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智慧城市是一个包含着多个子系统的复合巨系统。为了更好地认识智慧城市,了解智慧城市的系统结构,本文在介绍智慧城市的背景与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智慧城市系统包含的子系统、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以及各子系统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智慧城市系统对几个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发展规划进行了分析,为智慧城市规划设计与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当前,国内许多城市纷纷提出了建立“智慧城市”的战略目标,但在智慧城市治理模式上,缺乏全方位的研究.本文综合分析了国内智慧城市治理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构建了基于SOP(主体-对象-过程)的智慧城市治理模型,从两两作用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各自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根据所构建的治理模型,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智慧城市是通过开发、整合、运用城市的"智慧"资源实现科学发展的城市。本文分别从系统科学理论、公共管理理论和城市规划理论角度探讨了智慧城市的理论视角,构建了智慧城市的五维度模型,包括理念层、活动层、物理层三个层次,发展战略维度、经济活动维度、社会活动维度、基础支撑维度、城市空间维度五个组成部分,并以广州市为例分析了智慧广州的五维度模型。  相似文献   

4.
方丹丹  陈博 《未来与发展》2012,(12):23-26,22
首先阐述了智慧城市系统架构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无线城市、数字城市、智能城市和智慧城市之间的相互关系,剖析了智慧城市的理论内涵。重点提出了社会视角和技术视角下的两种智慧城市系统架构,分析了架构各组成要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并对两种架构的设计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对智慧城市系统架构作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5.
政策形态是智慧城市的核心要素,基于城市应用服务的智慧城市政策推动了城市技术创新。应用核密度估计与核函数分解,分析智慧城市引导型、支持型与均衡型政策的动态演化,明晰异质引导与协同溢出两个演化特征阶段,基于政策传导领域因素构建智慧城市政策推进城市技术创新的机理模型,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智慧城市政策演化具有阶段差异,智慧城市政策能够促进城市技术创新且产生技术正向外溢;智慧城市物联网络基础设施结构嵌入与城市技术创新呈现正相关关系;信息服务价值嵌入、智慧应用资源配置与智慧产业结构性竞争呈现正相关关系;智慧产业结构性竞争在信息服务价值嵌入与城市技术创新、智慧应用资源配置与城市技术创新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研究结论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理论导向与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智慧城市建设热潮中,提出一个合理的建设能力评估模型,科学地对智慧城市建设能力进行分类和评估。从智慧城市建设能力的四个主要因素出发,构建智慧城市建设能力指标体系,对智慧城市实例进行ward系统聚类,选取决策树的C4.5算法建立建设能力评估模型,并验证模型的科学性。结果发现政策法规完善率、互联网普及率、RD活动经费占GDP比重是智慧城市建设能力差距最显著的影响因素,根据评估结果提出进行特色智慧城市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李霞  陈琦  贾宏曼 《科研管理》2022,43(7):1-10
智慧城市是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并嵌入到社会服务与管理的智慧表现。本文构建基于“资源效用-技术结构-应用领域”的智慧城市政策工具分析框架,运用文本内容分析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2011年以来我国智慧城市政策进行演进脉络、政策网络关系、阶段性共现主题词和政策工具分析。研究发现:(1)我国智慧城市政策经历了感知基础架构与顶层设计、智慧产业培育与创新驱动、智慧应用领域异构化发展三个演进阶段;(2)第一阶段政策主题涵盖政策目标、基础技术、政策特征和组织体系四个主题词群,第二阶段政策主题是产业结构优化与创新资源协同、创新驱动环境构建、技术标准化与评价,第三个阶段政策主题是数据深度融合、异构领域应用和政策作用效应;(3)我国智慧城市政策存在结构性非均衡,相较于演进初期衡稳使用的供给型政策工具,环境导向政策工具稳步增加,需求导向政策工具动态匹配;(4)相较于以供给型政策工具为主导的云计算支撑产业层,物联感知平台政策倾向于供给型与环境型组合效用,并深化推动与环境型政策工具适配耦合的智慧应用领域政策。  相似文献   

8.
基于中国2001~2016年的城市数据和2012年首批智慧城市试点的准自然试验,利用双重差分法从影响路径、动态效应、异质性三个维度研究了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智慧城市建设显著推动了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并主要通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数据赋能两种途径发挥作用;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创新效应在当期不能显现出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创新效应逐渐增强;在人力资本水平高、科技财政支出强度与人口规模大的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效应更显著。  相似文献   

9.
智慧城市的原理及其在我国城市发展中的功能和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智慧地球的理念入手,系统论述智慧城市的理论基础、概念和特征;分析智慧城市的业务构架和具体功能;前瞻性地论述智慧城市建设在我国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最后,本文对智慧城市建设应注意的问题以及配套改革措施进行了展望.论文在系统综述的基础上,力求深入浅出、论述严谨,供政府相关决策者和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0.
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当前世界城市发展的主流方向。在阐释智慧城市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从对象、业务和信息三个维度构建其概念模型。基于对智慧城市的关键要素分析,对我国智慧城市进行实践研究,包括建设主体、业务应用和信息技术情况。研究表明,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由政府主导,企业和公众的主体作用尚需充分发挥;智慧城市工程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应用的深度和智能化水平尚有待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其在城市中的普及、渗透和扩散将是进一步提升智慧城市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描述智慧城市安全服务平台态势感知服务系统的建设内容、服务内容和态势感知模型等,本系统用于跨城市的智慧城市安全服务平台的安全态势感知服务。  相似文献   

