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童话故事为蓝本,对改编的《怪物史莱克》和“青蛙与公主》进行了分析比较,以探究动画剧本改编中“颠覆”这种形式的两面性。  相似文献   

2.
改编小说是电视剧创作的重要渠道,通过对小说的改编,电视剧创作获得了丰富的内容资源,改编既是传播活动,也是一种阐释行为,阐释构成了传播的基础。文章即以古典名著《西游记》的改编为例,通过将两个不同年代改编的电视剧版本与《西游记》文本对比,从改编活动的内部阐释过程以及改编活动所处的外部环境两个方面理解其传播机制,以便能够进一步认识改编的过程,正确理解改编后不同版本电视剧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在最近几年的影视剧创作中,文学名著的改编现象特别引人注目。继《红楼梦》、《西游记》这两部古典文学名著先后被搬上荧屏之后,许多编导纷纷把目光投向文学名著这一块风水宝地,先后推出了《三国演义》、《官场现形记》、《子夜》《雷雨》《原野》以及《家》《春风沉醉的晚上》、《围城》等一大批以古典和现代文学名著为创作蓝本的影视剧作品。名著改编的得与失、优与劣表现在哪些方面?究竟应该如何对待名著,如何改编名著?这是值得影视界和学术界重视和探讨的问题。名著改编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六十年代,《祝福》、《林家铺子》、…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17,(12):67-70
李碧华小说内涵丰富,折射出强烈的人文情怀,为影视改编提供了良好的先天条件,因而一经改编为电影,往往成为评论界学术圈的热门话题。其中,陈凯歌改编《霸王别姬》,取其壳而去其骨,放弃了一部分人文关怀;徐克改编《青蛇》,删繁就简,明了地突出了人文主题;而香江鬼才关锦鹏改编《胭脂扣》,写着文人的魄,诉着港人的魂。本文对其三部代表作《霸王别姬》、《青蛇》、《胭脂扣》及其改编影片进行比较阅读,在小说与小说、小说与电影的比较中,分析其中借助"寻爱"这一主题折射出的人文情怀,以及其最终需指向"回归中华文化血脉"之必然。  相似文献   

5.
唐明明 《传媒》2016,(10):90-92
近几年来网络小说改编成影视剧屡见不鲜,从《甄嬛传》《芈月传》以及《花千骨》《琅琊榜》《何以笙箫默》再到《盗墓笔记》《鬼吹灯之精绝古城》《鬼吹灯之寻龙诀》,网络小说改编影视剧已经成为受众和制片方热捧的对象,鉴于这种现象,本文对近年来改编的题材与方法进行了梳理与分析,总结归纳出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网络小说影视改编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石莉 《新闻传播》2013,(12):141-142
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戏剧为电视剧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本文对热播电视剧《赵氏孤儿案》与传统元杂剧《赵氏孤儿》进行了比较,阐述了电视剧《赵氏孤儿案》对元杂剧《赵氏孤儿》在剧情、人物形象以及思想内涵上的改编,并从这些改编中总结了一些传统戏曲电视化的成功经验与策略。  相似文献   

7.
《中图法》第二版印行后,不少单位而临着图书的改编问题,现以“医药、卫生”大类为例,将该法第二版与第一版比较一下,分析其类目的修订情况,以便确定图书改编的范围及工作量,制订切实可行的改编计划。《中图法》第二版“医药、卫生”大类  相似文献   

8.
《文化遗产》2008,(4):24-34
浙江昆剧团新编历史剧目《十五贯》是1950年代最重要的戏剧作品,通过原始材料的重读,可以确定目前流行的改编本于1955年冬成型、1956年元旦首次公演。但这并非《十五贯》唯一的改编本,国风昆苏剧团1953年前后就已经开始改编并且演出该剧目,通过对现存三个《十五贯》早期剧本的对比可看到通行本《十五贯》的改编得失。而《十五贯》改编的深远意义,也需要从超越剧目甚至昆曲这个剧种的立场解读,《十五贯》的成功为大量以"清官"为正面主人公的传统剧目赢得了重登舞台的机会,为传统剧戏曲在当代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热播电视剧《花千骨》是以网络当红小说《花千骨》改编的同名电视连续剧,一播出就以其强劲的收视率荣登各大电视剧排行榜首位,并通过多方平台的合作造势迅速扩大品牌影响力,成为今年最具影响力的电视剧品牌。本文以《花千骨》为例,分析了"现象级"改编电视剧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电视历史剧如何在表现历史题材时做到尊重历史并重新解释历史,还原人物并重新塑造人物.达到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相统一的境界,是当今电视历史剧创作中探讨的重点问题。本文以小说《谁主沉浮》改编的电视历史剧《长河东流》为例,通过其改编过程中整合中国传统文本的叙事方式及传递主题的范式,探讨电视历史剧改编中对传统文本的传承与整合、继承与创新的关联。  相似文献   

