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崇德、顺治时期是有清一代索伦牛录及布特哈八旗形成、发展的重要阶段。一方面基于内迁索伦部众编制了十六牛录,另一方面又在十六牛录的基础上不断扩编、整合,为其后布特哈八旗乃至黑龙江驻防八旗系统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2.
明季时,社会动荡,中央政府控制地方的能力下降,各种反抗势力迭起,作为明代中期后期经济较发达的江南地区,奴仆反抗地主阶级的运动也如火如荼。在这种风潮的影响下,徽州的奴仆也展开了对压迫阶级的反抗,产生了一定影响。分析奴仆的类型和奴变发生时的情形及产生的影响,可以更好地认识徽州的奴变。  相似文献   

3.
德比才重要     
菜根谭【原文】德者才之主,才者德之奴。有才无德,如家无主而奴用事矣,几何魍魉不猖狂?【译文】品德应是才能的主宰,才能则是品德的奴仆。一个人如果只有才能而无品德,就像家庭没有主人而奴脾当家,这样怎会不胡作非为、放纵嚣张?  相似文献   

4.
在有关太平天国的史料中,偶有太平天国政府黜(间亦用“贬”、“罚”,为行文方便起见,本文采用较常见的用法“黜”)人为“奴”的记载。盖因语焉不详抑或“奴”本身对太平天国革命影响不显等故,这一问题向为史家忽视。时至今日,“奴”作何解释,其内涵为何,仍届一桩学术疑案。笔者通过对有关资料的反复琢磨,认为,“奴”无通常的“奴婢”、“奴仆”之义,乃太平天国政策加给犯罪员弁的一种耻辱性称  相似文献   

5.
镜头回放:特级教师薛法根教学《卧薪尝胆》师“:奴仆”见过吗?生1:见过。电视里那些服侍当官的下人就是奴仆。生2:在皇宫里的太监也是奴仆。师:在古代“,奴仆”就是下等人。生3:我家隔壁的人家就有奴仆,那个女的天天给那家人做事。(众笑)师:那个女的到底是不是奴仆?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样的人才是奴仆,老师把他们画出来。你们可要仔细看哟!(在黑板上画“女”字的象形文字。教师侧身站着,低头,俯身,双手前伸交叉在胸前)这是什么人哪?(生笑)这是女人!古代的女人见了男人就要这样,一副温顺的样子。(再画“奴”字的象形文字)尽管女人已经很听话…  相似文献   

6.
明朝中后期,随着封建统治的更加腐朽,社会矛盾的尖锐和深化,社会恶习愈演愈烈,其中之一即是蓄养奴仆风气盛行。蓄奴风气盛行的根源在明朝初年。朱之璋建立明朝之后,为了迅速恢复社会生产,曾经释放了许多奴婢。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明朝政府即曾下令:“诸遭乱为人奴隶者,复为民.”为恢复社会生产增加了一批劳动力。与此同时,对社会上的蓄奴恶习作了一些限制,规定非贵族地主不得有奴婢,“若庶民之家存养奴婢者,杖一百,即放从良”。勋戚  相似文献   

7.
驻防八旗制度是清朝的军事、社会组织制度,在政治、经济生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道光朝前期,由于驻防官员贪污腐败及八旗子弟奢侈堕落,驻防八旗生计问题日益严重。道光帝采取了"汉军出旗"、严查抱养冒籍、添设养育兵等措施,一定程度缓解了问题,但无法从根本上阻止八旗制度的衰落。  相似文献   

8.
从研究清朝、研究八旗制度入手,重点研究和探讨了八旗制度下八旗文学的产生、发展过程和其精髓,分析了八旗文学对中国文学史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八旗制度源出于女真族的原始氏族狩猎组织,其出则为兵,入则为民的军事行政方式,既保证了兵源,又发展了生产。在统一女真各部及定鼎中原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八旗制度历来为学  相似文献   

