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嬴政的陵墓,也称骊山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1500米处,是秦始皇陵的一个组成部分。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的规模之大、陪葬坑之多、内涵之丰富,为历代帝王陵墓之冠。陵基为近覆斗方形,夯土筑成;兵马俑坑均为地下坑道式土木结构建筑,坑内埋藏有陶质兵马俑7000余件,木质战车100余辆。  相似文献   

2.
秦始皇陵——神秘的地下王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发现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秦俑雕塑和制作是中国和世界雕塑史上的瑰宝。秦始皇陵于公元前246年至209年营造,居历代帝王陵之首、是最大的皇帝陵, 它分陵园区和从葬区两部分。陵墓四周有陪葬坑和墓葬400多个.范围广及56.25 平方公里,然而.凡是去古都西安的游客,无不匆匆直奔恢宏无比的兵马俑参观,而对状如覆斗、孤寂荒凉的秦始皇陵只是匆匆一瞥。1974年以来在陵园附近发现的从葬兵马俑三处,见证了当时秦军的赫赫军阵,1980年又出土青铜铸大型车马两乘.引起世界的震惊和关注——这一组两乘大型彩绘铜车马, 被誉勾“青铜之冠”。然而.这些不过是奏陵的冰山一角。我们期待秦始皇陵真正揭秘的那一天:见证结构复杂的秦始皇陵.是仿造其生前的都城——成阳格局而设计建造的。那些缩小的人形陶俑形态各异,连同他们的战马.战车和武器.以及地宫未发掘的藏品,成为现实主义最完美的杰作,保留了极高的历史价值:相信会给世界更大的震惊.雄辩地见证泱泱古中华的灿烂文明。——编者  相似文献   

3.
秦始皇陵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的陵墓,其规模宏大、结构复杂、藏物丰富、建造之奢华,在我国历史上是仅有的,仅陵园以东被发掘的兵马俑坑就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长期以来有关秦始皇陵存在着一系列疑问、谜团和悬案,引起人们对秦始皇陵的高度重视并产生浓厚的兴趣。本文根据最新考古勘探和秦始皇陵的多年研究成果,就其皇陵范围、墓室位置、地宫结构尺寸以及地宫是否被盗等作以探讨和综述。  相似文献   

4.
1974年,陕西兵马俑及秦始皇陵被发现,引起了海内外的轰动。众多历史学者和考古专家通过对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的研究,指出秦人应有四大陵园区,并努力寻找它们的所在地。到1987年,秦人四大陵园中的二、三、四陵园,即雍城陵园、芷阳陵园和始皇陵园都在陕西省被先后发现。但秦人的第一陵园——“西垂陵园”在哪里,却始终无从得知。  相似文献   

5.
秦始皇陵又发现一座重要的陪葬坑,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将组织力量发掘这座新发现的秦始皇陵陪葬坑。目前已在这座葬坑周围租用20亩土地,加紧修筑410米长的铁丝网。据陕西省有关人士介绍,国家文物局此前已正式批准发掘这座新发现的重要陪葬坑,并向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考古发掘证照》。  相似文献   

6.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位于陕西省临潼县秦始皇陵以东1.5公里处,是中国第一个封建皇帝秦始皇的陵园中的大型兵马俑陪葬军阵。  相似文献   

7.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位于陕西省临潼县秦始皇陵以东1.5公里处,是中国第一个封建皇帝秦始皇的陵园中的大型兵马俑陪葬军阵。堪  相似文献   

8.
综合     
西安发现秦始皇祖母陵墓经过一年多考古勘探、发掘与仔细研究,考古专家近日认定,西安市长安区的一座大型陵园的主人是秦始皇的祖母。该墓葬是迄今已发掘的“中国第二大墓葬”,也是最大的具有4条墓道的墓葬。专家认为,此墓葬的发现对于研究中国古代陵墓制度变迁,尤其是秦始皇陵墓的建设与规律等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对于这座陵墓的墓主人,在挖掘初期,专家们就依据历史文献和秦国陵墓的规律等认为,它有可能是秦始皇祖母夏太后的陵墓。随着考古工作的展开,在试掘两座陪葬坑时,考古人员还发现了皇帝级别的6匹马拉的两辆马车,即著名的“天子…  相似文献   

9.
秦始皇陵,在今陕西临潼县城东5公里的骊山北麓。据历史记载,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46年即位便开始修筑的坟墓,役使刑徒70万人,至其公元前210年猝死,历时36年。陵园规模宏大,分内外两城。历年来,在陵园附近发现了很多文物。而最大的发现是从1974年到1976年间在秦始皇陵外城东1公里多的地方发掘的3个陶俑坑,出土大批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陵东侧15公里处,有一个村子叫西杨村。1974年3月,村民在此处打井,当挖到2米深时,发现有红烧土块,他们以为是烧砖瓦的残窑遗迹;挖到4米深时,发现…  相似文献   

