行为。  相似文献   

17.
道德冷漠是伴随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的社会负面现象。从理性选择论的视角来看,道德冷漠是在恶劣的社会处境中个体对预期效益和预期代价进行理性计算的结果。高校作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培养基地,承担着抵制道德冷漠、推进道德教育的重要使命。借鉴社会工作专业的“人在情境中”、“助人自助”、“增权赋能”价值视角,以及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方法,能够创新高校道德教育理念和工作模式,预防和减少道德冷漠风气的滋长。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由于社会的一些不正风气通过网络等媒介不断腐蚀青少年,使得高职院校的部分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发生错位和异变。探究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就要认真分析高职学生道德现状,找准高职学生教育管理与道德教育的对接点,对于实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促进高职道德管理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愈演愈烈的学术腐败现象严重影响了学术的圣洁和声誉,成为扼杀创新人才,危害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从社会失范理论角度看,学术腐败本质上是社会性道德失范在学术界的缩影,是部分学术研究人员道德滑坡的具体表现;从理性选择理论角度看,学术腐败是社会成员基于效益最大化原则的理性选择;从社会控制理论角度看,学术腐败现象从产生到逐渐蔓延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学术腐败行为控制失误的必然结果。治理学术腐败要道德自律、制度他律双管齐下,通过制度创新,端正学术研究风气,强化学术道德建设,优化学术生态环境,规范学术研究行为。  相似文献   

20.
公共政策的非公共性是公共政策理论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公共政策主体的目标替代与利益置换行为,公共政策客体操控公共政策议程设置,公共政策过程的终结环节被人为搁置,公共政策信息的失真与梗阻等现象,是公共政策非公共性的具体体现。关注和探讨公共政策非公共性问题,对于拓展公共政策研究视域,端正公共政策价值取向,实现社会公共利益,提升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