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拙作《爱心无价》获得第五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这篇通讯刊登在1994年3月30日《单城晚报》一版,这是一篇关于好军嫂韩素云的报道。而我介入好军嫂的报道纯属是偶尔得之的。在此之前,《羊城晚报》已对军嫂韩素云的事迹和广州中医一院无偿接其前来治疗的义举作过大量报道,其他新闻媒介亦  相似文献   

2.
今年十月十日,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五十周年。在迎接这个在中国革命史上有重要意义的日子里,我们很自然地想起了我国最早实地报道红军长征的新闻记者范长江。大家知道,长江在《中国的西北角》一书中曾报道过红军长征;除此之外,近年来又新发现了长江报道红军长征的七篇通讯:《岷山南北剿匪军事之现势》、《徐海东果为肖克第二乎?》、《红军之分裂》、《毛  相似文献   

3.
《夏丐尊文集》已由浙江人民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分编三卷出版,其第二卷《文心之辑》专收语文教学方面的论著,编入了与叶圣陶合著的《文章讲话》。《文章讲话》继《文心》而作,先在《中学生》杂志登载过一部分,后于1938年出书。讲话共计十篇,叶先生写了其中的第二篇,夏先生写了此外的九篇。 1982年,湖北人民出版社重印过这本书。重印本的末尾,有一篇不到一百字的简短《编后》,说明重印时编者对这本书曾经“略加修  相似文献   

4.
《南方周末》记者傅剑锋经过长达二十多天的调查,撰写了一篇《神雕之死》的公开报道。报道发表后,社会舆论对《神雕之死》反响强烈,三大门户网站也在重点位置挂出,有的还做了专题。野生动物地下贩卖黑网的黑市大佬张恩科被判了十年有期徒刑。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民权县人武部政工科长周建军,认真调查研究,结合工作搞报道,近3年来,在省以上报刊、电台见稿30余篇,连续3年被商丘军分区评为通讯报道先进个人。(张本超)河南商丘市睢阳区人武部对民兵报道人员开展经常性保密教育,并制定了《新闻报道保密守则》,5年来上稿400多篇,无一失实和泄密。(赵维臣、夏桂友)新疆哈密市人武部副部长郭拉勋结合工作搞报道,今年以来,他采写的新闻稿件有30余篇在《中国民兵》、《新疆民兵》、《新疆日报》等军内外报刊上发表。(张亚斌)“八一”前夕,某要塞区司令部将该直属队上半年在各…  相似文献   

6.
熔新闻的严格忠于事实与散文的不拘一格于一炉,这是美联社驻北京记者采写的《修复圆明园》一文的主要特色. 1984年9月,北京召开了圆明园学术讨论会,决定部分修复被帝国主义分子焚毁的圆明园.圆明园在国外素有“万园之园”的美称,因此这一决定在世界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当时,不少外国记者采写了这方面的报道,《修复圆明园》是笔者读到的几十篇中较有特色的一篇. 《修复圆明园》忠实地报道了圆明园被毁的经过,并以生动的事实解释了中国为什么要修复圆明园.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一篇新闻作品.作为一  相似文献   

7.
5月24日,按照河北电台大型走基层报道《走进魅力村镇》播出安排,河北电台新闻频道《全省新闻联播》节目播发了来自沧州东光县连镇的报道《壮举与悲歌的交响》,当晚,河北电台手机客户端“即通”同步上线题为《糯米筑大坝,百年后仍能扛得住洪水,你信吗?》的稿件。结果这篇稿件一上线,便以其特有的魅力赢得用户青睐,迅速走红,不到一天点击量便突破一千,目前达到1890次点击量,在已经播出的70多篇《走进魅力村镇》报道中名列第一。  相似文献   

8.
代表作:《挑担稻谷谢支书》(2001年9月5日人民日报)反响:文章见报后,四川省委组织部、宣传部和巴中市委等单位的领导同志纷纷打电话给予肯定。中国新闻出版报10月11日第三版以《角度新内容实》为题,进行了点评,认为“这篇报道文风朴实,没有一句花里胡哨的词语,给人一种清新扑面之感。”  相似文献   

9.
廖金英  谢太平 《新闻界》2005,(1):100-101
2004年9月16日的《南方周末》上,一位南京师大附中的教师以化名发表了题为《不是爱风尘,又被风尘误》的一篇评论性文章,作为对前不久《扬子晚报》报道的《南京的“高考之痛”》的回应。这篇报道以2004年高考南京本科录取人数前一年少了600人,位列全省倒数第一为由头,在报道中发表了一些批评南京教育的意见,诸如市民批评南京的学校没有像苏北的学校那样“死揪”;  相似文献   

10.
我在1985年《新观察》第21期发表的一组报道,包括《丹东的发现》,《紧锣密鼓大东港》、《大陆桥头远望》、《挤进世界造船之林》、《曾被遗忘的营口港》、《鲅鱼跃出海面》、《会打扮的城市》、《盘锦争取“油老三”》、《锦州猎奇》这九篇报道,再加上《渤海金圈》这篇报道,都可以看作是人们常说的“旅途通讯”。  相似文献   

11.
前些日子,我应南方一家报社编辑之约,为一篇题为《屈原穿的是汉服吗?》的评论作漫画配图。文章的新闻背景是,据6月18日的《东方早报》报道,"穿汉服,祭屈原",申城网友在大宁灵石公园过了  相似文献   

