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英雄主义是军旅文学的灵魂,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这一主题经历了解构与重构两个发展时期。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是军旅文学对传统英雄主题的解构时期,9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纪初,是军旅文学现代英雄主题的重构时期。石钟山的“父亲系列小说”是其中的代表作品。石钟山的“父亲系列小说”在重构“英雄”的努力中也阐释了现代人对英雄主义的理解。同时,“重构”英雄也意味着军旅文学领域对平庸化和非英雄化创作思想的反拔。  相似文献   

2.
品读     
<正>有人说,现在不是英雄的时代。我认为恰恰相反,这是一个人人都可以成为英雄的时代。好老师,就是生命的英雄。因为一位好老师,必然是一个能够挑战自我、战胜自我、不断成长的人,老师挑战自我的成功,就意味着学生的生命将从老师的成长中受益。当老师成为生命的英雄,生活和工作都与成长相伴、与美好相融,这样的英雄,也必将拥有幸福完整的人生。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朱永新先生以一篇充满感情的《好老师就是生命的英雄》,再一次强调教师的价值:教育的关键在人;真正  相似文献   

3.
如果我们没有被遗忘,后人会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记住我们这个时代呢?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又在哪里?2018年,我开始做一个项目,就叫作"英雄"。如果后人能够记住我们这个时代,那也许就是因为他们。我们这一代,生活在一个几乎没有战争的时代,所以我们必然不会有那些战争英雄般的传说。但这是否意味着我们这个时代是没有英雄的时代?如果真是这样,那这个时代可能真的会很快被历史遗忘。那如果我们没有被遗忘,后人会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记住我们这个时代呢?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又在哪里?2018年,我开始做一个项目,就叫作"英雄"。如果后人能够记住我们这个时代,那也许就是因为他们。  相似文献   

4.
其实,个儿矮,根本不用烦恼!首先,你现在个儿矮,并不意味着将来个儿矮。因为长个儿的时间因人而异,说不定哪天你就会蹿成一个高个儿。再说,就算将来个儿矮,也并不意味着人生的失败,比如驰骋欧洲的拿破仑,他也是个矮个子,可他照样是个英雄!  相似文献   

5.
为了纪念一位古代的英雄,大家请雕刻家给这位英雄雕一个石像。 雕刻家答应下来,先去翻看有关这位英雄的历史,想象他的容貌,想象他的性情和气概,雕刻家的意思,随随便便雕一个石像不如不雕,要雕就得把这位英雄活活地雕出来,让看见石像的人认识这位英雄,明白这位英雄,进而崇拜这位英雄。  相似文献   

6.
重释革命样板戏叙事结构中的英雄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叙事学的结构/功能规则,样板戏叙事结构中包含着六个英雄模式,依次是:隐性英雄、显性英雄、准英雄、亚英雄、反英雄、泛英雄。这些英雄模式在叙事中占据着不同的地位和功能,它们的解读将有助于我们顺利进入样板戏的内在话语结构。  相似文献   

7.
拜伦式英雄源于18世纪诗人拜伦作品中的某些主人公,海明威式英雄是指海明威作品中的一系列主人公。拜伦式英雄与海明威式英雄都是英雄,都敢于为人类的和个人的理想而战,并坚持不懈。假如我们要将拜伦式英雄与海明威式英雄的英雄主义总结成为一种模式,那么我们可以说,他们都试图突破某种界限,取得其“有限性”和宇宙的“无限性”的同一或一致。拜伦式英雄与海明威式英雄的产生与形成,都与特定的社会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古典小说发展到《红楼梦》,登上了辉煌的顶峰。在这部小说中,我们看不到在其他小说中司空见惯的圣君贤相、英雄豪侠;在《三国》《水浒》等小说中着意渲染的英雄主义,在这里也消失了。这意味着《红楼梦》超越了“英雄传奇”的模式,直接面向真实人生,最终完成了我们在前文中所说的“由神化到人化”的转变。《红楼梦》集中描写了一个家庭  相似文献   