12.
随着智慧地球概念的提出,物联网在医疗系统、智能交通、环境监测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基于物联网的体系架构,即泛在化末端感知系统的感知层、融合化网络通信基础设施的网络层和普适化应用服务支撑系统的应用层,探索将物联网的框架渗透到智慧医疗的框架体系中,阐述了智慧医疗的体系架构及与物联网体系架构的对应关系,以武汉市中心医院为例验证了其构造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并对未来智慧医疗发展与应用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智慧城市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回顾智慧城市的认识发展过程。研究分析国内外智慧城市发展现状和特点,认为国内外都重视信息化基础规划,国外强调目标多元、企业为主,国内偏向顶层设计先行、政府主导。简要指出存在问题后,提出合理界定概念内涵、明晰政府市场权责、强化标准制定和体制机制建设等对策建议,展望未来智慧城市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探索智慧城市政策试点对电子政务发展的影响机制,有助于促进电子政务向智慧化方向迈进。[方法/过程]本文采用事件史分析方法,收集244个地级市2011-2016年相关数据,构建智慧城市政策试点与电子政务发展水平的静态和动态面板模型,考察其对电子政务发展的影响。[结果/结论]研究结果显示,智慧城市试点对地方电子政务发展存在短期正向效应和长期负向效应;此外,上一年度电子政务发展水平高低对本期发展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同侪效应对地方电子政务发展具有显著且持续的积极作用;而公众因素对电子政务发展的影响却不显著。因此,地方政府应把握智慧城市建设契机,基于城市发展状况,从政策组合、目标选择和经验学习等方面,激发电子政务发展潜能,提升创新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5.
"智慧城市"成为现代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理念。在分析智慧城市的内涵及其概念框架的基础上,从战略体系、社会活动体系、经济活动体系、支撑体系和空间体系5个方面分析广州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规划设计与统筹推进、社会管理与民生服务、科技创新与智慧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及其智能化、空间战略调整与空间结构优化等方面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智慧城市是新时代城市建设的新模型,加强智慧城市建设能全面优化城市的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便于城市快速、高质量发展。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战略首次在2014年提出,要从产业、交通、教育以及医院等多方面,率先实现三地协同发展,并做好京津冀智慧城市协同发展,以智慧城市建设模型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因此,要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应该以智慧城市建设为核心,通过建设京津冀智慧城市群,将大数据、互联网以及云会计等技术逐步应用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中,逐步实现京津冀智慧城市群的城市基础设施、轨道交通和医疗体系城市联动,从智慧城市建设角度为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提供高效的基础设施、互联网服务以及医疗教育系统支撑。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利用熵权法测度出18个智慧城市发展水平的期望值,通过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选择其中16个智慧城市作为训练样本,将剩下两个智慧城市作为检测样本,检验训练BP神经网络的误差度。结果表明:以基础设施、经济、民生、政府、环境及创构建指标体系,训练出的BP神经网络模型能够有效预测相应智慧城市的发展水平,18个智慧城市中除一线城市外,其他各智慧城市整体发展水平需要提升。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仍处于实践探索阶段,智慧城市建设运营的成熟商业模式还未形成。文章首先对智慧城市商业模式理论文献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商业模式构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商业模式构建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思路,然后从宏观层面分析了智慧城市产业链构成,并以智慧交通为例,对智慧应用重点领域的商业模式构建进行了相对深入的研究,最后从引导扩大社会投资、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完善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加快智慧城市商业模式构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架构和功能设计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文章在分析智慧城市大数据类型和特征的基础上,归纳分析了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相关的数据来源和主要的数据提供主体及其需求,参考通用大数据中心架构,提出了雄安新区智慧城市的大数据中心架构构建方式,描述了架构各层的功能,最后针对雄安新区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熊彼特创新理论,论证了智慧城市建设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影响机制,利用陕西省2015—2019年的面板数据,结合结构方程模型(SEM)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探索智慧城市建设各维度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影响及多维度间“联合效应”与“互动关系”。研究发现:①智慧环境、智慧人力资本和智慧经济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有显著正向效应。②智慧经济在推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可载中起到了关键作用。③存在经济拉动型、环境治理型、绿色发展型和创新驱动型等四条智慧城市建设路径可以提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具体可归纳为产业升级推动式和环境规制拉动式。④在一定情形下智慧经济与智慧治理、智慧环境之间具有替代关系。本研究深化了现有智慧城市建设效应理论研究,并为以提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导向的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差异化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