12.
赵成亮 《记者摇篮》2005,(3):39-44,26
今日一版版式编排很有特点,《要闻宽带》栏目发了四篇短新闻。使一版的信息量更加大了。一版包括图片新闻总共发了14篇稿件。让人有一种贴近感。两篇省领导活动报道写的短小精悍,各有特点,更增加了一版的生气。看过十二版《要闻》《钢都荒漠变绿洲》的报道。使人确有气爽神清之感,这篇报道与今日的《新辽沈战役》配合起来刊发很有一番特别意味。  相似文献   

13.
最近在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的藏书中,发现了五篇毛主席早期著作和一批有关资料。毛主席的五篇早期著作是:一、《学生之工作》(载《湖南教育月刊》第一卷第二号,一九一九年十二月出版);二、《湘人为人格而战》;三、《湖南人再进一步》;四、《湖南人民的自决》;五、《反对统一》。后四篇都发表在一九二○年六月至十月的《时事新报》上。第一篇和第五篇的署名为“毛泽东”,第二、三、四篇的署名为“泽东投稿”。  相似文献   

14.
1998年3月24日《羊城体育》一篇《“首尾”之战场外音》引发了一场新闻官司,同时也引起新闻界关于“客观报道”的争论。上海《新闻记者》1998年第6期贾亦凡、顾向东《“羊城疑案”谁与评说》一文提出对“客观报道”的看法;四川《新闻界》1998年第5期发表程天敏教授《也谈“客观报道”兼舆论监督》对此观点提出异议。1999年《新闻记者》开辟“客观报道讨论”专栏。而谈及客观报道,又会牵涉到新闻倾向性的问题。1998年—1999年四川《新闻界》发表数篇文章讨论“新闻倾向性”问题。读过这些文章,感觉受益非浅…  相似文献   

15.
在众多的亚运报道中,《中国的月亮也是圆的》(人民日报1990年8月3日一版)显得别具一格。首先表现在立意上。“作文须先立意”。文之立意犹如人之气质。立意高洁则文章俊秀。亚运报道迄今为止已不可计数。其中不乏精彩之作。象亚运工程建设这种同类题材的报道,由于报道周期长,报道对象单一,要想出“新”,只有在立意上下功夫。《中国的月亮也是圆的》(下称《月亮》)正是在这方面成为同类题材报道中的佼佼者。《月亮》是一篇亚运工程建设的总体报道,作者用一个别开生面的开头——一个早已被科学家澄清的“误传”至今却被人们津津乐道,得出一个不同凡响的立意:中国的月亮也是圆的!这个立意颇具气势。更重要的是它击中了时弊,在读者中产生了共振。这些年,见惯了冲击中国市场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商报》6月12日一版刊登的《兼并考验“开封”意识》一稿,是一篇批评性报道,并且是以新事为主、旧事重提的一篇批评性报道,所以对此稿的处理。特别是“提要”的写法和标题的制作,需要格外慎重,从发稿到一二三校样和最后的校红样上,改来改去,不下四五次。3年前,即1994年,《经济日报》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主题。以“‘开封人’的思想观念需要进一步更新”为内容,利用“开封”是否“开封了”这样一个文字上可以利用的“意思”,展开了一场大讨论  相似文献   

17.
发表在1986年12月16日武汉《长江日报》上的《同志,您能做到文明骑车吗?——街头自行车纵横观》,是一篇精彩的“中性”报道。因为报道形式新颖独特,问题也抓得准,所以,通讯发表后,在武汉乃至全国,产生了良好的反映,被评为1986年全国好新闻一等奖。这几年购买自行车的人特别多,中国有“自行车王国”之称。但是,自行车违章、撞倒人,简直司空见惯。《长江日报》记者谢昭良、刘立民,透  相似文献   

18.
1996年,是我在学者型记者之路上获得丰收的一年。这一年,在采写200多篇消息、通讯、深度报道、新闻评论、录音报道(其中20多篇被《人民日报》、新华社、《湖北日报》等省以上新闻单位采用)的同时,还通过了法学硕士学位研究生论文答辨,获华中理工大学颁发的法学硕士学位证书,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的同等学历;学术论文《从三篇新闻分析看问题报道的运用艺术)}获湖北省第四届广播电视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全国二等奖;撰写的第一部新闻学专著《新闻人才论》由远方出版社正式出版。这三块“砖头”,奠定了我申报主任记…  相似文献   

19.
1989年2月12日,本台编辑部收到了一篇《人间自有真情在》的小通讯,介绍鹤壁六矿团员、青年捐款940元帮助19岁的瘫痪姑娘蕲红霞治病的感人事迹。通讯播出第二天,就收到了蕲红霞的来信,充满了对社会主义大家庭真挚的爱和矿工的感激之情。当天,我们又编发了这封来信,两天内就收到听众来信二十多封,热情赞扬矿务局六矿团员、青年助人为乐的高尚精神。面对这一情况,我们一方面开展《人间自有真情在》的大讨论,一方面报道社会对蕲红霞的送温暖活动。在一个月零五天的连续报道中,发稿32篇,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影响之深、震动之大,是我们所预料不到的。为什么这一报道会收到如此强烈的社会效果?除事件本身具有典型意义,具有时代精神外,对这一典型事件采取了连续报道的形式也是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2月12日,新华社推出一组有关农业投入的报道,包括三篇省委书记谈农业投入的消息和一篇短评,及时反映了重视农业、加强农业的新动向,收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这组报道不仅为《新华每日电讯》头版头条采用,还受到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日报》及众多省报的青睐。 这组报道的成功之处在于,它着笔于新春伊始各地的最新动态,触及到了增加投入这个发展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