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一、内容分析本节课程内容通过对水的三态变化、水的人工净化、水的通电分解等过程中分子运动情况的描述,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一些现象。进而在分子知识的基础上向学生介绍原子。《原子的构成》这一节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认识原子的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教材以汤姆森和卢瑟福的实验事实为依据,引出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这一结论,然后根据卢瑟福的实验分析出原子核可以再分这一重要结论。二、学情分析  相似文献   

2.
例 1 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   )。A、原子是不可再分的粒子 ;B、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 ;C、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D、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密切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原子、分子、元素以及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关系的了解情况 ,解答时 ,应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认真推敲每个选项中用词是否科学、准确、合理。在化学变化中 ,发生变化的是分子 ,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成更小的粒子 ,但可用物理方法将原子再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所以A不正确 ,应改为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的…  相似文献   

3.
原子:它的希腊文原意是不可分的意思。早期原子论认为原子不可分割,但是现在发现原子里面别有洞天,是可分的。电子: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森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推翻了原子不可再分的结论。电子的希腊文原意是琥珀,因为最早由琥珀和皮毛摩擦生电。质子: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阿尔法粒子轰击金箔,发现原子核里有最小单位正电荷的粒子,取名为“质子”,在拉丁文里“质”是“最基本,第一”的意思。  相似文献   

4.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1.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A)分子大,原子小(B)分子在不断运动(C)原子可以构成分子(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2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A)原子量不同(B)中子数不同(C)核电行数不同(D)电子数不同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A)原子核(B)核外电子(C)质子(D)中子《.下列有关水受热变成水蒸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变成了另一种物质水蒸气(B)水分子本身没有变,水的化学性质也没变(C)水分子变成了水蒸气分子(D)水的…  相似文献   

5.
质子数决定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 (核电荷 )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中子不带电 ,1个质子带 1个单位的正电荷 ,因此 ,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由质子决定 . 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最根本的区别在于质子数不同 ,因此 ,根据原子核中的质子数可确定元素的种类 .如质子数为 1的元素是氢 ,质子数为 8的元素是氧 ,质子数为 11的是钠等 . 质子数、中子数决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由于原子中核外电子的质量很小 ,因此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由此可得出原子的质量约等于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质量之和 ,或者说相对原子质量…  相似文献   

6.
在高考物理试题中,原子和原子核物理部分试题,所占的份量不多.但从学习和认识现代物理学基础知识的必要性及这部分试题的难度相对较小出发,笔者认为仍需加以重视.从近几年,原子和原子核物理的高考热点,谈谈这部分内容的复习.一、原子核式结构和玻尔原子理论这一热点是考查考生对近代物理的发展简史,原子与原子核式结构的基本实验.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是否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它涉及的主要内容有,汤姆逊的原子模型、α粒子的散射实验和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玻尔的原子理论和氢原子的能级等等.例如,在全国高考物理试题中,’90第4题考玻尔的原子理论的有关内容,’92第5题  相似文献   

7.
原子和原子核物理学是研究原子和原子核内部结构和运动规律的科学 ,对于认识物质微观结构 ,揭示物质世界的本质 ,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 ,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发展科学思维能力有其重要作用 .不仅如此 ,原子物理部分是其它各部分知识的扩展和升华 ,它与力学、电学、热学、光学知识纵横沟通 ,甚至超越了物理学的本身 ,原子物理学跟化学、生物、医药无不紧密渗透 .本文就中学理科范畴谈谈原子物理的综合设计 .一、从知识结构体系谈综合原子的核式结构和原子核是中学原子物理部分的两大中心内容 .原子结构和原子核是紧密相联的 ,前者包含…  相似文献   

8.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原子核所带正电的电荷跟核外所有电子带负电的电荷相等,原子处于不带电的中性状态.当中性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时,原子核所带正电的电荷跟所有电子带负电的电荷不相等,物体就带了电.用摩擦方法可以使物体带电,在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对电子束缚能力较弱的原子核失去电子,从而该物体带正电,而另一物体由于得到这些电子而带上等量负电.用毛皮摩擦橡胶棒后,毛皮带正电,橡胶棒带负电,用丝绸摩擦有机玻璃棒后,有机玻璃棒带正电,丝绸带负电.这种用摩擦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叫摩擦起电.电荷之间相…  相似文献   

