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闻一多(1899-1949),原名家骅,又名亦多。湖北浠水人,著名的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他于一九二二年赴美留学,他怀着对祖国的无限思念和挚热的爱国之情于一九二五年又回到祖国的怀抱。但他归国后看到的却是封建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现实和民不聊生的景象,现实恰像他在《死水》一诗中所描绘的“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的“一沟绝望的死水”。于是,  相似文献   

2.
作为诗人、学者、民主战士的闻一多,向来以“不肯逃脱,也不肯降服”的态度对待社会现实,但现实生活往往不尽人意,于是便生发出其改造现状、创造未来的欲望,其诗歌创作必然带有强烈的社会意识,而绝不是“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的产物。《死水》一诗正是诗人怀着炽热的爱国之心批判现实,追求理想心路历程的结品。“死水”这一特定的具体意象,满蕴着诗人的失望、厌恶、愤怒乃至痛恨的真情。“死水”正象征了使诗人深感厌恶、痛恨的现实世界,“死水”概括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社会的深刻认识,并作为一个艺术形象而活动于诗人20年代艺术思索的始终。  相似文献   

3.
王海艳 《现代语文》2006,(3):120-120
《一个观念》见于闻一多的诗集《死水》,它最初发表于1927年6月23日上海《时事新报·学灯》。一直以来这首诗都被看作是闻一多爱国诗篇的代表作,这样解释未尝不可。但我个人认为这首诗写的是诗人闻一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讴歌及立志于坚守、拥抱这种东方文化的决心,并且从中折射出了诗人的性格哲学。闻一多曾在《〈女神〉之地方色彩》一文中将自己的爱国之情与郭沫若的相比较,他说道:“《女神》之作者爱中国,只因他是他的祖国,”而“我爱中国固因他是我的祖国,而尤因他是有他那种可敬爱的文化的国家。”这种“可敬爱的文化”在《一个观念》这…  相似文献   

4.
闻一多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静夜》是他的优秀的咏怀之作,收在诗集《死水》中。诗人在诗中郑重地宣布:“静夜!我不能,不能受你的贿赂”,“我的世界还有更辽阔的边境。”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对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静夜》写于离美回国后不久。那时诗人闻一多正值青春焕发,  相似文献   

5.
《静夜》是闻一多的诗集《死水》中的一首优秀的咏怀之作.作品艺术地揭露了旧中国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抒发了诗人决不沉沦于个人小家庭的安乐,关心国家命运,同情人民疾苦的爱国主义激情.《静夜》写于1925年,那时间一多已颇有名望.他年不到三十,已居于上层知识分子之列,成了蜚声国内的名诗人、名教授,过着安宁、舒适的生活,然而,他没有忘记祖国的飘遥,人民的血泪.他对个人生活小圈子外的社会不能不关切.他看到疮疮满目的祖国的‘各种惨剧’:外强侵略,山河破碎,百姓涂炭,哀鸿遍野……诗人不可能在血腥、呻吟和挣扎中的祖国人民面前闭目塞听,面对这痛苦,黑暗的现实、诗人不能不激起心底的受国激情.一颗关心祖国危难和人民疾苦的赤子之心在激烈地跳动,一团喷发于黑暗的烈火在熊熊燃烧.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诗人写出了这首炽热的爱国诗篇.  相似文献   

6.
《死水》是闻一多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诗歌之一。据今人考证,这首诗后而署的写作时间“一九二五,四.”应是“一九二六.四.”之误。这首诗不是写于诗人从美国返回祖国的前夕,而是写于诗人从美国返回祖国之后。诗人的好友饶孟侃在《诗词二题》中回忆说:“《死水》一诗,即君偶见西单二龙坑南端一臭水沟有感而作。”  相似文献   

7.
《死水》是闻一多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诗歌之一。据今人考证,这首诗后面署的写作时间“一九二五,四。”应是“一九二六,四。”之误。这首诗不是写于诗人从美国返回祖国的前夕,而是写于诗人从美国返回祖国之后。诗人的好  相似文献   

8.
石伟 《华章》2011,(27)
陆游,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他常常为分裂的祖国而忧郁,为受煎熬的人民而悲愤.朱自清先生在《爱国诗》中认为陆游“为了民族,为了社稷,他永怀着恢复中原的壮志.”他还认为:“过去的诗文中,也许只有他才配称为爱国诗人,是一位创作特别丰富的诗人.”  相似文献   

9.
教材中关于闻一多的诗作《死水》有如下注释:“闻一多是著名的爱国诗人,于1922年赴美国留学,深切感受到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激发起强烈的爱国热情。1925年回国,他看到的却是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政治腐败、  相似文献   

10.
闻一多先生是爱国诗人,是学识渊博、见解独到的学者教授,是把生命献给争取民主事业的英勇战士。他所取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后期,他对祖国的贡献是值得称颂的。他的诗歌创作主要集中于早期,即二十世纪的二十年代里。一九二三年九月,他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红烛》。一九二八年,他的第二部诗集《死水》问世。两部诗集的出版相隔四年多的时间。与《红烛》相比,《死水》在原来的基础上,它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技巧又迈进了一大步。因此,《死水》可称为闻一多诗歌的代表作。对于《死水》的思想感情和内容倾向,闻一多的一些朋友和学生,在当时对诗  相似文献   

11.
于右任(1879——1964),是我国民主革命先驱、国民党元老、著名爱国诗人、书法巨匠,有“现代放翁”和“书界草圣”之称。他名伯循,字右任,别署刘学裕,笔名骚心,大风,剥果,神州旧主,半哭半笑楼主,关西学子,太平老人等。他是陕西三原人。在民主革命时期,他与李仪祉、张季鸾并称“陕西三杰”。于右任先生首先是一位民主革命家。他自幼家  相似文献   

