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文本解读"受到越来越多语文教师的关注和重视,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其对文本解读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情感态度。而在现实课堂中,教师由于职业惯性思维和精力有限等原因,疏忽对于教学文本的自主解读,逐渐陷入一些文本解读的误区,影响了整个教学过程和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本文拟通过对解读误区的分析,帮助教师重识文本解读。  相似文献   

2.
正教师有效的教学语言不仅能够给学生创设更好的课堂氛围,也能够增进学生对于教学文本的理解与认识。教师要时常留意自己在课堂上使用的教学语言,以此优化课堂教学,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一、准确的教学语言首先,教师需要做到的就是教学语言的准确性。准确的教学语言不仅能够清晰直观地给学生传达相关的教学理念,也能够让大家更清晰地领会教学文本的要义,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对于教学文本的理解与认知。不少教师在课堂上对于教学语言  相似文献   

3.
在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以教学参考书为唯一依据,造成对文本理解的"表面化"、"僵化"、"概念化"、"片面化",使得语文课堂变得肤浅和浮躁。教师必须对文本进行细读,才能引领学生深入文本,读懂他人观点,也读出自己的体悟,使课堂充满深度和趣味。具体有以下四个举措:独立解读,品味文本妙处;链接资料,了解文本内涵;设计教学,抓住文本重点;课堂点拨,探究文本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文本,依据文本提供的材料或信息去教学。对文本准确、深入地解读是进行有效教学的最基本环节。课堂上,学生在教师有意识、有目的的引导下,通过对文本的阅读,凭借自己的经验,当然也凭借教师提供的一些阅读规则,去体味语言,去寻觅文本语言背后的情感和意蕴,最终实现自己对文本的理解,逐渐积累一定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5.
董峰 《现代教学》2013,(1):62-62
解读文本是教学的一项基本功,是教师对文本的感知、理解和评价,进而产生感受、体验和理解并形成对文本材料的价值取向的一个过程,是教学的准备阶段。语文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是站稳课堂的关键,而做好解读文本与课堂之间的转换更是体现一名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的重要环节。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才能做好文本的解读呢?本文就其中教师对文本的认识与理解这一部分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教学中,对于同一文本学生的理解各不相同、千差万别。在学生与文本对话过程中教师扮演的角色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师要找准自己的位置,老师可以是一个倾听者、是一个领导者、是一个思想者。  相似文献   

7.
教师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并不等于学生的理解和体验,教师不能把自己的理解和体验强加给学生,况且教师的理解有时候不一定是正确的.因此,教师只能是"介绍人","恋爱"只能由学生自己去谈.那种无视学生生命的存在,把课堂当作自己恣意挥洒的天地,而把学生当作盛知识的容器的做法,会严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个性的张扬,情感的体验和生命的升华得不到应有的展示!那么如何让学生跟文本"谈恋爱"呢?  相似文献   

8.
文本对教师来讲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概念,准确、深入、透彻地解读文本是语文教师最重要的能力。解读好文本是进行创造性教学设计的前提,也是引领学生展开深入对话、灵活应对、驾驭课堂的基础。阿兰兹教授说:当教师不能理解所教的科目时,或者缺乏充分的例子解释时,讲解就会模糊不清。所以,文本解读是优化"教学文本"、提高课堂质量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将课堂还给学生,强调学生而非教师是课堂的主体,这是新课改的重要思想。但是,将教与学的某些环节立足于以教师为主却也极其重要,例如文本细读。首先,从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文本编写体例看,它是相同主题不同意旨的体现,教师为主体的备课可以更好地走近文本;其次,对于文本语言之美、意旨之美的理解,需要教师以引领者的身份、智慧的方法"释放思维向下的情感",提高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感悟与欣赏能力。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师往往只停留在语文作为工具性的教学层次.忽视了学生作为个体生命的阅读感受,忽视了学生对于文本审美情趣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对于文本价值的认可与否定.教师将课文肢解成一个个知识点,将自己的对于文本的感知、认识、理解灌输给学生,课堂缺少探究的空气,学生很少有话语权,学生的创新思维受到抑制.新课改背景下的阅读教学,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个性阅读,要最大化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学周刊C版》2017,(13):138-139
课堂教学中的文本解读中存在一些误区。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师要教会学生找准文本解读的突破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文章标题、课文提示、课后练习、关键语句、文章结构、主要人物作为突破口进行阐释,就能让学生打开文本,走进文本,解读文本,从而能提高课堂阅读效率。  相似文献   

