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是假设登徒子之词,讽谏楚王好色之作。作品以宋玉与东家之了、登徒子与其妻、章华大夫与采桑女子等三个事例,说明了好色与不好色的行意差异。并在比较中强调了"守德""守礼"的男性自律操守,从而于言词之外,寄寓了希冀楚王"守德"自律的讽谏旨归。  相似文献   

2.
宋玉<讽赋>、<登徒子好色赋>与司马相如<美人赋>,结构雷同,内容相近.因此,在宋玉作品真伪的研究中,三篇赋的承继问题便成为了一个研究的焦点.有人认为宋玉的两篇赋是后人抄袭<美人赋>的伪托之作,更有人认为司马相如<美人赋>是模仿宋玉两篇赋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们详细地分析研究了这三篇赋的结构、内容、艺术表现、文化环境和散文赋体的"借用"、"模拟"现象,认为<讽赋>、<登徒子好色赋>在艺术上较之<美人赋>显得稚嫩,在文化信息方面符合战国末期的文化环境,应当是宋玉的作品;<美人赋>较之宋玉的两篇赋在艺术上更为成熟,在文化方面符合西汉的文化环境,应当是晚于宋玉时代的作品;<美人赋>与宋玉两篇赋结构雷同、内容相近,是散文赋体创作中"借用"、"模拟"现象的具体反映,司马相如"模拟"和"借用"宋玉赋创作<美人赋>,是赋家创作中的正常的不必惊怪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登徒子好色赋>是宋玉所作,其真实性学界已无争议,但对此赋的注释却极少.在此,笔者就此赋中的"章华大夫"做了进一步的考证."章华大夫"本应是在章华任职的秦国人,而"章华"则是由楚灵王所筑,后被秦所占,位于今潜江附近的章华台.由此得出,<登徒子好色赋>应作于公元前278年至公元前263年之间.  相似文献   

4.
屈原作为伟大的爱国诗人,人们很难将他与以好色著称的登徒子联系起来。其实,《登徒子好色赋》中的登徒子并不好色,反而和屈原守志不移的品格相吻合。本文通过对屈原思想、作品与《登徒子好色赋》的分析比较,认为宋玉笔下的登徒子就是屈原。  相似文献   

5.
《学子》2003,(1)
《昭明文选》记载:楚国有一个文人名叫宋玉,写过一篇《登徒子好色赋》。他在楚襄王面前曾经与登徒子争论谁好色,谁不好色。登徒子对楚襄王说,宋玉  相似文献   

6.
女冠诗人鱼玄机好用宋玉《高唐赋》(并序)、《神女赋》(并序)与《登徒子好色赋》(并序)的典故语汇入诗。这从表层看,是因为宋玉三赋中的典故语汇便于诗人抒写情爱内容;但从深层看,在爱情追求、爱情遭遇与自主意识等方面,鱼玄机与三赋中的女性形象确实存在着相同之处,且三赋在当时影响甚大。正是这种同心式的人生挫折感与精神气质上的契合,才使鱼玄机喜欢借三赋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  相似文献   

7.
战国时期楚国的作家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里是这样描写“东家之子”的美的:“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东家之子的美,真是“恰到好处”。上引那一段话,也很出名,不少人曾加以引用,并断言善于描写一个人之美者,莫如宋玉了。  相似文献   

8.
登徒子其人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成就登徒子好色之名,而世人对此多有误解。本文通过对"登徒"的考证,认为"登徒"不是复姓而是战国时楚国职事外交的官员称谓,根据战国时人的"色"观念评价,指出登徒子确实好色,但其行为合情合理,不失为模范丈夫。  相似文献   

9.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宋玉赋《好色》,意在微讽,有足观者"。本文对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的秦章华大夫这个人物进行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0.
由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所凝练的成语"邻女窥墙",在历代流传中派生出以"东墙"为核心的换喻式典故词语和以"邻女"为核心的隐喻式典故词语。两类典故词语在唐宋时期开始分流,"东墙"系列的典故词语在文人中流传,是艳情符号,在现代汉语产生后几乎成为死典。"邻女"系列的典故词语在现代汉语中转换生成"邻家女孩",得到公众普遍认可,成为约定俗成的公共俗语。  相似文献   