10.
秦始皇的陵园继七十年代发现内藏兵马俑的三座陪葬坑之后又获重大发现!其陵冢封土东南侧发现了内藏石质铠甲的一座巨型陪葬坑。该坑为相当于两个足球场大小的巨型陪葬坑,东西长约一百二十余米,南北宽约一百一十余米。试掘期间陆续出土了一批石质铠甲。甲片用青石切削打磨而成,根据所在身体的不同部位,有长方形、长方弧形、圆形、梯形等多种形制,每片两端钻孔,两片间用细铜丝穿孔连缀。专家指出,古代将士身着的铠甲为皮革或金属制成,用石片制作的铠甲,陕西从未发现,全国也极罕见!在学术上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展示观赏价值。秦…  相似文献   

11.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位于陕西省临潼县秦始皇陵以东1.5公里处,是中国第一个封建皇帝秦始皇的陵园中的大型兵马俑陪葬军阵。堪称"秦代军事博物馆",也是全世界  相似文献   

12.
贾学谦 《神州学人》2003,(11):42-43
我们从半坡遗址来到了距西安约36公里处,看到在骊山、渭水之间辽阔的绿色平原上,有一座宏伟壮观的小山拔地而起。陪同人员说,这是为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秦始皇建造的一座令人神往的皇家陵园。我们一鼓作气攀上了陵顶,向四周望去,这的确是一块美丽的风水宝地。南距风光秀丽的骊山约1公里,北临川流不息的渭水,东有产黄金的潼关,西靠出美玉的蓝田。怪不得这里的人们说:“秦始皇陵是头枕骊山脚蹬川,右手抓金,左手抓玉。”据考古探测,陵园面积56.25平方公里,方圆百华里,陵园之大,令人吃惊,于是有人称之为“天下第一陵”,我看并不为过。陵墓的周围…  相似文献   

13.
在西安以东30公里的骊山脚下,有一座巨大的土堆,依傍在风景如画的骊山身旁,这就是秦始皇即位初开工营建、历时30余年,用工徒达70万众而修的寿陵。陵内“珍宝之藏,机械之变。棺椁之丽,官馆之享,不可胜原”,被称之世界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1961年3月4日,秦陵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4年春,临潼农民在秦始皇陵东侧1.5公里打井时,发现了秦皇陵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从而揭开了秦陵考古新一  相似文献   

14.
浩浩荡荡的7000多兵马,组成以步兵为主的长方形军阵。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秦始皇兵马俑。秦始皇陵兵马俑是我国规模最大的陶俑群,是世界上罕见的艺术珍宝。它是1974年3月在秦始皇陵  相似文献   

15.
我和姐姐随妈妈回故乡——西安旅游,有幸参观了被人们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兵马俑博物馆位于西安以东的临潼县,离西安30千米,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一进大门,迎面一座巨大的拱形建筑物映入了我的眼帘。房子上方正中,“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九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非常醒目。进入兵马俑展示大厅,那宏伟壮观的情景使我惊呆了!只见大厅里有一个巨大的土坑,长200多米,宽50多米,里面全是神态各异的出土陶俑。我手扶坑边的栏杆边看边听导游介绍。至今这里一共发现了三个俑坑,大约有8000多个俑人,已经出土的有几百个。这些俑人中,有将军俑…  相似文献   

16.
秦始皇为什么要修建兵马俑?怎么制作一尊兵马俑呢?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位于中国陕西西安,是一个隐藏了2000多年的奇迹。1974年,当地的农民在打井时,无意中挖出一些陶俑碎片,后来经过挖掘,大量的士兵俑被发现,立即震惊了全世界,这就是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相似文献   

17.
王芳 《中国科技奖励》2009,(10):150-150
一次为了缓解旱情的打井,却打出了一个双目圆睁、唇上有须的陶质人头,随之而来的是大规模的发掘,所有的人都被这恢宏的景象震惊了。近八千件真人真马般大小、通体彩绘的兵马俑在秦始皇陵陪葬坑内沉默了两千多年,初次展现在考古工作者面前时,时间在它们身上留下了深刻的痕迹:铜车马锈蚀,兵俑彩绘脱落……  相似文献   

18.
<正>要说我最感兴趣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当数秦始皇陵兵马俑。兵马俑的“前世”和“今生”我们随着纪录片《中国通史》中“秦军地下军团兵马俑”,去了解兵马俑的“前世”和“今生”。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天下,真正做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后来,秦始皇决定将自己的陵墓打造成地宫,并由丞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于是秦兵马俑便成了以俑代人殉葬的典型,这便是兵马俑的“前世”。  相似文献   

19.
一、辉煌一时的秦兵马俑我们都曾经赞叹于秦始皇陵铜车马的华丽精美,也曾经震惊于始皇陵数千兵马俑的威武壮观。那里的兵马俑,已被世界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观”。苏联外交部副部长贾丕才曾称赞:“这些文物不仅属于中国人民,也是全世界的财富”。美国前总统里根不无羡慕地向中国领导人请求:“我很想进行一次访华,并亲眼  相似文献   

20.
秦始皇陵兵马俑二号坑的考古发掘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 为了揭开作为秦始皇陵陪葬坑中最为精华部分的面纱,我国考古工作者曾于1976年4月至1977年8月,对二号坑进行了勘探和试掘。当时,共开探方19个,试掘面积250平方米,共出土木质战车11乘,陶俑320件以及其他文物。从现有的资料表明,二号俑坑与已发掘并展出的一号俑坑和三号俑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