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恩平 《辽宁体育科技》2007,29(5):55-57,60
通过对世界女排3人接发球一攻阵形分析,探求女排3人接发球阵形运用现状。  相似文献   

2.
从当今世界女排诸强的身体素质、基本技术,尤其是接发球技术、进攻战术的现状,对女排固定三人接发球战术运用的可行性及其对女排进攻技战术的促进作用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邵东明 《体育风尚》2020,(1):216-216
通过对2017年女排大奖赛香港站塞尔维亚女排接发球效果的统计,将其与中国女排接发球效果进行分析,分析主要接发球队员接发球特色,为中国女排备战2020年东京奥运会提出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现场拍摄2010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的15场比赛,对各队接发球到位率及阵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接发球到位率方面,中国女排偏低,且失误率最高;巴西女排到位率最高,且失误率最低;日本女排到位率较高且防反能力较强。接发球阵型方面,中日女排人员配备相同,但负责接一传的主攻前后位置不一,使得日本队自由人处于后排中间位置接发球轮次比中国队多1轮,且阵型分布相对合理。  相似文献   

5.
运用观察和数理统计等方法,以中国女排、意大利女排、美国女排和巴西女排在第11届女排世界杯中各11场比赛数据为依据,进行对比分析,为中国女排有针对性的训练备战提供数据支撑。结果表明:中国女排应寻求接发球阵型的改变;中国女排的进攻结构不合理,应适当增加后排攻和快攻的扣球次数;相比意大利女排、美国女排和巴西女排,中国女排的拦网效果较差,应加强拦网前预判意识的训练和预判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全国重点青年女排比赛中发球和接发球效果统计分析,提出了要提高发球、接发球的效果,必须根据青年女排自身的特点,在挥臂力量和速度上下功夫,加强发球战术和落点准确性的训练;接发球预判的思维训练;正面接发球训练以及掌握多种垫击动作的训练。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技术统计法、对比分析法等,对2011年世界杯和2012年奥运会中国女排与外国女排比赛接发球技术运用情况进行统计,结果表明:中国队接发球到位率略好于外国队,总体上中国队接发球有了明显进步;在接发球阵型和关键球的把握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找人发球策略已成为世界强队破坏对方一传的主要发球战术。  相似文献   

8.
研究分析在大赛时中、日女排两队之间的技、战术发挥的异同,了解中国女排的优势和不足,为今后备战提供参考。主要运用比较研究法、录像分析法以及数理统计法纵向对比在2012—2014年间中、日女排在发球、接发球、接发球进攻及防反4个方面的差异。研究认为,中国女排发球缺少变化、接发球到位率低、过分倚重接发球进攻,忽视防反,技术结构亟待完善。建议中国女排的各项技术要协调发展,今后应加强"全面型"运动员的选拔和训练。  相似文献   