12.
有效解读文本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作为语文教师,要注重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在立足于文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和文本进行有效对话,让学生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理解文本内容,体会文本内涵,感悟文本情感,实现个性化解读目标。  相似文献   

13.
面对教学文本,只有细读——以反复阅读、仔细琢磨为基础,尽可能详尽地了解作家的创作心态,准确把握其创作意图与艺术构思,才能引领学生深入文本,读懂他人观点,也读出自己的体悟;才能使课堂摆脱肤浅与浮躁,使阅读教学充满语文味。文本细读需要教师紧贴文本,独立地加以钻研;独立细读文本后,应结合有关资料,丰富或修正自己的某些理解;文本细读的目的是服务于教学方案设计;细读要重过程,要特别注意启发、引领与点拨。  相似文献   

14.
在现实课堂中,有很多同学不会多方面地与文本对话,有时教师为了在40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不得不以自己的分析来牵引学生的阅读。教师采用各种策略引导学生学会与文本对话,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解读的主体——教师和学生通过文本与作者展开积极的对话,最终完成对文本的体验,达到文本育人的价值。但大量课堂实例说明,现今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教师在对文本解读的时候往往存在着一些误区。本文探讨了语文教学中文本解读的误区并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6.
面对教学文本,只有细读——以反复阅读、仔细琢磨为基础,尽可能详尽地了解作家的创作心态,准确把握其创作意图与艺术构思,才能引领学生深入文本,读懂他人观点,也读出自己的体悟;才能使课堂摆脱肤浅与浮躁,使阅读教学充满语文味。文本细读需要教师紧贴文本,独立地加以钻研;独立细读文本后,应结合有关资料,丰富或修正自己的某些理解;文本细读的目的是服务于教学方案设计;细读要重过程,要特别注意启发、引领与点拨。  相似文献   

17.
所谓文本解读,是教师在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充分剖析文本多重层面,关注社会外因与文本内部关联,从而形成富有自己个性的文本理解,由此设计合适的课堂任务来使学生能够最大化多角度地理解文本情感脉络,挖掘文本深刻意蕴,最终达到思维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文本解读是教师基本的专业能力。但在语文教育界,文本解读的内涵并未被清晰界定。文本解读的含义应从对教材选文类文本的解读扩展到对学生作文为主的习作类文本解读和对学生课堂回答的言语类文本解读。尤其后二者的文本解读对于语文教学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价值。国内外文本解读的方法对语文文本解读具有普适作用,但对语文教师而言,文本解读还应该有其独特的切入口。教材类文本解读应该从重视初读、抓关键词、重视疑问和文本比较入手;言语类文本的解读应定位学生理解的程度,提出不确定性问题,引发课堂师生互动;习作类文本解读应通过解读学生作品,将其分类筛选,转化为教学资源。在人才观念已经转变的当下,后两个文本解读能力会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9.
在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对文本的分析和感悟是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然而,现在课堂教学仍普遍存在着“文本教学”上教师一言堂的现象.究其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是现在的高中生无论是阅读的量还是阅读的能力都有所欠缺,难以对文本特别是文本的深层次内涵进行个性化的感悟解读;二是不少语文教师或由于教学进度的需要,或因教学能力的限制,缺少引导学生主动分析文本的意识和能力.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了教师习惯以自己的解读代替学生的感悟,学生习惯以聆听教师的讲解代替自己的理解的违背教学规律的不良现象,这最终使得课堂“文本教学”成为单一的讲解课、听读课.这样,必然造成学生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的下降.本文就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来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动起来,去主动分析文本、感悟文本,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20.
实施新课程以来,小学语文教学特别强调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因为通过文本解读能够让语文课堂鲜活、生动起来,让课堂充满人性的光辉。但是,一些教师由于对“文本解读”这一概念存在理解上的偏差,导致了课堂的低效现象,学生并不能对文本内涵进行深入解读。要进行有效的文本解读,笔者认为有“三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