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同志们:今天,我受王太华部长的委托,前来参加中央台2006年工作会议,这次会议开得很好。刚才杨波台长作了一个很好的报告,总结了中央台2005年的工作,回顾了中央台“十五”期间取得的成绩,展望了中央台“十一五”的发展前景,部署了2006年的工作任务。报告令人鼓舞,  相似文献   

2.
袁亮 《出版科学》2001,(1):57-62
在“革”中,周恩米反对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鼓吹的极左思潮,大力提倡广开言路一他多次提出,不能搞思想垄新,不能搞思想封锁,不能割断历史,不能因人废,不能任意封存、烧毁图书=他反复要求恢复和发展新闻出版事业,要多出好书.多出青少年读物,尽快解决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无书可读的问题:他亲自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出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批准恢复了一批新闻出版单位,并关心和批准出版发行了一批重要书籍。  相似文献   

3.
我做出版工作,始于1972年,是年四十三岁,已“人到中年”了;是做了十四年艺术教育工作之后(刨掉“文革”期间六年“无业”),“半路出家”搞出版。而这一做,就没有中断过,迄今三十余年了。这既是我人生中新的工作阶段的开始,又是工作岗位的最后一站。由此,我把自己定位为出版人。可以说是亲历出版三十年。对我国新闻和出版事业都有过重要贡献的我的老领导陈翰伯,生前谈选拔干部时曾说过,宋木文没搞过出版,但让他管出版,对出版有好处。为什么说让我这样的人管出版,对出版有好处呢?我理解,这是一种信任,更是一种期待。这种信任和期待应该是得之…  相似文献   

4.
2005年9月22月,中共云县县委、云县人民政府召开全县档案工作暨表彰先进会议。县政府分管档案工作的赵龙副县长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就全县档案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档案工作地位、作用作了阐述,指出了全县档案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对今后一段时期云县档案工作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服务“三个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会上,表彰了全县10个档案工作先进集体和29名先进个人。县档案局局长武天明同志就如何做好“十一五”期间档案工作作了安排和部署。  相似文献   

5.
张建朝 《大观周刊》2011,(39):266-266
1964年,一场新的政治运动在中国各地进入高湖,这就是“四清运动”,它席卷神州大地,持续时间达四年之久。运动期间中央领导亲自挂帅,指导“四清”;数百万干部下乡下厂,开展革命;广大工人和农民参与其中,积极响应;“四不清”干部纷纷检讨,“洗手洗澡”,从而上演了共和国历史上特殊的一幕。文化大革命,全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指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在中国由毛泽东错误发动和领导、被林彪和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给中华民族带来严重灾难的政治运动。这两场运动都是影响当时人们生产,生活甚至性命攸关的大事,前后接踵而至,那么二者到底有着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略谈一下。  相似文献   

6.
(一)关于出版工作阶段性转移问题 最近几年图书出版发展很快,每年出版十万多种图书,在数量上世界第一。但这十万多种图书得做具体分析,十万种中高质量的究竟有多少?我认为十万种当中不好不坏的书还是大多数。而且这十万种书真正谈起质量来还有很多问题,比如说日本每年出书四万多种,数字上好像比我们少,但他们每年有五万多种重印书,有二十到三十多万种可供书,德国ISBN书号中心每年的可供书目七十万种,我们重印书有多少?可供书有多少?距离就很大了。重印书跟可供书品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 大批各类重印书的出版,对于消除“四人帮”文化专制主义造成的“书荒”,繁荣科学文化,是一项收效快、影响大的有力措施。广大读者在书店排队争购中外文学名著等热烈景象,说明这是深得人心的。正如贵刊第三期彦石同志的文章所说:“应该不应该重印和再版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的优秀图书,这本身就是一个重大的路线是非问题”。最近重印的一九五九年版《鲁滨孙飘流记》一书,这部书也是值得重印  相似文献   

8.
为了全面正确地分析和认识我国新闻出版业的大好形势,本刊特转发一部分2001年《中国出版年鉴》(浙江出版联合集团管理部,王晓峰执笔)。“年鉴”以翔实的材料,充分反映了各省各出版部门,在“九五”期间及“十五”开局的第一年所取得的新成绩。我省的山西人民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等,也同样取得了新的成绩。令人鼓舞。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应更加努力,做好各项工作,迎接挑战机遇。最近,我们聆听了朱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感悟到新闻出版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重大。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大改革力度,弘扬振兴中华的民族精神。2002.3.8  相似文献   

9.
关于重版与重印率的思考王一方仅就年出书品种数而言,我国目前已跻身世界出版大国行列,但从图书产业发展而言,综合效益并不理想,一项明显的差距是重版重印率偏低,不仅横向比低于世界其他出版强国,而且纵向比还低于80年代初的水平。可喜的是自从中央实施出版工作阶...  相似文献   

10.
80年代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出版事业,有着非常重大的成就与发展,它是我们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改革开放的路线指引下,取得进步和成绩的。“文革”十年,出版工作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严重破坏,出版工作的方针、任务被肆意歪曲,出版规章制度破坏殆尽,出版队伍备受摧残,形成严重“书荒”局面。而经过拨乱反正,肃清极左思潮的流毒,正确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方针政策,就在短短十几年  相似文献   

