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立足于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角度阐明了俄罗斯文学中的“多余人”系列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零余者”群像存在渊源与流变关系,而且将“零余者”从特指郁达夫文笔下的人物拓展为二十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令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群像。  相似文献   

2.
郁达夫主要受屠格涅夫的影响,走上了文学创作道路,二者间存在着深刻的精神共鸣,他们笔下的“零余者”与“多余人”是异中有同,同中有异。  相似文献   

3.
郁达夫的小说创作深受屠格涅夫影响,这已成为学界共识。在“零余者”与“多余人”上,在情感基调与创作手法上,郁达夫都主动地向屠格涅夫进行了学习。本文通过对郁达夫早期小说《南迁》对屠格涅夫《罗亭》的借鉴的分析,更加确证了这些观点。  相似文献   

4.
郁达夫小说中着力塑造了一系列“袋中无钱,心头多恨”的“零余者”形象,他们或沉沦,或自戕,悲剧是其人生的主题。“零余者”的人生悲剧主要是由其所处的生活环境、复杂矛盾的性格因素及其作为知识分子这一群体所特有的觉醒等原因造成的,“零余者”形象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内涵和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屠格涅夫"多余人"形象对中国新文学中的"零余者"形象的产生具有启迪作用。文章从屠格涅夫对郁达夫的影响以及两人气质的相似性出发,来对主人公罗亭和郁达夫小说《沉沦》的主人公形象进行比较,探讨他们的悲剧命运的相似性和不同特征。最后进一步思考对"多余人"和"零余者"研究分析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中浪漫抒情派的重镇之一,郁达夫的小说还表现出了一定的现代主义特征。这种特征通过对其小说主人公“零余者”与卡夫卡小说主人公的比较分析明显可见。  相似文献   

7.
把郁达夫小说中“零余者”形象纳入世界文学的轨道,与西欧。世纪儿。形象进行比较分析,从人物形象产生的时代背景、文化氛围、个人经历及个性品质方面加以共性的阐述;同时又从人物形象共有的叛逆精神和作品中同样的爱情(或色欲)描写两方面加以细致分析,意在说明“零余者”与“世纪儿”这两者之间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种契合现象。  相似文献   

8.
在郁达夫小说中总有一个清瘦孤独,而又含着淡淡忧郁的男性知识青年形象,被统称为"零余者"。本文试图从那个时代中他们"社会的苦闷"、"性的苦闷"、"生的苦闷"三个层面来分析零余者形象背后作者郁达夫的影子,以此来分析郁达夫小说中"零余者"的"自叙"性特点。  相似文献   

9.
郁达夫小说主人公是以病态形象走上文坛并确立了自己的地位的。“零余者”,“孤独者”、“神经质”、“畸形人”、“自卑狂”——郁达夫这样命名他笔下的人物;体态憔悴、黄瘦、孤独离群、酷爱自然、忧郁悲怨、而又愤世嫉俗,结局或自杀、或性变态,或更加穷愁潦倒——这是郁达夫小说主人公的典型特征。对这样一些病态人物,如果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就不难发现,小说主人公病态产生的原因是深深的  相似文献   

10.
走出沉沦的叛逆者——郁达夫小说"零余者"形象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郁达夫是一位饱受争议的现代作家,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其小说的颓废描写上,而"零余者"形象作为郁达夫的重要创造却鲜有全面的阐述.本文试从特征、来源、出路、结论等几个方面对郁达夫笔下的"零余者"形象做初步的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1.
王朔笔下的"顽主"形象有着"五四"时期以来以郁达夫为代表所塑造的"零余者"形象的影子,以王朔《顽主》中的"顽主"形象为起点,通过对我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梳理,分析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零余者"形象,旨在挖掘"零余者"在时代洪流中的深刻内涵,以期丰富和发展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边缘人物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对郁达夫,作为创造社同人的郭沫若是深知的。在谈到达夫时,郭沫若曾经作过这样的评价,“鲁迅的韧,闻一多的刚,郁达夫的卑己自牧,我认为是文坛的三绝。”被称为文坛一绝的郁达夫的卑己自牧,是诗人郁达夫所有的,也是一个有光辉、特异人格的人所特有的,它在内容上既非那种谦谦君子的修身养性,又同独善其身的形式相去甚远。郭沫若说达夫“做事情往往……过子冲动,而且他往往过分自贱自卑”,也曾说过“自我暴露,在达夫仿佛是成为一种病态了”,这当是郁达夫作为一个作家的主要特点吧。达夫曾经说,“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人们也说,他笔下的“零余者”,则是在勾划他自己的思想轨迹。由此,我们对郁达夫文学作品的考察,就更有必要连带着对作家本人个性形成诸因素的考察。  相似文献   