9.
杨忠政 《贵州教育》2010,(17):24-25
不久前,“贵州省小学语文优质课展示活动”在遵义举行,我有幸观摩了一些课例,其中就有贵定的赵老师执教的一堂六年级综合性学习《走进英雄》。整堂课以“谈什么是英雄”——“谈心中的英雄”——“认识身边的英雄”——“赞美英雄”——“重塑英雄概念”为线索组织学习。  相似文献   

10.
英雄     
《海外英语》2012,(5):40-40
“所谓英雄者,敢为人之所不敢为。敢当人之所不敢当。所谓英雄者,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所谓英雄者,坚强刚毅,屡败屡战。”  相似文献   

11.
悲情蝙蝠侠     
和神灵并肩作战,意味着你们的强大,同时,也意味着你自己的渺小。曾经有过这样一种说法:美国NBA是一个让人狂热和无奈的地方,大多数球员永远都只有不断追寻的过程。那枚象征着最高荣誉的冠军戒指常常是可望而不可即,而且一家国际网站还以投票的方式评选出了当代NBA十大悲情人物。韦伯,尤因,马龙皆在此列,这些星光灿烂,身怀绝技的英雄们,在球场上散尽了  相似文献   

12.
做一回英雄     
一直以为英雄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一直以为我们根本没有机会去做英雄。现在想想,2002年秋天,我们就在不经意间做了一回英雄。  相似文献   

13.
对十七年文学而言,英雄人物是时代与文学的共同选择。对英雄的政治化简单理解产生出一种特殊的“英雄焦虑”现象,英雄的构成被定性为阶级属性的载体,不仅体现在战争英雄的身上,也体现在现实生活的英雄身上。这种对非英雄化的排斥所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它导致了英雄形象塑造中的“人”的真实性的萎缩。那些突破荚雄的创作尝试,某种意义上也只是在另一角度强化了十七年文学中遍地英雄这个事实。  相似文献   

14.
谁是英雄宁我翻开厚重的史书,眺望时间的彼岸,寻找英雄的痕迹。中华一大国,泱泱五千年,找个英雄何难?随手拈采便是,我当初也是这样想的。  相似文献   

15.
辛弃疾是南宋时代产生出的一位具有韬武略的英雄。他有着崇高而丰富的英雄人格内涵,他的英雄人格不独在当时光彩耀目,即使在今天也荡人心魄,极具审美价值。他的英雄壮举、享富盛名的词作以及为数不多的诗都是他英雄人格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6.
原型批评是20世纪众多文学批评流派中的一支,在它提出的众多原型中,“英雄”作为文学创作中的一个重要原型一直备受作家和评论家们的青睐。而探求者则被视为一个“近英雄”的原型,一直被淹没在英雄原型的光辉之中。我们认为,探求者应被看作是一个独立的原型,随着现实主义小说的兴起,它有着和英雄原型同样的、甚至超出英雄原型之上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美国是一个崇尚英雄的国度,在街头、公园、学校等公共场合经常可以看到各种人物的塑像,那是他们心目中的英雄。这些英雄当中,也不乏中国人的身影。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新时代英雄观的生成机理,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三者的有机统一。其核心要义科学地回答了“谁是英雄”的时代命题,并指明“如何对待英雄”的实践路径。又与时俱进地拓展了其时代内涵: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英雄观理论,拓展大国劳模精神,具象化英雄的重要社会地位。同时彰显时代的价值意蕴,于国家而言:以英雄模范为指引,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于社会而言:以英雄为楷模,有利于弘扬社会核心价值观;于个人而言:以英雄模范为榜样,有利于促进公民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9.
8月Timberland添柏岚携手王力宏在1933老场坊举行的“地球英雄,非你莫属”新闻发布会相信大家还感觉历历在目。经过近2个月的时间,各位对环保充满热情的达人,你们是否已经准备好加入到地球英雄的行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支持地球环保呢?下面就让我们跟随地球英雄王力宏的地球英雄法则,准备起来吧!  相似文献   

20.
英雄和英雄话语是新时期以来的新历史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历史小说在解构英雄和英雄话语的同时完成了对经典化了的革命历史小说的重新建构。长篇小说《亮剑》对主人公李云龙的塑造,就体现了英雄和英雄话语在当代社会日常生活下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