11.
图书出版要求一次满足读者的需要,不重视经常地组织重印供应,我认为这个问题应该提到日程上来研究解决了。虽然出版社从来没有说过我出版的书初版就要一次满足读者的需要;书店也没有说过这样的话。但是实际情况就是这样,图书的重印工作没有放在重要的地位。从一九七八年全年全国重印图书品种来看,这一年全国重印图书为一千五百四十九种(据《全国新书目》统计),其中除了地  相似文献   

12.
<一> 多出好书,繁荣出版是出版工作长期的根本任务,也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当前我们出版部门的工作很多,任务很重。但是,工作的中心任务是要多出好书,繁荣出版。从去年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多次给我们指出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进入21世纪,我国童书出版产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轨道,尤其是近十年,我国童书出版产业在整个出版产业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成为一个增长快速的板块,也引发了出版业的重组.在童书出版发展的新格局和形势下,童书出版“走出去”成为一个迫切需要关切并推动的课题.无论是从国家文化战略来看,还是从童书出版产业本身的发展来看,童书“走出去”都是决定童书产业长远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从一件小事说起。最近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我编的《笔记文选读》,序言里有这么句话:“一九四三年曾经集印单行,后来因为这样的书读者还有需要,书店里很久没有重印了。”这句话大概连小学生看了都会觉得奇怪,怎么“书店里很久没有重印”是因为“读者还有需要”呢?原来这一句本是“……后来因为这样的书需要者不多……”,这次重印之前不知道是出版社哪位同志奋笔一改改成现在这个模样,而序言末了的署名和年月却没有动,于是我就只好背上“不通”的黑锅了。  相似文献   

15.
最近看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古代办案故事》(1981年1月1版1次印)发现书中错别字不少。后来听说此书已在1982年6月第2次印刷。我又找来一读。出人意料的是,这次重印,书中的错字别字,竟原封不动地出现在读者面前。下面是一些例子: 把“寥如晨星”的“晨”错为“辰”。把趴在平台上不住地叩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图书市场上,每年都有大量重印书与读者见面。其中,不少是出版社的“摇钱书”、“重点书”和“优势书”。这些书的重印,理应受到编、校、印、装人员的重视,培植它们成为本社的“名牌书”。但是,情况并非如此。当前不少重印书中都存在质量问题,有的还相当严重。笔者曾在最近两年对所管辖的近40种各类重印书进行了全面质量跟踪,发现50%以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问题较多的是初版重印书和语言类重印书。质量不佳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7.
这一期《出版史料》用了亚东图书馆出版物的几幅封面设计作彩色插页。这几幅书衣,采自学林出版社2006年2月出版的《亚东图书馆与陈独秀》。该书是依据长期在“亚东”从事编译工作的汪原放先生的遗稿整理,于1983年11月出版的,初版书名为《回忆亚东图书馆》;重印时为突出“亚东”与陈独秀的密切关系改现名。至于这些书衣照片的原出处,则是上海图书馆收藏的亚东版图书。  相似文献   

18.
我们已经的的确确走在了新千年的路上。回顾1999年,我国新闻出版业在以往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经济效益有了进一步提高,实力明显增强。 据有关资料,1999年全国共出版新书8.17万种、重印书6.05万种,与1998年实际出版数字相比,新书品种增长9.3%,增长幅度比上年下降2.9个百分点,重印书品种增长8.2%,增长幅度比上年增加3.8个百分点;1999年共出版图书73亿册、383.4亿印张,与1998年实际出版数字相比印数增长0.9%、印  相似文献   

19.
中西古籍出版中“牌记”与“书末题署”的比较研究□大连出版社许文彦王若“牌记”又称“书牌子”,是我国古籍印刷中记录刻书者姓名、堂号、刊刻年代的一种标志,一般刻在目录、凡例之后,也有的刻在书之卷末或者刻在书后边。在欧洲的古籍中,也有类似中国牌记记录出版年...  相似文献   

20.
兰兵  姜承 《兰台内外》2006,(4):17-18
我们党历来非常重视农业、农村与农民问题,并把“三农”工作视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伟大成就,都是同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密不可分的。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十分关注并重视解决“三农”问题,为此,党中央先后发出8个涉及“三农”的一号件,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其中,1982年至1986年连续发出5个一号件,反映了广大农民的心声和要求,成功地指导了划时代的中国农村改革。时隔18年之后,中央一号件再次锁定“三农”问题,从2004年至2006年又连续发出了3个中央一号件,标志着中国“三农”政策体系框架的基本形成。上述8个涉农的中央一号件,不仅记载了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前进步伐,而且体现了党中央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如今,回首8个中央一号件的主要精神和内容,一方面,能够使我们进一步加深对党中央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全国工作重中之重战略思想的理解,增强对其重要性、紧迫必的认识;另一方面,还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和掌握新时期新阶段党对“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