11.
茅盾的抒情散文创作是首屈一指的,既高瞻远瞩,激荡着时代的风云,包含着深刻精湛的社会内容;又具有独特的创作个性、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他的散文创作思想内容与时代与作者的思想有着深刻、密切的内在联系,记录着时代的风云变幻,透露着社会的世态人性,表现了作者迂回再进的心灵历程.  相似文献   

12.
"欧苏"之称,自宋至今,经历代文论家推崇,已成为散文理论史上的专用名词。南北宋之际吕本中《童蒙诗训》之《文字体式》最早正式将"欧苏"并提。"欧苏"文代表成熟柔美的宋文,是平易自然的古文典范。"欧苏"又"和而不同",历代论者大体上有欧高苏低、苏高欧低、"欧苏"各具特色和否定"欧苏"四类意见。欧文纯正,苏文性灵,他们以其胸怀和才性,共铸宋文双璧,显示"不同"魅力,凝成"和"之力量,有力延续古文之气脉。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文学史上,朱右不是因文学创作成就闻名于世的,而是因其文学选本《唐宋六家文衡》而为世人所知。《唐宋六家文衡》接续了南宋以来集唐宋八大家为古文流派的趋势,首次仅集中编选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王安石、三苏"八家"之文,并大幅度提高曾巩散文的入选比例,对曾巩散文的最终经典化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这种独特的安排是朱子理学的不断强化,科举考试机制的长期存在,浙东地区学术文化的理学氛围,朱氏家族的儒学传统,交往群体的儒学观念以及朱右自身"尊经重道"的文学思想等多重因素联合作用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张纹华 《安康学院学报》2011,23(3):120-123,128
以散文概念为中心,兼及对散语的考辨论析,这是马茂军重建其中国古代散文理论的必要奠基。在《宋代散文史论》中,马茂军将风神、自由、浪漫主义、古典主义等同时纳入中国古代散文的审美研究和传统研究领域,彰显着其理论探索的巨大勇气,且以此为理论基石,展开对宋代散文作家论和流派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不同时代和语境下的散文概念,反映不同的散文观念。宋元时期古文运动与文章评点之兴等外部因素,加上文体自身发展的内部因素,促使宋元散文最接近古典散文概念,即古代散体文,后世散文大抵沿袭宋元,故宋元散文最有资格代表散文的文体概念。直至近现代西方文学理论思想引入我国,散文文体与文法才发生变化。现代散文纯粹是文学意义上的散文,与宋元散文有着实质性的差别,除了语体之异,二者最突出的差异乃文体观念之异,具体表现为现代散文文体等级的倒退、文体层级的倒错。  相似文献   

16.
王十朋不仅是南宋著名政治家,其文学成就亦卓然成家,是南宋散文的代表作家之一。其散文体式多样,内容丰赡,思想深刻,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但至今没有引起人们重视。现对王十朋的散文思想及创作成就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骈文写作方面,真德秀堪称是南宋四六作家中的巨擘。本文将着力从以下方面对真德秀骈文进行探究:首先,从文体的角度介绍其骈文主要体类;其次,结合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及从政经历,探析其骈文尤其是庙堂公牍文隐含的思想内容;继而概括出真德秀骈文尔雅温润、法度谨严、华而有骨、醇正诚恳等艺术特色,从而认定其骈文的价值、地位。  相似文献   

18.
作为清代最重要的文学流派,桐城派的经学研究受到尊宋思想的影响,秉持"义理"之说与汉学"考据"对立。吴汝纶却独辟蹊径,提出"因文求意"的说经方法。此法源自桐城派的相关古文理论,将古文天然具有的"辞章之学"视作治经一途。通过分析经书文章的结构规律和修辞特点等文法要素,诠释经文和经义,为晚清的经学研究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思路,并且改变了"辞章之学"在古文创作方面的单一运用方式,使其成为一门独立的经学研究方式,在古典学术领域与汉、宋二学分庭抗礼。  相似文献   

19.
刘基散文创作取得了很高成就,后世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也自负一代文宗。论文抓住刘基散文的理明气昌与气昌而奇的风格特征,从散文的历史发展脉络中考察其艺术成就与影响,论述了刘基在唐宋八大家地位的确立与宗尚形成中的先导作用,及其与明代复古运动的关系等,进一步深化了对刘基散文创作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