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跨文化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塑造学生的理想道德人格。从学前教育阶段起,就应在道德教育中,探寻他国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背景下异于我国的核心道德人格标准,并结合我国的传统道德人格标准,确立一套符合全球化趋势的新的道德人格标准,以此作为教育路向,指导我们的幼儿德育,以培养既有民族文化精神又符合现代社会人才标准、既理解中国传统思想精华又具备现代人的眼光与思维方式的跨文化的世界中国人。  相似文献   

2.
覃国斌 《广西教育》2012,(33):70-70
中国传统文化是伦理文化、道德文化、审美文化、艺术文化的完美结合,体现“礼”、“乐”的和谐统一,是一种以礼乐为核心的人文教育的文化,它追求对高尚人格的塑造,对人生理想的激励。  相似文献   

3.
陈艳 《班主任》2003,(2):9-10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主要指以儒家文化为主,汇合道家、佛家文化的文化系统。作为主流文化的儒家文化的首要特点是以人伦思想为核心,以培养正人君子为目标。这个“君子”便是中国传统文化提倡的理想人格。它包括以下标准:第一,君子必须是履  相似文献   

4.
“娶妻当如薛宝钗”是不少中国男性理想的择偶标准。除了美丽、多才,薛宝钗道德人格的魅力究竟何在?本文从伦理学的角度,分析了薛宝钗在言行和处世中所体现出来的道德准则,从而展现薛宝钗符合封建伦理的“完美”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5.
一、道德人格即人格的道德规定性当代大学生健康道德人格是指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的既符合当代社会发展需要又符合自身全面发展需要、实现了知、情、意、行有机统一的道德人格。从内容上来讲,它既包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责任感、“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仁爱”精神、“重义”的基本价值取向、“文明礼貌”、“诚实守信”等传统道德人格中的优秀特质,也包括公正、平等和守法意识、竞争意识、自尊自强品质,包括在社会利益优先前提下的义利并举意识、开拓创新的精神等时代特质,同时还包括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文明古国,在悠久的历史发展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耀后世、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历代思想家、教育家正是在传统文化的实践基础上,提出了许多很有价值的道德思想,从而形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道德风尚的传统。这些传统道德在对人格的塑造、思想品德的培养方面有独到的作用,养育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孙中山先生说过:“有道德始有国家,有道德始成世界。”可见,道德,是人类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道德传统,是民族特质的体现,又是民族凝聚与发展的精神原动力。  相似文献   

7.
    
从字的结构上看,可见仓颉老祖用意深远。在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理念中,有五个非常重要的字--“仁、义、礼、智、信”,可以说这五个字涵盖了中国人理想的人格精神。“信”字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其他四个字含义的基础。“言而无信,不知其可”,很难想象一个不诚实的人能够有仁爱之心,做义气之举,讲礼貌之言。因此可以说,“信”字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最推崇和最依赖的精神理念。它是超越了时代和阶级的一种至高人格标准。  相似文献   

8.
《孝经》中孔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这句话高度概括“孝”在中国传统道德伦理和中国传统教育中的至高地位。孝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伦理、公众道德准则和传统文化理念,理应纳入到来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之中。“孝”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社会教化得以产生的源头、起点和核心内容。在我国,长期以来,孝德作为一种中国人共有的社会伦理、  相似文献   

9.
传统文化是大学德育中的重要内容。继承并弘扬传统文化,对于民族精神的发展、个体精神安顿和道德人格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大学德育要想获得教育实效,必须遵循“人性化德育”的教育理念,创设师生共同学习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传统文化教育在德育课堂上“活起来”,使优良的道德传统内化为学生个人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的准则,完善学生的人格和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同时既有精华又存糟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和合”文化为底蕴,是当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依托。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融激荡的今天,如何把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文化与大学生良好道德素养的培育结合起来,增强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创造出符合时代精神的民族和谐新文化,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传统教育中,我们一直强调儒家以“仁”为核心的礼乐文化的教育理念和重要作用。但是时代在变化,当代大学生道德建构还需要从其他思想中寻求工具和方法,比如道家的人格理想。  相似文献   