10.
八旗制度是建国以来备受学者关注的一个重要论题,而作为八旗组织三足之一的八旗汉军,自改革开放以来也成为国内学者所研究和争论的一个焦点.论文从八旗汉军的建置过程、建置时间、名称由来、与红表(夷)大炮的关系等方面,八旗汉军与八旗满洲、八旗蒙古的关系.以及八旗汉军的瓦解和历史作用等方面来综述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学者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1.
西夏时期存在大量的奴婢.其来源于四个方面:俘掠、买卖、获罪、债务.这些奴婢的法律地位低下,奴主对其有较大的处分权.西夏通过对奴婢的役使用于官私产业,诸如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部门都有一部分由奴婢进行生产,尤其是农、牧业生产方面,奴仆劳动有时起着相当大的作用.这部分生产性奴婢成了西夏封建政权和剥削阶级增殖财富的工具.对奴婢制度的研究在一定方面亦反映出西夏封建化进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奴仆是中国古代家庭成员中的特殊阶层,地位卑微却又不可或缺,他们在明清家庭小说中有着广泛性的存在.相较于文学研究对于"主流人物"的热衷和关注,这个在历史和文学载体中数量众多、队伍庞大的群体却长久地处于研究者的视野之外.本文试从家庭小说中奴仆之分布、类型、来源、命运诸方面入手,对中国古代家庭蓄奴文化做一探讨和解读.  相似文献   

13.
清代八旗蒙古汉化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八旗蒙古是清代统治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各地任官,携眷驻防,接触汉文化条件极为便利,因此,他们无论是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语言文字,还是心理状态都逐渐与汉民族相融合。在八旗蒙古汉化的历史进程中,生存环境的变化无疑起到了基础作用,而清朝政府所推行的基本国策以及科举教育等制度,也对其汉化起到了关键的导向和催生作用。  相似文献   

14.
康熙、雍正时期逐渐形成热河行宫戍卫制度,乾隆时期进一步完善。热河地区的常驻军分为满、蒙、汉八旗和绿营兵四支力量。大致以满、蒙八旗为主力,集中驻扎在热河、喀拉河屯、桦榆沟和木兰围场,数量时有调整,而基本趋势是略有增加。汉八旗主要负责行宫日常守卫,位置虽然重要,但力量较为分散。绿营兵则担负承德周围地区的巡逻捕盗和后勤供应等任务。这样承德如同北京一样形成了一种犬牙交错的军队戍卫情况,既相互配合支援,又相互监控制约。当然,在皇帝出巡热河和"木兰秋犭尔"时,真正负责保卫皇帝安全的是他的扈从军。实施这种兵力配置与扈从制度,目的是为了保证皇帝狩猎活动的绝对安全,防止内外突发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劳动力流动和迁移成本偏高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中国存在经济型、事业型、环境型三类流迁人口和三种流迁方式。目前劳动力流迁成本偏高。木文从制度分析入手,探讨通过改革当前的法律法规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劳动就业制度、住房制度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来降低劳动力流迁成本,促进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八旗制度是清朝的根本社会制度,清历朝皇帝认为它是“国家之根本”。因此,由官方先后编纂了两部重要文献,分别命名为《八旗通志初集》和《钦定八旗通志》,两部文献既有关系,又有不同。因此,笔者利用有关档案文献、历史文献及学者研究成果,明确了清朝八旗制度方面的重要文献《八旗通志初集》之“初集”称谓的来历和产生的具体时间,并在此基础上指出该称谓的产生与嘉庆年间成书的《钦定八旗通志》没有直接关系。再次,针对《钦定八旗通志》被称为是M《八旗通志初集》的续编或二编的看法,提出了两部《八旗通志》既有联系又是完全独立的两部文献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在《红楼梦》这座封建主子的人间天堂里,发生了一幕幕奴隶们的惨剧。而丫头平儿却能在这强大的封建制度摧残下保存自己,以其独有的语言行事处理主子之间、主奴之间、奴仆之间的复杂关系,成为众多弱女子之中的强者。  相似文献   

18.
八旗军队是维系清朝稳定的重要支柱。清朝统治者非常重视八旗兵的挑选。清入关前后,八旗挑甲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原先的按丁抽兵演变为按佐领抽兵,同时,朝廷针对八旗内部各兵种的挑选也制定严格的规定,并强调被挑者的技能。这些变化及其原因,反映了入关后八旗制度的诸多新问题。  相似文献   

19.
奥尔罕.帕慕克是一位深受苏菲思想影响的作家。其创作都是以苏菲信徒的"纯粹之爱"作为小说的原形叙事结构。文章以其代表作《纯真博物馆》为例,再现了"恋之奴仆"的修道历程,揭示了"恋之奴"对"恋人"是"纯粹之爱"。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市场歧视现象严重,而其形成原因却复杂多样,主要涉及到历史传统、宏观经济形势、制度及观念因素等。本文分析得出:政府作为一个强大且有威信的行为主体,可以通过取消歧视制度、建立劳动力信息体系和促进经济良性增长等方式,有效减除农村劳动力歧视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