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徽州"一府六县"格局徽州"一府六县"格局始于唐大历五年(770年)。自从晋太康元年(280年)新安郡辖黟、歙、海宁、黎阳、遂安、始新六县以后,历有变动。南朝宋大明八年(464年),黎阳县并入海宁县,新安郡辖歙、黟、海宁、遂安和始新五县。梁普通三年(522年),划吴郡寿昌  相似文献   

2.
徽州学术文化所关注的领域非常广泛,具有鲜明的学术性,同时徽州学术文化对徽州社会有着全面而深刻的影响,南宋以后徽州出现的宗族社会形成、徽商崛起、节烈之风盛行三大社会现象都与徽州学术文化密不可分;而徽州学术文化具有社会性的原因则和它自身的研究内容、传播的手段和形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徽州商人研究的深入,一些研究者将王阳明的"新四民论"与徽州人的商业伦理结合起来,将徽州商人看成是实践"新四民论"的典范。他们征引了大量的有关徽商的语录与言行来佐证"新四民论"与徽州商人的关系。然而,深入发掘宋元明时代徽州商人的资料就可以发现,徽州人通过商业来积累财富,有了财富又开始重视教育,最终子孙又以宦业而显于乡里,这是北宋以来无数徽州人孜孜以求的成功之道。可以说,"崇士重商"是徽州人一直以来的传统。  相似文献   

4.
从严格意义上说,"徽学"(即"徽州学")不等于"徽州文化"."徽学"是研究徽州文化的学科名称,"徽州文化"是徽学研究的对象与内涵.徽州文化是伴随"徽州"这一地域的产生而逐渐形成的,有2千多年的历史(春秋战国之际开始设置,如从宋宣和年间始称"徽州"算起也有800多年历史);而作为一门现代意义的学科,真正意义上的"徽学"的形成则在20世纪80年代.  相似文献   

5.
素以"东南邹鲁"、"程朱阙里"闻名于世的徽州流传着许多反映徽州风土民情的具有鲜明的江南色彩与浓郁的古山越气息的徽州口头传承材料--乡土歌谣、俗话、谚语.本文拟采撷其中的一部分加以解读,为认识徽州社会、徽州人尤其是徽州文化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徽州文化,博大精深;徽州名贤,灿烂史册.古往今来,几多"世界第一"、"中国第一"出自徽州,本文列举并简介了这些"第一".  相似文献   

7.
在妇学极盛的清代,徽州出现大量才媛,其数量之多,为他郡所不及,这是徽州地区一个突出的人文现象。徽州如此众多才媛的出现,与徽州所处的地理位置,南宋以后中国政治、经济中心的南移,当地社会的稳定与经济发展,宗族与徽商的支持以及当地文风昌盛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命题原创阅读下面几段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徽州有一首流传很久的民谣:"前生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古代徽州的地理结构呈"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格局,农业发展受到极大限制,恶劣的生存环境迫使徽州人走出地域重围,外出谋生。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总书记最近考察黄山市时对徽州文化的精彩概括,指出了徽州文化包含的"文化、贸易、医学、教育、建筑"五个基本要素,囊括了徽州文化的五个最基本、最主要的内容,揭示了徽州文化最重要的本质特征,透析了徽州文化具体人文事象之间的内部联系.对我们深入开展徽州文化学术研究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柳州师专学报》2018,(1):84-86
有徽州地域特色的"三雕"文化艺术,其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链在现代化进程中,发生巨大变革,徽州"三雕"艺术的传承面临着严峻的生存考验。通过数字化方法加强徽州"三雕"实体数字化保护工作,推动实体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建立文物实体数据库、加强完善平台网站建设、积极探索建设虚拟博物馆等工作的研究,对徽州"三雕"文化的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民国徽州宗族婚姻观的革新是政治变革、经济发展和文化思潮等多重因素相互交织、发生"共振效应"的结果。民国徽州家谱中的族规家训集中体现了徽州宗族的婚姻观念的革新成分,且呈现出保守性和不平衡性等基本特征。由于徽州社会小农经济基础阻碍了传统意识形态的新发展,新安理学促成了徽州宗族文化心理的积淀和固化,以及宗法制度残余下的守旧势力的阻挠等因素,民国徽州宗族的婚姻观的革新在整体上仍趋向保守。深入解读徽州族规家训所反映的婚姻观念及其革新,不但可以丰富徽州家谱和徽州宗族的研究,还可以弥补徽州社会文化史和生活史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代徽州的市镇与宗族--歙县岩镇和柳山方氏环岩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明清时代市镇研究大部分集中于经济先进地带的江南平原地区,而对山地市镇--徽州市镇则较少注意。笔者注意到,徽州的代表性市镇--岩镇在明代中期以后的逐渐繁荣,其过程可能与以岩镇为根据地的宗族中的一个支派势力的扩大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与平原市镇不同,使得徽州市镇在宗族文化上成为徽州乡村社会的缩影,呈现出其自身的特点。通过对徽州市镇与宗族的研究,有助于中国都市史研究的深化,扩大市镇研究的范畴。  相似文献   