12.
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是“全息”的.教育过程中除了专业知识外,其他如思维方式、情感意志、思想意识、道德人格等,无时不在被受教育者复写、摄影、扫描.我们不能忽视教育主体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本文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师人格塑造作些探讨,以求得大家的帮助.什么是人格?人格是指个人特有的道德品质和行为的总和.所谓教师人格,是指主体在职业劳动过程中形成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也即思想、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对人格的塑造、其历史之久远,其影响之深广,在世界文化体系中是不多见的.从史料看,仅儒学用来区分人格的名词,就有十几种.如圣人、贤人、仁人、大人、君子、善人、士人、人极、中行、狂者、狷者、有恒者、野人、小人、鄙夫、乡愿等.在中国历史上,《春秋远斗枢》描摹的“三皇”(即伏羲、女蜗、神农),超越而用世,中正而盛美,这种人格物质和精神风貌,可谓中国传统人格的最初雏形.《尚书·尧典》的人格标准是“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周易》的理想人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国内出版的王宏印著《跨文化心理学》、郑雪著《跨文化智力心理学研究》、万明钢著《文化视野中的人类行为-跨文化心理学导论》等三本著作所使用的材料大致相同,但又各有特色。王宏印著的特色在于比较了西方精神分析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人格心理学理论与中国儒家、释家、道家的人格心理学理论,建构了中国特色的人格心理学理论;郑雪著的特色在于专题研究了智力的跨文化研究问题,对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智力概念、判断标准、测量等心理学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路;万明钢著的特色在于结合了大量的本土少数民族心理学研究成果,提出了我国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跨文化教育心理研究思路。三本著作都对近一个世纪以来传统心理与现代心理、东方心理与西方心理、城市心理与乡村心理跨文化比较研究成果作了综述,包括调查报告结论、实验研究结论、田野工作结论、文献分析结论、语意分析结论以及这些结论之间的矛盾和不同观点的交锋。这些材料以及观点应该成为中国城乡跨文化心理学和区域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参考框架。  相似文献   

14.
从台湾高校“通识教育”课程分析其对中国传统道德文化资源的认知、定位与开掘;分析大陆高校德育课程对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认知、定位与开掘;比较台湾“通识教育”与大陆高校德育对中国传统道德资源的认知、定位与开掘,思量两岸高校德育改进的可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5.
秦小娟 《文教资料》2013,(36):63-65
我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中华民族的复兴既要有经济的腾飞,又要有道德文化的繁荣.当前由于新旧价值观的冲突,导致道德文化领域出现一些道德评价标准模糊、道德价值取向紊乱等道德建设“短腿”困境.要走出这种困境,必须从教育、法制等方面加强道德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德育思想丁伯成“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 ̄①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开展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教育,就必须“认真研究和继承那些在我国历史发展中长期形成的优良道德思想和行为准则。” ̄②二千多年的文明史铸造了中华民族独特而宝贵的、不同于...  相似文献   

17.
教育的终极目标,当是人格的形成,即培养学生“精神成人”,以谋求身心的有序、均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因此高职教育对学生的人格培养教育不容忽视。但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更多偏重于对学生成为“职业人”或“技术人”的训练。杜威曾说过:职业教育并不是营业教育,不是做专门行业的教育,做专门行业的教育是机械的,用不着心思和高深的学问,只希望养成本行的专门技能就算了。[1]这句话提醒我们,高职教育必须重视对学生的人格培养教育,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发展要求的具备可持续发展潜能的和谐职业人。众所周知,中国的传统文化经典蕴含丰富,所以阅读文化经典是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渐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中学生传统道德精神的构成与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中华道德 ,博大精深。没有传统道德 ,便没有现代化道德 ,便没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代新人。传统道德的精华 ,是现代化道德的重要渊源。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 ,又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因此 ,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 ,文明都应坚持“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方针 ,本着“古为今用”的原则 ,有批判地继承我国优秀文化道德传统。本文只是从传统道德角度 ,就下个世纪中学生应具备的传统道德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二、传统道德精神的构成中华民族是个特别…  相似文献   

19.
鲁迅对上海文化的建构主要以批判性、否定性姿态作出。对道德感情的偏执和对崇高话语的坚持,造成了鲁迅的批判上海文化话语的切入角度之“狭”,而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他对中国传统文化人格的洞悉又导致其批判上海文化话语的切入程度之“深”。鲁迅的上海文化观为后人审视上海文化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文明古国,在悠久的历史发展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耀后世、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历代思想家、教育家正是在传统文化的实践基础上,提出了许多很有价值的道德思想,从而形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道德风尚的传统。这些传统道德在对人格的塑造、思想品德的培养方面有独到的作用,养育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孙中山先生说过:"有道德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