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员工隐性知识传播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性知识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源泉.在深入分析隐性知识传播系统各组成部分特征的基础上,比较隐性知识传播过程和传染病传播过程的相似性,阐述了用传染病模型研究隐性知识传播机制的可行性,建立了员工隐性知识传播的传染病模型,编制相应的DYNAMO程序,并模拟华安公司知识传播过程,分析了知识传播过程中各因素的关系及各因素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提出了提高该公司隐性知识传播效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深入分析创新型组织中隐性知识传播过程及特点的基础上,构建基于多主体的隐性知识传播模型,并运用Netlogo软件对创新型组织中传播者、学习者和免疫者3种类型主体的知识传播行为进行仿真,分析各因素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及对隐性知识传播的影响程度,提出包括建立知识共享激励机制、提高组织成员学习能力等促进隐性知识传播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隐性知识的难以评价,使得企业内部知识网络中的关键人物不易识别。为了识别对企业内部知识传播起关键作用的员工,探讨利用社会网络分析中的点出度、特征向量、权力指数、中间度等指标识别知识传播网络中的知识专家。结合案例分析说明知识专家识别的过程和结果,并对各指标的特点和效果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4.
因为隐性知识的传播受其难以表达的限制,使企业知识管理不能有效地实现.本研究通过时经验类隐性知识的分析,建立了经验类隐性知识传播的触发模型,讨论了经验类隐性知识传播的特点,提出了一种便于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实现企业知识管理的经验类隐性知识的表达方法.  相似文献   

5.
复杂组织内存在成员流动的隐性知识传播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复杂组织内的隐性知识传播问题.当组织内存在不同传播能力的人群时,且组织的成员不断流动时,构建知识传播微分动力学模型,并给出具体的解析解.分析组织内部隐性知识的传播规律,为企业内隐性知识传播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朱宏淼  张生太  闫辛 《科研管理》2019,40(2):106-115
微信群已成为隐性知识传播的重要平台,但鲜有研究探讨微信群中隐性知识的传播规律。本文基于复杂网络与传播动力学理论研究了微信群中隐性知识的传播机理,建立了微信群中隐性知识的传播模型,推导出了区分隐性知识在微信群中传播与否的阈值条件,验证了传播阈值始终是一个有限数,并对隐性知识传播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微信群的网络结构对隐性知识传播有重要影响,隐性知识在无标度网络中的传播速度比在均匀网络中更快,传播阈值与最终传播规模更大。研究还表明,只要根据阈值条件将有共享意愿的用户数量与有知识吸收能力的用户数量增加到相应的临界值以上,隐性知识就会在微信群中传播。最后对研究结论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经成为经济活动中的一个关键资源,而知识的运用必须依赖于沟通.本文研究了企业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的沟通转化问题,探讨了影响沟通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在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基础上构建了企业隐性知识沟通的动力模型.研究认为企业隐性知识沟通动力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即高位势隐性知识主体传播隐性知识的动力因素、低位势隐性知识主体学习隐性知识的动力因素、组织员工之间隐性知识沟通的阻力因素.  相似文献   

8.
网络环境下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教师拥有丰富的隐性知识,隐言知识共享对高校的发展、教师水平的提升、学生竞争力的提高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网络信息技术为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分析了网络环境下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的关近节点,主要包括隐性知识传播者、接受者和传播渠道,以此为基础深入分析了网络环境下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为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效率提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隐性知识转移、共享的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首先分析了隐性知识转移和共享过程中的激励困境。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相关的激励机制设计方法,并提出一个模型。该模型从隐性度和系统化程度两个角度分解隐性知识的特点,讨论其对于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以及对代理成本和企业竞争优势的意义,并考虑了激励机制设计的两个影响因素---绩效衡量困难程度和不确定性---对激励方案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企业内部,隐性知识转化存在许多障碍,为克服这些障碍,提出一些机制,如构建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知识水平、构建转化平台、营造知识转化的企业文化和由外而内的转化模式等.  相似文献   