9.
“原子和原子核”是高考的重要内容.从认识原子和原子核到核反应能量的利用,一共有9个考点,既有定性分析理解题,又有定量计算应用题.2004年全国高考因有11 个省市单独命题,所以“原子和原子核”考题达11 题,比过去全国一卷时明显增多,但没有难题和运算繁琐的题.我们研究这些试题,能透视命题趋势,把握教学(复习)的重点,有益于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原子和原子核"是高考的重要内容.从认识原子和原子核到核反应能量的利用,一共有9个考点,既有定性分析理解题,又有定量计算应用题.2004年全国高考因有11个省市单独命题,所以"原子和原子核"考题达11题,比过去全国一卷时明显增多,但没有难题和运算繁琐的题.我们研究这些试题,能透视命题趋势,把握教学(复习)的重点,有益于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最小的物质是什么?古今中外一些哲学家和科学家一直在探索和争论这一问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的认识也在一步步深化。早在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曾设想,物质是由肉眼看不到的极小粒子组成的,他说:“如果我们不停地敲击一个石块,我们最终会得到一些永远不变、不可再分的粒子,即原子。”19世纪后期,科学实验虽然证实了确实存在着原子,但同时发现原子并不是永远不变的,也不是不可分的,它可以自动地变成别种原子,并从中分出比它更小的电子。20世纪初到30年代,人们进一步发现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它是由质子和中子组…  相似文献   

12.
《中学语文》1997年第10期“课堂小练习”(45面)“语言训练题型测试”中第8小题:把下面这一长句变成短句:“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带负电的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作高速旋转。”答案是“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的原子核及围绕原子核作高速旋转的带负电的核外电子组成的。”  相似文献   

13.
认识核能     
核能,是原子核能的简称,人们习惯上又称之为原子能,其实,顾名思义,原子核能是原子核裂变产生的能量,而不是原子分裂产生的能量。五彩缤纷,变幻莫测的物质世界是由112种元素组成的,组成元素的最小单位是原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两种最主要的“基本粒子”构成的。如果用小孩玩的弹子球作一个参照物,原子的大小与它相比就同它与月亮相比一样。原子核则更小,要是把原子比作学校的运动场那么大,原子核的大小则只相当于放在运动场正中央的一颗仁丹药丸。  相似文献   

14.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Bβ衰变中产生的β射线实际上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5.
1、分子和原子最大的不同点是 :在化学反应里 ,分子可分 ,而原子则不可分。所以原子才是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的粒子 ,即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2、元素是一个宏观概念 ,而分子、原子则是一个微观概念。故元素只能讲“种”而不能说“个” ,而分子和原子则既讲“种”也讲“个”。3、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 ,它的国际单位制 (SI)单位为 1 (一般不写出 ) ,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同样也是 1。4、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 ,故一种物质只用一个化学式来表示 ,而决不可随意编造。5、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两种微粒构成的。但有一特例 :氢原子的原…  相似文献   

16.
毛主席指出:“在原子里头,就充满矛盾的统一.有原子核和电子两个对立面的统一.原子核里头又有质子和中子的对立统一.质子又有质子、反质子,中子又有中子、反中子.总之,对立面的统一是无往不在的.”(《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498页)在这里,毛主席论述了原子、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的一分为二,阐明了物质结构是无限可分的光辉思想.下面,让我们以基本粒子并不基本的事  相似文献   

17.
常温下,除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易脱离原子核外,其余的电子仍围绕原子核运动.这些电子叫束缚电子.金属都是晶体,其晶格都是由金属原子构成的.常温下,由于金属原子的热运动,金属的最外层电子脱离原子核的吸引,在晶格中无规则的自由运动,这样的电子叫自由电子.  相似文献   

18.
1.单个光子的行为 (1)金属的逸出功 金属原子的原子核对外层电子有吸引力,当电子摆脱原子核对它的束缚而成为自由电子时,克服吸引力所做的最小功即金属的逸出功.每种原子的原子核对其核外电子的吸引力不同,电子克服原子核的引力做功也不同,故不同金属的逸出功不同.  相似文献   

19.
《原子和原子核》中渗透着物理学史,以人们认识微观世界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为线索,通过实验为研究基础,先认识原子的结构,再深入研究原子核的组成.本章主要是理解基础上的记忆和简单应用,历年高考试题中均有这方面知识,现作分类导析,供复习时参考.  相似文献   

20.
原子物理学与原子核物理学是研究原子和原子核性质、结构及其运动规律的一门学科,是普通专科物理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初步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及其物质运动和变化规律,帮助学生建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为学生毕业后从事中学物理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由于本课程内容比较多,学习难度大,故逐章说明各部分内容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的重点要求,供复习时参考。第一章 原子的基本状况1.原子的质量和大小(1)掌握原子线度的大小。(2)了解估算原子质量和线度的方法。2.原子的核式结构(1)掌握原子的核式结构。(2)了解α粒子散射实验对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证实。第二章 原子的能级和辐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