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结合洛克对性质和实体的概念分析,阐明并讨论了他对于性质和实体之间关系的论述,最后指出洛克在这个问题上显示出的实在论立场和经验论立场之间的张力。  相似文献   

2.
17世纪英国政治学家洛克以《政府论》第二篇为蓝本的思想学说,是英国光荣革命的理论表征,具有鲜明的资产阶级性,但同时英国革命作为人类政治近代化的起始,使得洛克的思想学说中又包含有深刻的现代性。洛克政治思想中的现代性,从政治的祛魅与世俗化,对抽象的法的统治的尊崇以及政治社会中权力的分权与制衡,揭示出了走向法治的基本政治逻辑。  相似文献   

3.
传统美学尤其近代以来的世界美学由于受西方中心主义的影响,长期执著于西方二元论文化传统,总是企图在诸如核心命题的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理论视域的宏大哲学视域与狭隘心理学视域、研究对象的艺术美与自然美,思想基础的客体实体论与主体认识论等方面有所分别、判断与取舍,乃至形成了知识美学的主流品格,最终导致了诸多自身无法解决的学科缺憾与困惑。全面而且深刻地反思与检讨知识美学主流品格及其缺憾,提倡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宏大哲学视域与狭隘心理学视域、艺术美与自然美、客体实体论与主体认识论平等不二、不取不舍的智慧美学,是克服传统美学尤其近代以来世界美学之知识美学主流品格及其缺憾的基本对策。而知善与恶、美与丑、是与非、二元论与不二论、知识与智慧有所分别而又无所分别,对善与恶、美与丑、是与非、二元论与不二论、知识美学与智慧美学不取不舍,更是智慧美学的真正化境。  相似文献   

4.
对于身心关系这一笛卡尔传统难题的破解,近10年来涌现出了许多新的理解维度和解释水平。强物理主义的心身同一论已逐渐消退,心智主义的心物并存论、现象学的身体主体论和认知科学的具身论,汇成了当前身心关系理论发展的新进路。众多新的心身关系学说展现出了研究范式的分歧与相通之处,即企图致力于身心关系问题解决的第三条道路的探索,实现从二维结构向三维结构模式转化。当前西方身心关系研究的理论范式正处于急剧变革和不断重组之中,这有可能为身心问题的理论创新提供内生增长点,同时对我国学者建构身心关系理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理之大成拳之规范--清代王宗岳《太极拳论》一文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宗岳《太极拳论》的主要成就表现在,其首开先河地构建了以太极阴阳学说为中心的理论框架,既总结了古典哲学众家之长,又颇有自己的见地和特点;同时用辩证的观点论证了太极拳基本因素之间的关系,为后人指明了一条太极之路。王宗岳《太极拳论》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古典哲学与武术文化的最终契合。  相似文献   

6.
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主要分岐,就在于经验主义认为一切知识都起源于感觉经验,人心在获得感觉经验之前就是一块空无所有的“白板”;而理性主义则认为,那种有普通必然性的理性知识、不能来自感觉经验,它的某些基本原则乃是人心中固有的或与生俱来的“天赋观念”或“天赋原则”。因此,这两派的对立,在一定意义下就可以看作“白板”说与“天赋观念”说的对立。这两派的一些主要代表人物之间,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针锋相对的争论,其中以洛克对笛卡尔的“天赋观念”论的批驳及莱布尼茨反对洛克“白板”说的论战构成十六———十八世纪经验主义和理…  相似文献   

7.
比较洛克《政府论(下篇)》和《共产党宣言》中的财产所有制理论,可以看出:公有制并不否认私人财产所有权的存在。公有制只是土地及自然资源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其目的在于消灭人剥削人的社会关系;承认个体对自己劳动的所有权,进而对自己的劳动产品拥有财产权是洛克和马克思的共同旨归所在。  相似文献   

8.
中国智慧美学区别于一般技术乃至知识美学的根本特征是崇尚不二论思维方式,而且能够将二元论与不二论思维方式看得平等不二,乃至具有无所执著、心量广大、心体无滞等学术精神,惟其如此,也往往具有真正的自由解放性质,彰显出不同于科学、哲学、宗教和艺术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9.
在《无政府、国家和乌托邦》(ASU)一书中,诺奇克论证了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家"的合理性,并论证任何更多功能的国家都无法得到辩护.整个论证过程同古典自由主义有明显的差异.而从诺奇克阐述他以洛克自然状态理论为基础的自然状态理论开始,这些差异逐渐体现出来.本文将从元理论层面,对"自然法"的使用、一些推论、"契约论"与"看不见的手"这两种实际产生国家的方式几方面来考察诺奇克的自然状态理论和洛克观点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对于我国《侵权责任法》的归责原则体系,学界主要存在一元论、二元论、三元论和四元论四种观点。四种观点主要争议焦点在于过错推定责任和公平责任原则是否属于独立的归责原则。通过我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结合对"过错推定"一词的内涵的分析,以及对公平责任与德国法中危险责任的相似性和其本身特殊性的思考,过错推定责任和公平责任不属于独立的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