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剑 《语文天地》2011,(12):63-64
一、杜甫的望月愁叹 杜甫是我国伟大的诗人,在包含忧国忧民思想的诗作中,也有思念故土亲人的思乡情感。“月是故乡明”一句出自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此旬千古流传,成为思念故土亲人,忧国忧民的佳句。“月是故乡明”作为苏教版高中必修第一册创新导练第三专题,体现着这一单元的整体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2.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美好的感情。  相似文献   

3.
乡愁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文人骚客都曾抒写乡愁之苦,并形成一个世代传承的精神信仰,去国怀乡,留恋故土,一切尽在不言之中。杜甫写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李白写出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崔颢睹景思乡,写下:"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马致远流浪异乡,望见夕阳日暮,有感而发,创作出:"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千古佳话……  相似文献   

4.
<正>古诗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作为突破口,以熟知意象为突破点。下面,试将一些常见意象的寓意剖析一下,供同学们备考之用。一、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相当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比如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总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又如王建的《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以委婉  相似文献   

5.
月光幻想曲     
古往今来,人们与月结下了不解之缘,咏月之诗文实在不少。月,作为诗歌中的一种意象,多是表达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如千古绝唱"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也有时用来表达诗人无奈的情感,或感叹人生一瞬、时空永恒,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耿林莽的《月光幻想曲》却是另一种境界,请看——  相似文献   

6.
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是一篇触景生情、睹物思乡的抒情散文。它是以榕树为线索.围绕着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展开了叙写,寄托于思乡之情的是一件件往事及生活情趣、乡土气息。是述因住所的“两棵苍老蓊郁的榕树”而动了未泯的童心,产生思旧怀乡之情。叙述从儿时故乡的榕树周围发生的趣事.表达了对故乡和故土古老传统习惯的深切怀念,围绕故乡的榕树着重叙写像榕树一样多的记忆里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现存1400余首诗中有近200首诗中直接出现了“哭”、“泪”等词语。在这些“哭”诗之中始终跳动着时代的脉博,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百姓的关切,对亲朋好友的思念,对故土家园的难舍,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情怀。正是由于这种深沉而又刚劲的内容,使得杜甫的“哭”诗并不显得贫弱萎琐,反而有一种沉都阔大的意境。  相似文献   

8.
“月”因极其丰富的意蕴而成为历代诗人吟咏的对象。“月”是诉说离愁别绪的依托,是思念故土亲人的载体,是馈赠至亲挚友的礼物,是展开瑰丽想象的翅膀,是攀登理想境界的阶梯。  相似文献   

9.
把握诗词的情感,是读懂诗词的关键.古典诗词的情感类型主要有十美:(1)钟情山水,热爱自然;(2)天涯孤旅,思念故乡;(3)怀才不遇,壮志难酬:(4)眷恋亲人,思念朋友;(5)描写爱情,思念情人;(6)感时伤世,忧国忧民;(7)英勇杀敌,建功立业;(8)悠然自得,闲适恬淡;(9)今昔对比,感叹兴亡;(10)赞赏美德,阐发哲理.  相似文献   

10.
“对写法”是古代诗词作家经常使用的一种艺术手法,他们在写思念亲人时,往往撇开自己,从对面写起,委婉含蓄地抒发深挚的情感。除夜作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作者运用“对写法”撇开自己,写亲人今夜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不知我在何处,如何度过除夕。写亲人思念自己,其实是自己“千里思故乡”。月夜杜甫今夜鹿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作于“安史之乱”后,时诗人被叛军俘获,羁留长安;妻儿却远在鹿州, 彼此存亡未卜。诗人从对方落…  相似文献   

11.
月光曲     
从古至今,人们都很喜欢月光,爱在月光下吟诗作画。看见月光,让人思念家乡亲人,于是人们作了很多诗。如李白的“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和杜甫的“露从今夜台,月是故乡明”这两首诗。看到月光,便使人想到诗。  相似文献   

12.
故乡是幅画     
故乡是一曲思念的歌,唱出我对故乡的回忆;故乡是一首深情的诗,写出我对故乡的眷恋;故乡是一幅铺在地上的画,画出故乡的美丽……离开故乡三年了,我终于体会到什么才是“月是故乡明,花是故乡香,人是故乡亲”。  相似文献   

13.
所谓“思乡”,是对故乡、故土、家园的思念。所谓“怀人”通常有三种:一是游子思念远在故乡的人,二是游宦或征戍在外的丈夫思念妻子,三是思念友人。综合研究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中思乡怀人古诗词的选编情况、教学价值及教学策略,既能积累教学经验,又能优化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14.
杜甫的《九日》,是一首七言律诗,主要讲述了杜甫重阳登高的感慨,由因病戒酒,对花发慨,黑猿哀啼,白雁南来,引出思念故乡、忆想弟妹的情怀,进而表现遭逢战乱、衰老催人的感伤的这样一首诗歌。其中的"竹叶"应注解为竹叶曲。  相似文献   

15.
我在教学<今生今世的证据>一文时,将教学内容设置为"作者的情感和文章的哲理". 一、文本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教学内容的选择 <今生今世的证据>语言富有哲理,内涵深刻而情感深沉.本文是教材中第二单元"月是故乡明"的最后一篇,它有别于其他几篇思乡作品,不是一般意义上对故乡的思念,也非简单地对"精神家园"追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藕与莼菜     
故乡,是我们祖先漂泊旅程中落脚的最后一站,因此我们命定就和这最后一站有着难以言说的渊源。故乡,就像一条脐带,源源不断供给我们精神养料,让人在孤寂、不遇中时仍心有所属。“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是古人对故乡的思念方式;在现代,人们用精美的白话散文来寄托心思。本期美文展厅中,我选取了四篇有关乡土的散文,它们各自从不同的角度阐发了对乡土的感情——有借物抒情的,有记人的,有文化性的,也有怀念亲人的。个中滋味,有待同学们去细细领会。主持人:小卫  相似文献   

17.
一.名言导入 故乡是飘零落叶的根,是漂泊游子的归宿,古人有许多描写思乡之情的诗句,乡情已积淀为生命的血肉精魂,感人肺腑。李白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相似文献   

18.
一.名言导入 故乡是飘零落叶的根,是漂泊游子的归宿,古人有许多描写思乡之情的诗句,乡情已积淀为生命的血肉精魂,感人肺腑。李白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相似文献   

19.
李白和杜甫都写有大量的咏月诗,二人的咏月诗有同有异,其同,月亮意象都承载着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对社会现实的忧愤之情,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其异,对于李白,月亮是诗人主体精神的象征,对于杜甫,月亮是其审美观照的对象性存在。咏月诗从一个特殊视角,展示了两位伟大诗人不同的性格特征和诗歌风格。  相似文献   

20.
李白和杜甫都写有大量的咏月诗,二人的咏月诗有同有异,其同,月亮意象都承载着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对社会现实的忧愤之情,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其异,对于李白,月亮是诗人主体精神的象征,对于杜甫,月亮是其审美观照的对象性存在。咏月诗从一个特殊视角,展示了两位伟大诗人不同的性格特征和诗歌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