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联网快速发展,部分大学生出现一系列网络道德失范现象,要充分认识他律、自律在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坚持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化,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实现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2.
论网络主体的道德自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德自律对解决网络行为规范问题和形成和谐的网络伦理关系有着独特的意义,并得到国内外社会各界的认同。网络主体的道德自律遵循他律转化为自律的基本规律,主要是指网络主体自愿认同网络规范,以自觉的道德意识对网上行为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失范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亮 《教育探索》2008,(11):116-117
数字信息时代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的原因是“自律道德”弱化和难以形成“他律道德”。,应采取的对策是:提高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大学生形成健全的网络人格;营造大学生绿色网络学习生活环境。在教育的内容上,应引导大学生培养网络道德意识,教育大学生讲究网络礼仪,要求大学生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在教育的方法上,应注意加强理论研究,增强教育的系统性,加强规范操作,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加强制度建设,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加强发展前瞻,增强教育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4.
网络道德失范与网络伦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技术在为社会发展提供便利条件的同时,也造成了某些负面和消极的影响,甚至导致了网络道德失范现象.网络道德失范主要基于弱化的"自律道德"和难以形成"他律道德".网民行为必须有所规范,必须遵循"网络道德原则".网络行为的特殊性及由此所引发的伦理问题,要求一种全新的网络伦理学加以甄别和解决.  相似文献   

5.
作者认为一般教育学著作以及道德教育著作中所强调的道德教育要促进学生从道德他律向道德自律的转化的说法中,其“他律”和“自律”虽沿用康德的名词,但实质上与康德所说“他律”和“自律”含义并不相同。一般所说的“自律”还属于康德所谓的“他律”,康德所谓的道德的必要条件是“自律”,而“自律”的必要条件则是“自由”,只有是“自由”基础之上的“自律”行为才是道德的,如此的行为才体现得山“德性”的庄严。  相似文献   

6.
认为研究生学术诚信与学术道德养成主要有环境润育、制度他律和主体自律三种途径,整合这三种途径可形成一种养成机制。要使养成机制有效运行应从环境润育——重点在于建设优良学风,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与学术风气;他律养成——重点在于建设德性学术制度,形成“全面、合理、公正”的学术制度体系;自律养成——重点在于培养研究生的“四自”素质,形成自律养成行为等这三个方面入手,促进三方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领导者道德是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核心,也是“以德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领导者道德素养与新时期时代要求的不适应性,迫切要求构建反映时代精神的领导者道德,具体表现为:“为民、务实、清廉”,并通过自律和他律有机结合重塑领导者道德。  相似文献   

8.
网络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引发了道德失范、信仰危机、价值观念错位、情感冷漠等一系列道德问题。但网络道德他律又面临着困境,其主要原因是:“虚拟性”带来的网络行为主体使传统的法律面临挑战;网络本身又是脆弱的,它也存在开发工具不完备和技术条件不成熟的问题;经济控制乏力;传统道德的监督和评价作用在间接的、虚拟的、符号化的网络交往中消失殆尽。因此,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着力点应是自律。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现状调查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生对网络使用规范的认知、网络诚信的态度和网络不良行为的发生这三个纬度是衡量其网络道德的重要指标。通过自编问卷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现状不容乐观,性别差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研究认为,通过建立“三位一体”的网络德育系统,社会、家庭、学校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为大学生网络道德的他律水平和自律能力的提高提供良好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严复、梁启超探讨了新制度对于形成新民德不可替代的优势:民主制度设定了国民道德新的选择集,为新道德的合理性提供支持并营建保护域;新制度调动道德的利益驱动机制,引发对新价值理念的认同,形成利益的感性驱动力和理性驱动力的良性互动;新制度建构国民道德的“整体理性”,形成他律与自律相结合的道德选择方式,对个体自身的保护,使国民道德具有了真正意义的主体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由于网络本身的特点,以致网络社会中的他律是相对缺失的,因此,网络和网络行为,特别是作为网络人的高职学生,更需要提高网络自律,培养和提高网络自律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2.
论道德语言在德育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富峰 《教育科学》2006,22(1):31-33
道德语言是德育的一种重要方式。道德命令、道德评价、道德交流是道德表达的主要方式,在德育过程中,常用的德育方式则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劝勉、道德对话和道德独语。在不同的道德发展阶段上,采用不同的道德语言形式,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在德育对象道德发展的他律阶段,以道德劝勉为主,在自律阶段,以道德对话为主,在他律和自律相统一的高级阶段,则要努力培养道德独语能力。  相似文献   

13.
青年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是虚拟的 ,但同时也是实在的 ,对青年学生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已是刻不容缓。本文在认真分析网络道德问题的基础上 ,结合青年学生的思想行为特征 ,提出网络道德教育要坚持“法德并举”、礼法相融 ,教育在前、预防为主 ,辨识为主、灌输为辅 ,自律为主、他律为辅等 4条原则 ,努力使青年学生作为网络主体能践履人类道德准则 ,引领网络时代不断前行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网络道德和网络道德失范的认识,分析网络道德失范形成的矛盾以及网络道德失范存在的内在本质,要消解网络道德失范的行为与现象,要求我们要顺应网络主体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规律和网络自身发展的规律,进行网络主体的主流价值观、自律与他律、自教与他教、主体性与个性化的教育,构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以促进网络德育的发展来促网络主体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制度是支撑与规范道德以及道德教育活动的外在形式和条件。作为一种他律手段,制度是实现道德自律的必要前提和基础保障。在从他律到自律的道德教育过程中,制度的激励手段和惩戒手段相互作用,相辅形成,共同引领和推动着道德教育不断前行。  相似文献   

16.
道德自我之构建,是当代教育之终极理想,也是人类幸福的源泉。在社会转型期和网络社会中,社会他律的控制力有所减弱,人们的自由度和自主性越来越大,当今社会对道德自律的要求就越来越高,当代大学生道德自我之构建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7.
吴丽梅 《考试周刊》2009,(19):231-232
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发展理论阐述了儿童道德发展的三个阶段;前道德阶段、他律阶段及自律阶段,并揭示了由他律走向自律的并然性。这对幼儿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启示,但在现行幼儿德育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试图在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发展理论的启示下,对培养儿童道德由他律走向自律的方法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18.
再论"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是理性主义伦理学的一种观点.这种观点在近代欧洲反对宗教统治的过程中具有启蒙意义和历史进步性.马克思支持与宗教他律相对立的理性主义道德自律论,以反对宗教他律;但也反对把自律绝对化,反对理念主义的他律论,在辩证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坚持自律与他律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网络是虚拟的,但同时也是实在的,对青年学生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已是刻不容缓。本在认真分析网络道德问题的基础上,结合青年学生的思想行为特征,提出网络道德教育要坚持“法德并举”、礼法相融,教育在前、预防为主,辨识为主、灌输为辅,自律为主、他律为辅等4条原则,努力使青年学生作为网络主体能践履人类道德准则,引领网络时代不断前行。  相似文献   

20.
就业道德意识的增强是提高大学生毕业生就业率的一个基本前提.为此,强调大学生毕业生就业道德的他律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它是就业道德自律的重要条件.当然,他律最终要向自律转换,将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人道德信念,进而将道德信念"外化"为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