11.
隐性知识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和源泉.促进企业内部员工进行隐性知识分享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隐性知识分享存在着较多的障碍因素,为了分析这些障碍因素.文章基于欧姆定律提出了隐性知识分享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分析,揭示了隐性知识分享过程中障碍产生的因为,并由此提出了促进隐性知识分享的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李永周  彭璟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8):183-187
从隐性知识测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出发,阐述企业研发团队个体隐性知识的特征及其表征行为,设计企业研发团队个体隐性知识测度的指标体系,并针对不同指标关联特征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测度隐性知识含量,为进一步开发与提高企业研发团队的隐性知识水平,构建基于"知识贡献分配"的激励机制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知识密集型组织内实现知识共享的激励策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管理在知识密集型组织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如何促使员工进行知识共享从而达到组织收益的增加是实践中的一个难题.建立实现知识共享的激励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分析,得出如果知识的贡献度很小,知识的隐性度很大,组织是没有必要进行激励的;对知识隐性度低的知识,组织采取团队激励比个体激励有效;如果员工的知识的贡献度大、知识的隐性度大,进行个体激励是比较适合的.  相似文献   

14.
孔德成  侯光明 《科学学研究》2012,(10):1558-1563,1592
针对如何实现复杂重大科技工程中隐性知识的有效传承这一问题,本文融合知识管理和系统动力学理论,构建复杂重大科技工程隐性知识传承微分动力学模型,揭示工程中隐性知识传承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定量分析主要参数控制对实现隐性知识高效传承的影响效果;最后,基于管理学视角,提出通过构建交流合作平台、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和培养知识创新意识实现复杂重大科技工程隐性知识的高效传承。  相似文献   

15.
隐性知识对企业竞争优势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隐性知识理论为基础,通过对西安通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106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员工隐性知识、部门隐性知识和企业隐性知识对企业智力资本和竞争优势具有显著影响,智力资本在隐性知识与企业竞争优势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企业应重视并合理利用其不同层次的隐性知识,积累智力资本,进而提升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6.
组织知识创新成果内部传播效率低下是制约当前组织知识创新进程的一个重要问题.从组织共享心智模型的视角,通过深入分析组织知识创新成果内部传播过程背后所隐藏的种种复杂因素及其作用规律,提出并论证了组织共享心智模型中共享的组织隐性知识结构与组织内在价值信念结构的互动一致性将最终决定组织知识创新成果内部传播效率的长期均衡水平的原理;为组织今后进行知识创新成果传播的技术流程安排与激励机制设计找到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武开  徐荣贞 《情报杂志》2012,31(8):188-193,160
根据隐性知识的不易代码化传递和应用环境依赖性特点,提出隐性知识增量模型,利用溢出前后知识重叠度说明企业隐性知识变化情况.依据模型分析隐性知识溢出后促发企业创新的整个过程.阐述了由隐性知识引起的集群创新问题,对企业吸收和应用隐性知识,以及保持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公共危机信息传播空间结构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世界网络与无标度网络结构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公共危机信息传播具备的网络节点增加和网络节点连线增加等特点,在无标度网络模型内引入可变集聚系数,建立公共危机信息传播的复杂网络结构模型.基于模型内部演化的增长网络的度分布计算,通过改变特殊的参数调节网络的集聚系数,并观察危机信息传播的变化情况.模拟情况显示,网络连接边数、连接时间、集聚度、透明度是危机信息传播中极其主要的参数.  相似文献   

19.
以企业网络理论为基础,通过对西安光电子产业集群113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所获数据,运用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显性知识资源获取和隐性知识资源获取在中心度、联结强度对成长绩效影响中扮演完全中介的作用,显性知识资源获取在网络规模对成长绩效影响中扮演完全中介的作用.因此,企业应重视网络结构,加强显性知识资源获取和隐性知识资源获取,充分利用网络这个知识、技术、资源丰富的平台,提高企业成长绩效.  相似文献   

20.
组织内员工隐性知识显性化激励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组织内员工隐性知识的挖掘与共享对于组织的创新和发展至关重要.组织内员工隐性知识显性化遵循一定的选择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激励因素非常重要.本文分析了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激励过程,构建了组织内员工隐性知识显性化激励量化模型,并给出了该模型的一种求解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