9.
龙建新  谭洁 《体育科技》2013,34(2):36-39
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比较分析法,通过观看伦敦奥运会女排比赛录像进行技术统计,在此基础上,对伦敦奥运会女排比赛中国与巴西、美国、日本队的扣球、拦网、接发球等技术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指出中国队与世界强队在各项技术上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建议,为中国女排的训练与比赛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第十三届亚洲女排锦标赛于2005年9月 1日至8日在江苏太仓举行,中国队以八战全胜、不失一局的佳绩连续十届捧杯。本文对前四名队伍半决赛、决赛以及三、四名决赛四场比赛的发球、接发球技术进行了统计和对比分析。旨在分析亚洲女排各强队的发球与接发球技术,为中国女排以后的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对巴黎奥运周期中外女排在第19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中的扣球进攻技战术运用效果进行分析,然后以轮次为切入点,对中意女排不同进攻战术打法运用效果进行对比,同时从接发球阵型和拦防阵型两个方面深入剖析中国女排在比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表明:中外女排在总体扣球进攻效果上并无明显差异,但中国女排的扣球进攻效果与意大利女排差距显著,主要表现在第三轮4号位强攻和第四轮2号位快攻上;比赛中,在意大利女排的压迫性发球和针对性拦防双重压力下自身无法形成有效进攻,导致中国女排在这两个轮次上的扣球进攻效果与其存在明显差距。研究认为,在面对意大利女排的大力跳发球时,中国女排应选择解放前排主攻手,改由后排主攻队员承担接发球任务并尝试采用4人接发球阵型;而在面对意大利女排的针对性拦防布局时,中国女排应更合理地选择进攻线路,通过多运用小球技术来增加对手的拦防难度,进而提高自身扣球进攻效果。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当今世界级女排发球落点分布与效果的统计分析,揭示发球落点分布与效果的规律及四强的差异,为以运用多变战术为主,视接发球为生命线的中国女排提高发球与接发球的训练质量和竞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我国青年女排后备队伍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参加2003年3月全国青年女排冬训及2003年4月全国青年女排联赛的13支女排队伍的年龄、身高、专项素质、技战术指标等进行统计。通过青年女排与甲A女排的年龄、运动年限、身高、发球和接发球、进攻效果、得失分等情况的分析比较.找出目前我国青年女排存在的差距,对青年女排的科学训练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统计法、比较分析法,对中、美、巴、土四国女排发球和接球技术进行比较研究,"四国"女排发球技术运用的主要特征:中国女排的发球与美国队、土耳其队和巴西队存在着较大差距,反映出中国队无论是发球的攻击性,还是稳定性均有待提高。美国队发球的攻击性和稳定性掌控较好,土耳其队和巴西队发球的攻击性强,但稳定性逊于美国队。中国女排的接发球到位率最低,失误率最高,暴露出中国队接发球进攻系统的脆弱。土耳其队接发球的到位率最高,失误率低;巴西队到位率略低于美国队,失误率稍高于美国队。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2015年女排世界杯中国女排在3场11局比赛中的进攻技术、防守技术、及参赛队员基本情况等,探讨我国女排技术的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女排参赛队员的基本情况较为理想;在胜负场比率、胜负局比率和得失分比率三方面表现令人满意;在发球技术、扣球技术、拦网技术和传球技术等进攻技术以及在接发球技术、拦网技术和后排防守技术等防守技术方面都好于其他11支世界女排强队.依据本次女排的技战术发挥状态,有针对性的提出建议,希望为提高我国女排的竞技水平和训练效果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统计分析,指出由于目前世界女排发球技术陈旧,致使发球与接发球相对平衡的局面尚未打破;提出女排发球的出路在于创新,同时还要重视全队不同发球方式、方法的合理配备,不断加强心理训练,发展跳发球技术,重视发球手的培养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定量的角度出发,通过统计学的方法对第30届奥运会中国女排与比赛对手在参赛队员身体形态指标和发球、扣球、拦网、接发球技术指标这五个方面进行量化分析,反映出中国女排在相关数据上与比赛对手的优势和差距,进而剖析中国女排在比赛中的不足之处,得出结论,并根据结论提出相关建议,从而制定出适合我国女排发展的具体措施,提高我国女排的技战术水平。  相似文献   

18.
<正> 福建女排在第六届全运会女排决赛中顽强的拼搏,艰苦的奋战,出色的表演,为我省代表团赢得一块宝贵的金牌。这对于振兴福建体育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数据统计和临场的直接观察,对发球、接发球、防守等技术进行剖析,以说明福建女排夺冠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2011年瑞士女排精英赛中国女排和日本女排各项技术运用特点的比较分析,发现日本女排主动得分能力、扣球、发球技战术以及接发球能力和二传传球能力均强于中国女排,场上队员技术特点鲜明、职责分工明确;中国女排在拦网、防守方面优于日本女排,中国女排各个位置主动得分能力比较均衡,没显示出位置技术特点。中国女排的发球技战术、接发球能力尤其是主攻的接发球能力、副攻的拦网能力急需提高。  相似文献   

20.
接好发球是提高二传质量,有效组织进攻的关键。在对哈尔滨市中学生女排比赛技术统计基础上,利用访谈和文献资料法,论证接发球技术的重要性,并提出改进该项技术训练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