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香校园体现的是一个校园浓厚的文化气息;体现的是一个学校长期的文化底蕴;体现的是一个学校的整体风貌,这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建设"书香校园"为核心,引领学生走进经典,积极在校园中进行文化建设,努力建设和谐向上的书香校园,努力让校园充满书香气息。这是新的历史时期对学校书香校园建设的要求。基于此,本文对书香校园建设中的阅读策略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2.
"八荣八耻"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既体现了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又体现了社会价值观的鲜明导向。把"八荣八耻"与学校开设的国防教育课有机结合,不仅可以推动学校形成良好和谐的校园风气,而且又可以增进学生读书学习和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3.
"八荣八耻"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既体现了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又体现了社会价值观的鲜明导向.把"八荣八耻"与学校开设的国防教育课有机结合,不仅可以推动学校形成良好和谐的校园风气,而且又可以增进学生读书学习和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4.
对现代校园进行景观设计,可以提升校园的形象和价值,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校园景观的设计理念直接影响到校园的氛围。现代校园景观设计应体现校园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学校的治学态度。  相似文献   

5.
校园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优秀的校园网站.本文设计了满足学生需求的"校园网络文化"网站的结构形式、功能及技术方案,力求通过这些文化网站与网页,使虚拟校园网络文化蕴涵学校的价值精神,体现出学校的校园意识与群体文化.  相似文献   

6.
正校园暴力事件可以分成"入侵式"和"内乱式"两种,前者是校外人员闯入学校施暴,后者是校内师生互相施暴。"入侵式"的校园暴力又可以细分成两类,一类是与学校完全无关的暴徒闯入学校施暴,另一类是与学校有关的某些人闯入校园施暴,如家长、与校内学生有  相似文献   

7.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基础,"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坚持"以人为本"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己任,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学生自杀、校园暴力、学生食物中毒以及自然、社会危机事件(如2003年"非典"等)尤其是(5.12汶川地震)时刻影响着学校的教育教学,危机管理已经成为新时代学校管理面临的新课题,而加强学校危机管理,建设和谐校园也是我国新时代和谐社会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啦啦操起源于美国,我国学校啦啦操的传播也体现出我国校园的一种开放的态度,能够与时俱进,接受优秀的新鲜事物。啦啦操对于学生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能够对学生的各个方面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学校可以利用啦啦操来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中积极推广啦啦操。  相似文献   

10.
正江苏省南京市龙江小学建校于1996年。学校作为南京市首批"智慧校园"建设试点学校,通过"书香校园、科技校园、数字化校园"的"三园合一"建设,倾力打造基于每一个儿童参与研究的"智慧校园"。一是书香校园建设:通过图书"出馆"、新书"漂流"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接触书籍的机会,让学生能在教室里、走廊内、草坪上阅读、交流、分享;在校园的公共区域配置电子触摸屏,全面覆盖无线网络,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开展电子阅读,做到阅读无极限。书香氛围的营造,实现了"处处有图  相似文献   

11.
在"和美文化"的校园背景下,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经典诵读的能力,不仅有助于实现学生自身文化素质与道德修养的提升,同时可以进一步促进和美校园的构建。因此,学校可以通过设置校本课程、分段编写教材、举办多种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经典诵读能力,从而使和美校园更加和谐、美好。  相似文献   

12.
小学"国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构建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系统文化工程。可以弘扬传统文化,增强学校文化实力,打造学校教育特色,扩大学校教育影响;可以弥补人文教育缺失,让书香浸润校园,让经典滋润童年;可以夯实学生文化底蕴,培养学生文化素养,提高学生道德水平,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美国一些学校比较注重体现"一切为了学生的学的理念"。校园营造了"引导学习"的环境,描绘了"展示学习"的世界。课程改革的重点也是指向学,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从而达到"以学定教",评价更是激励促进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14.
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校园生态文化的价值体现为:它是学校发展灵魂的体现、学校精神的彰显、学校综合实力的展现。而网络在校园生态文化建设中是一把"双刃剑",在网络环境下建构校园生态文化,要弘扬多元文化、加强学校网站建设、培育校园网络文化师资队伍、增强校园生态网络文化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5.
校园化,是校园范围内各种化现象的综合体现。包括学校的整体布局和建筑风格,花草、树木等优美的环境,警示语句、艺术雕塑等丰富的人景观,浓厚的学习气氛和师生的精神风貌。透过校园化,可以看到学校管理的现状、教学质量的优劣、师生素质的高低和学校发展的前景……校园化已成为一所学校精神面貌的缩影。更主要的还在于,校园化能使学生在举手投足、休闲娱乐之  相似文献   

16.
正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是由学校的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的。校园文化不是直接可以触摸到的,然而生活在校园之中的人却时时处处可以感受到校园文化所营造的育人氛围。它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活力所在、动力之源。然而,我们只要留心不难发现,校园里因为人为的刻意和不注意,造成校园文化教育的"讽刺",让人尴尬,让人滑稽。  相似文献   

17.
孙娜 《江西教育》2016,(Z1):59-60
校园劳动值日,可以促使学生树立劳动意识,提高意志品质,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之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劳动技能,还能有效缓解课业压力,让他们在劳动中实现心理调整和体力锻炼……可以说,校园劳动值日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一门不可缺少的校园课程。然而,在实际运作中,校园劳动值日这门"必修课"却备受社会及学生家长的质疑:"孩子到学校是学习科学知  相似文献   

18.
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要让传统文化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师生,我们可以构建传统文化的"陆海空"立体网络,实现校园全方位覆盖。让所有学生看得到、听得见、动手写、动口说;让墙壁说话、花草赋诗、设施传递;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成为传统文化的载体,把传统文化融进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一、校园1.学校可以把上下课铃声设置为传统文化内容,可以利用校园广播系统,在上课前、下课后播放《千家诗》中的一首或  相似文献   

19.
加强全面安全管理,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预防校园学生欺凌要以"大安全"的管理模式,建立大安全观的管理思想,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实综合治理,将消防、饮食、教学、治安、网络、交通、集会、心理、校园设施安全和校园暴力预防、疾病防治、灾害预防等统统纳入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范围,构建起全覆盖、全过程的安全管理体系,全面预防和消除校园学生欺凌。学校要严格日常安全管理,重视学校安全管理在预防学生欺凌中的作用,加强平安文明校园建设,要求学校安全管理中必须建立预防学生校园欺凌的大安全观。  相似文献   

20.
学校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以社会文化和民族文化为背景,以学校管理者和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学生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是一种独特的群体文化。"学校文化包涵校长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活动文化、环境文化等构成要素,其最高层次体现为学校精神,即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