11.
刘亚利 《视听》2016,(11):50-51
近年来,谍战剧在电视荧屏风生水起。在众多谍战剧中,以改编自麦家的作品居多,改编后的作品均以引人入胜的悬疑色彩和紧张刺激的情节赢得了较高的收视率。本文以电视剧《解密》为例,分析其改编的得失。  相似文献   

12.
改编或缩编大型工具书,使之适用于更确定的人群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也是我国科学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方向。《小辞海》是上海辞书出版社以《辞海》为基础、以中学生为读者对象所编而成,编辑们通过审慎考量前期定位、制定编纂系统、确定词目单与词目内容的缩略语增加、确定词目级别几个环节,处理好因改编缩编而派生出的新问题,使其能够最终经得住市场考验,为大型工具书的改编缩编提供了较完整、规范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张红 《新闻世界》2011,(1):146-147
名著改编一直是现代影视传媒的演绎方式之一,但改编的当代性受到很大争议。本文以《三国》为例,从影视改编对文学名著传承开始,从影视作品的改编者、主旨价值及影视观众几方面阐释了现代影视传媒对文学名著改编的当代性,并认为当代性的改编是符合现代传媒需要和大众审美的,是名著改编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14.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影视导演的改编开始倾向于现当代的一些作家作品,在香港出现了对张爱玲作品改编的成功范例。例如,1983年香港女导演许鞍华改编的张爱玲的成名作《倾城之恋》;1988年,台湾导演但汉章将《金锁记》改编成《怨女》;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是一部伴随中国人成长的古典神魔小说。2001年,美国哥伦比亚电视台(NBC)以《西游记》故事为原型改编并拍摄制作了一部7集的美国版《西游记》  相似文献   

16.
武瑾 《报刊之友》2014,(4):78-79
2012年公映的电影《白鹿原》在上映之前,它的宣传团队就打出了《白鹿原》是“最难拍的中国电影”的口号。作家陈忠实的史诗巨著《白鹿原》通过描写陕西白鹿原上白家与鹿家两大家族的情感纷争,展现了中国旧社会北方农民的群像,具有强烈的民族内涵。其中人物众多,性格各有千秋,关系复杂,要将其改编为电影,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难度的确不容小觑,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电影《白鹿原》在对原著小说改编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与技巧来探析长篇小说改编电影中如何塑造人物性格,展现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7.
武瑾 《今传媒》2014,(4):78-79
2012年公映的电影《白鹿原》在上映之前,它的宣传团队就打出了《白鹿原》是"最难拍的中国电影"的口号。作家陈忠实的史诗巨著《白鹿原》通过描写陕西白鹿原上白家与鹿家两大家族的情感纷争,展现了中国旧社会北方农民的群像,具有强烈的民族内涵。其中人物众多,性格各有千秋,关系复杂,要将其改编为电影,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难度的确不容小觑,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电影《白鹿原》在对原著小说改编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与技巧来探析长篇小说改编电影中如何塑造人物性格,展现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8.
赵慕妍 《今传媒》2016,(4):94-95
由于叙事元素相似,文学作品经常被改编为电影.但改编后的电影与文学作品相比在叙事上还会有差别.文学作品《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被誉为"最难镜像化的小说",但是李安运用巧妙的叙事技巧对其加工,取得了非常不错的口碑和票房.通过对《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和情节设置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索文学作品改编为电影时在叙事方面的规则和技巧,对文学作品的改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以网络小说为题材改编而成的影视剧大火特火,这也成为了影视剧市场发展的关键途径。《阳光之下》改编自小说《掌中之物》,博纳影业买下小说影视版权后,邀请原作者加入,在主题思想和人物设置方面共同把关,结合了社会背景,完成了原著言情题材到刑侦剧的影视化转换,对敏感题材类网络小说的改编有着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角色扮演类游戏一直热闹非凡,擅长改编武侠小说的智冠科技又将推出《真倚天居龙记》。其实如果从1994年第一次改编开发《倚天屠龙记》开始,这应该算是智冠第三次开发该作品了。而这次的《倚天居龙记》将会以更新的型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