13.
徽州文化是什么?这是个争论纷纷,难以一言蔽之的问题.我们曾为"徽学"、"徽州学"或"徽州文化"的名义作过旷日持久的争论.经院式繁琐的名义之争是没有意义的.问题不在名词,而在实质.  相似文献   

14.
明清徽州在文化、教育、医学、建筑、艺术诸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这离不开徽商巨额财富对徽州本地的反哺。徽州人口频繁的商业性流动、"无远不届"的活动范围以及归无定期的商旅生涯,也对徽州社会形成了诸如家庭关系嬗变、宗族组织空前强化以及贫富分化、社会风气变异等更深层次的"后院失火"式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徽州学是对中华传统文化一部分的徽州文化进行的发掘、研究、开发、利用.这种徽州文化研究,对于我们今天实践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富民强国有何现实意义?徽州学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间有什么联系?这不仅是徽州文化研究自身的一个大课题,也是我们进行徽州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促进黄山市跨越式发展要思考的一个大课题.  相似文献   

16.
宋代以后,我国传统学术文化的发展,先后经历了宋明理学到清代朴学的演进。宋元以来的理学重要人物,原其阙里,追其祖籍,考其桑梓,多与徽州有关。降及有清,徽州学者在承继和批判程朱理学的基础上,领朴学风气之先,开启了影响甚大的乾嘉汉学。毋庸置疑,自南宋以降迄至有清,徽州区域学术文化的演变,不但与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变迁同步,且该区域形成的新安理学和徽派朴学,在12世纪以后中国传统学术文化史上,具有导向性和典范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探讨徽州传统学术文化的源流变迁,考察其传播与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徽州竹雕艺术的文化形态、审美理念和社会文化影响三个方面阐述了徽州竹雕深邃多元的文化内涵及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从美学、哲学和经济角度探析了徽州竹雕艺术文化意义上的"共同性"和表现形式上的"独特性"对徽州地区文化繁荣和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并促进人们对徽州竹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新审视,从而推动中国竹文化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8.
明代中叶以后逐渐形成的“天下之民寄命于农,徽民寄命于商”之习俗,对徽州社会的发展影响很大。“徽民寄命于商”是对“以农为本”传统思想的新突破;是徽州人对经济、政治、文化、人才培育发展空间富于创新的新拓展;是对徽州文化最有生机活力的一种新创造。  相似文献   

19.
徽州学作为一门专门学问和新兴学科已经逐渐被学术界所承认.但对徽州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徽州学赖以成立的学术基础以及对"徽州学"名称的提法,目前还有不同的意见,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或概念.我在这里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对徽州向往已久,为了让女儿点点感受古老徽州的水墨村庄,欣赏绝美的油菜花田,在这个微寒的春天,我们踏上了美丽的徽州之旅。依然是自驾,两天的路途对于孩子是个考验,为了赶走长途坐车的枯燥感,我们给点点带足了玩具,在一路的玩耍和欢声笑语中,不觉便到了徽州婺源。水墨村庄到婺源时,刚下过雨,远远望去,整个村庄犹如一幅"水墨丹青",美得不真实,只有踏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