12.
张家平 《学语文》2003,(6):10-10
诗人闻一多曾经留学美国。在美国期间 ,他深深地感受到了美国的民族歧视。这激起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情绪。他的诗作《洗衣歌》 ,就是这种心情的摹画。1925年夏 ,不堪忍受美国种族歧视的诗人毅然提前回国。他满以为让他魂牵梦绕的祖国一定会给他带来慰藉 ,然而他所接触到的却是军阀混战 ,生灵荼炭 ,如死水一般黑暗的现实。梦想幻灭了 ,剩下的只是深切的悲哀和愤恨。在诗作《发现》中激烈地宣泄着自己的失望和愤怒“这不是我的祖国 ,不是不是”。诗人为处在水深火热中的黎民百姓感到悲哀 ,对丑恶而腐朽的社会感到愤恨 ,然而他又对…  相似文献   

13.
《死水》是闻一多1925年写成的一首新格律诗。它以一沟死水象征当时那个黏滞得流不动的、沤得发臭的、完全丧失生命力的社会现实。“死水”再加上“绝望”,是诗人对现实的坚决否定,表现了诗人鲜明的批判精神。诗人借鉴西方文学现代派始祖之一的波德莱尔“以丑为美”的主张和技巧.营造一种反讽的氛围。同时.在诗中把诗歌的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巧妙地统一起来,从而创造出了深刻幽玄的意境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让人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14.
屈原是中国最早、最伟大的爱国诗人。他晚年的纪行诗《涉江》素有“小离骚”之美誉。诗人通过记叙渡江南下的一次人生苦旅,塑造了崇高、完美的艺术形象,有着典型而深刻的悲剧含义。《涉江》总共才60句,但字字力透纸背,句句倾诉心声。诗人想象瑰丽,“托义于物”,烘托自然,多角度多层次展示了抒情  相似文献   

15.
《死水》是闻一多 192 5年写成的一首新格律诗。它以一沟死水象征当时那个黏滞得流不动的、沤得发臭的、完全丧失生命力的社会现实。“死水”再加上“绝望” ,是诗人对现实的坚决否定 ,表现了诗人鲜明的批判精神。诗人借鉴西方文学现代派始祖之一的波德莱尔“以丑为美”的主张和技巧 ,营造一种反讽的氛围。同时 ,在诗中把诗歌的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巧妙地统一起来 ,从而创造出了深刻幽玄的意境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让人难以忘怀。然而 ,对诗的最后两句“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中的“丑恶”的理解 ,历来有较大分歧。不少…  相似文献   

16.
闻一多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爱国诗人。他曾一度信仰过国家主义的那段时间,舆论界评说不一,讳言者有之,婉惜者有之。危言耸听者也不是没有,一些文章及著作认为,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和“国家主义”的立场,是闻一多思想的两大局限,特别是他的“国家主义”,不仅使闻一多在这段时间里绝望、空虚,而且导致了他在一九二八年以后,埋首书斋,不问政治。刘缓松先生就说过:“读着《死水》集中这一部分具有丰富和深沉的  相似文献   

17.
在宋代题山水画诗中,诗人们或描绘画图中锦绣的山水风光与宁静安闲的田园生活,借以表达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对国泰民安的歌颂与企盼;或借题画之笔,反映社会政治现实,抒写报国之志及忧心国事、哀于丧乱之情,表现出对民族命运和祖国前途的热切关注。即使在赏画题画之类的文艺活动中,宋代诗人们深沉的爱国情结亦昭然在目。  相似文献   

18.
一读《涉江》 ,体味诗人人生之艰难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生活在社会变革、阶级斗争复杂激烈的时代 ,为了祖国 ,为了实现政治理想 ,一生同腐朽的贵族势力进行了不可调和的斗争。他的悲愤的歌唱 ,一字一句都倾泻了深沉的爱国的思想感情 ,成为千古传诵的杰作。《涉江》为屈原被第二次流放到沅湘之间时纪述征程和抒写怨愤之作 ,是《九章》中的一篇。朱熹谈及《九章》时曾说 :“屈原既放 ,思君念国 ,随时感触 ,辄形于声。”“涉江”就是过长江南行 ,“旦余济乎江湘”句表明了题意。诗人被顷襄王放逐 ,离开郢都(今湖北省江陵县 )东行 ,到了鄂渚(今湖…  相似文献   

19.
《死水》和《大堰河》分别是爱国诗人闻一多和艾青的代表作。通过对两首诗的感情性质、艺术手法、抒情方式、审美风格、诗歌体式五个方面比较异同,从而体会诗人的爱国之情和诗作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20.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发现》)一九二五年闻一多先生留美归来,目睹五卅运动后中国的黑暗现状,他发出了这痛苦的呼喊.他曾是一个“极端的唯美主义者”,吟咏过“死”,赞叹过“爱”,歌颂过“色彩”.但是,正如他给友人信中说的“现实的生活时时刻刻把我从诗境拉到尘境来”,虚幻的诗境和黑暗的尘境是极端矛盾的.祖国在召唤他,他回来了,然而却失望了.军阀混战,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国内黑暗现实激起了他的愤懑.“如花的祖国”被糟踏成“一沟绝望的死水”,满眼是寂无人烟的“荒村”和“满城都是鬼”的北京城.诗人在痛苦悲愤中寻找出路:是置身书斋不管窗外风雨呢,还是应当冲破牢笼有所作为?是贪图个人享乐,还是关心人民的疾苦?诗人开始关注人民遭受的灾难,关心民族的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