13.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坛的作家,穷苦心酸的童年经验使其艺术创作表现出"生的苦闷"的郁式哲学,尤其是作品中"零余者"形象的塑造更表现出作家的自身气质。本文试以《茑萝行》为蓝本,展示其童年的穷苦创伤经验对郁达夫艺术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零余者”是郁达夫小说中的形象,是对社会的批判、传统文化的批判;也包含着对自身的批判、男性的批判。男性的自我意识、自我批判、自我否定,显示了女性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男性的觉醒是女性解放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郁达夫的创作风格在中国新文学史上独具特色,由他所开创的"自叙传"感伤小说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浪漫主义文学的典型代表。主要是从他笔下"零余者"的形象分析其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16.
“零余者”是郁达夫笔下的一系列人物形象,它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具有某些现代意识和特点的个性以及过人的才华,不为社会所容,被抛出社会既定轨道;二是性格较弱,意志不坚,对不合理的社会无力反抗,在现实面前无所作为,在这世界找不到适宜的位置.作者小说中的主人公,多为多愁善感、偾世嫉俗而神经脆弱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不仅生活拮据,在政治上也常常遭受打击,作品里他们自己也不断反述自己是个不幸的人;失望、苦闷、病痛、贫困、死亡、空虚几乎随处可见.他们精神萎顿,找不到人生的出路,总是自怜自艾、自我麻醉,他们也称自己是“弱者”、“零余者”、“无用的人”.下面我们具体分析他们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7.
郁达夫以其独具个性和风格迥然的早期小说创作,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变态艺术人格的作用下,郁的早期小说呈现出一种感伤沉郁的风格。而这种"忧抑感伤",集中地体现在其笔下的"零余者"身上。作为作家的"自我"代言人,"零余者"以其苦闷感与多余感,揭示出被"异化"的悲剧命运,同时,作为"中国现代第一代知识分子"异化"和"反异化"的范本,对于我们今天的"反异化","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解放"、"人类的解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艺术地传达了“零余者”对异性爱的浪漫想像。形成了一种冷静的理性抒情风格和特殊的浪漫主义特征。以超常的主题视域及独特的艺术追求。表现了一种民族主义的文化自由意识。  相似文献   

19.
日本作家太宰治笔下的"多余人"形象带有极强的个人感情色彩,带有明显的自传性质,具有一定的自我暴露性。这些特色与中国作家郁达夫笔下的带有一定颓废色彩的、同时批判自我和社会的"零余者"形象也极为相似。本文将从人物形象塑造和成因两个方面,结合社会历史与作者个人经历,比较研究二人笔下的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20.
读何其芳,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郁达夫,总觉得这两位作家都孤独得苦。整个社会象磐石压迫着两个孤单而又独立的灵魂,以至他们不约而同地向自我、甚至本我(潜意识)开掘,以构成独特奇异的艺术个性。 郁达夫的孤独是个人与社会的对立,这是五四时期崇尚的时代风尚,郁达夫为人豪爽旷达,身边不乏朋友。我们说他孤独,是指他作为先知先觉的具有现代意识的知识分子与整个以伦理为本的封建社会意识的对立。他笔下的“零余者”形象系列,以轻道德规范重感性欲求,轻众议群言重个人行为的反常行为,构成了与整个社会的尖锐冲突。在《沉沦》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