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伍宸  宋永华 《教育研究》2021,42(3):126-134
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及逆全球化的双重冲击,我国与世界高等教育的正常交流与合作秩序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基于风险社会理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将面临如下挑战: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工具理性主义导致应对危机缺乏价值引领,高等教育国际化基础理论创新滞后于新的实践发展,尚未形成高等教育全球治理体系以应对危机而造成既有合作格局失序.为应对挑战和寻求机遇,需从三个方面积极作为:坚持高等教育国际化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相统一的基本原则,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主动创新高等教育国际化基础理论,构建统领高等教育国际化工作的亚政治全球性制度及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2.
新冠疫情后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爆发影响了各国之间的教育文化交流,也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带来了影响。新冠疫情在以下几个方面对高等教育国际化造成了影响:加剧了“逆全球化”的趋势,影响了跨国留学和教育的意愿;教育方式转为线上会缩小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规模;各个国家对于国际学生的签证和居留等政策会影响到国际学生对于留学目标国家的选择,进而导致高等教育国际化格局的洗牌。而新冠疫情结束后,疫情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影响也不会完全消失,主要表现在“逆全球化”趋势的加剧影响跨国留学的愿望与动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会与各国重振经济的关系更加紧密,线上教学会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个模块继续保留。  相似文献   

3.
“逆全球化”思潮阻碍了我国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高校需以立德树人作为教学指导思想,并立足于构建“双循环”的发展格局。通过分析国内外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现状,从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意识、搭建和依托国际合作平台、构建拥有国际教育背景的师资队伍、充分发挥教育信息技术与教学改革能效等角度,探索“逆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助力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4.
后疫情时代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未来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冠疫情给全球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带来严重冲击,其加剧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变革。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全球高等教育格局面临重构,高等教育国际化流动模式与主体也将随之发生转变。后疫情时代,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除了要从经济驱动转向文化理解,构建多元化、可持续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新模式外,还应提高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多样性。中国要在正确看待政治、经济、教育环境变化的基础上认识到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地缘政治的关系仍然牢不可破,高等教育国际化中的“文化霸权”短期内仍然难以撼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规模与质量矛盾仍然长期存在,进而强化研究、大力创新、文化引领并重视以“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此更好地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刘进  林松月  高媛 《教育研究》2021,42(10):112-121
为研判疫情对全球高等教育国际化影响,分析后疫情时期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机遇与挑战,更好地服务"十四五"国际化战略制定,对全球范围内21位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著名学者进行深入访谈.研究发现,后疫情时期,全球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包含四大新常态,即传统高等教育强国式微,后发国家入局国际化竞争成为新常态;保守势力抬头,区域国际化、在地国际化等模式创新成为新常态;国际化泡沫破裂,数字国际化等技术创新成为新常态;"西方化"、"美国化"、"英语化"松动,多极化发展成为新常态.新常态下,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应成为引导全球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中心理念,中国应积极推动构建新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秩序体系、话语体系和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6.
简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国际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国际化既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又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回顾我国高等教育的百年历史,面对高等教育国际化全球趋势,要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努力实现人才的培养的“国际化”,抢占新世纪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7.
后疫情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宏观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秉林  南晓鹏 《教育研究》2021,42(5):108-116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后疫情时代党和政府作出的战略抉择,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重要形势.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迈入普及化阶段,统一性与多样性并存,高等学校的教学模式、教育治理方式、教育国际化等都面临新的挑战.在新发展格局下,普及化阶段的高等学校如何适应新兴信息技术的发展,如何应对常态与应急状态下教育治理模式的转变,如何创新教育国际化模式以应对"逆全球化"的挑战,成为后疫情时代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必须反思的紧要问题,也成为"十四五"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申远  陈牡丹 《江苏高教》2021,(12):76-79
中国"双循环"发展战略是在逆全球化浪潮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及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情境下,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促进全球投资贸易循环的重要战略选择.在国家"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下,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必须重新调整策略,需要总结和反思高等教育国际化历史经验和教训,分析其内在发展规律和外在环境因素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演化中的影响机制,把握未来的发展方向,探索新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
齐媛媛 《文教资料》2020,(9):225-226,237
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一体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流,是全球绝大多数国家达成的共识,在这种国际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必然会融入世界发展洪流之中,继而呈现出我国高等教育对课堂国际化、课堂智能化的迫切需求。就目前高校外语教学而言,外语课堂的智慧化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建立智慧课堂是高等教育进入新时代后对外语教学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我国外语教育跨越式发展十分难得的机遇。构建国际化背景下的外语智慧课堂既能满足国际化发展中外语教育的现实需求,又能极大促进我国外语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哈佛大学在成为全球性大学的过程中培养了大批国际化人才。哈佛大学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经历了办学英国化、回应工业化、适应战略化、顺应全球化四个发展阶段。哈佛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特点体现于:鲜明凸显的国际化培养理念;以专业能力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方式;师生丰富的国际经验;课程设置的国际化;科学研究的国际化;校园氛围的国际化;具有分工明确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支持机构。哈佛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经验主要表现在:将“全球理念”融入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愿景和使命中;将专业能力与全球素养的培养统一起来;将层次分明的组织部门作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保障;将全面国际化的发展战略贯穿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哈佛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经验对我国一流大学建设具有借鉴价值,应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我国一流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全球使命;促进我国一流大学“专业能力”与“全球素养”的统一;促进我国一流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整体性与系统性。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贸易和金融的全球化,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念面临着诸多的冲击。作为各国文明和文化传承者的高等教育,该如何发展才能实现本真意义上的全球化,这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要问题。发展中国家发展高等教育应该持一种积极的态度来应对全球化,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时代发展高等教育应该注意三个问题,即全球化、国际化和一体化;全球化、现代化和西方化;全球化与全球性。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主要为:培养全球“通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参与全球的教育竞争;创新化、建立与全球化相适应的经济化;规避政治风险。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我们应增强全球意识,扩大办学自主权,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振兴民族精神;以我为主,完善高等教育法规和加大教育投入,增强高等教育的全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当今时代全球化的实质是美国主导下的资本主义在全球对外扩张和深入发展的变革历程.马克思主义国际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和全球马克思主义有机公民在国际层面上实现马克思主义政治形态、文化形态、组织形态相统一,以及在中国层面上实现中国马克思主义国际化、国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统一以及在运作层面上直接性联合与间接性联合、多样化发展与自主性发展相统一的发展过程.马克思主义国际化作为全球化中的“新全球化”将促进构建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和中国“一带一路”“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以及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巨大贡献,中国钢铁企业国际化发展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如竞争力不足、资源供应不稳定、国际化人才短缺等。为此,中国政府和企业需分别采取措施,加强钢铁行业宏观管理,规范钢铁企业国际化工作流程,建立风险评估体系,构建有效评价体系,以推动钢铁企业高质量国际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成为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追溯当代世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历史脉络,可以发现当代世界高等教育国际化以冷战结束为界点,分为两个阶段,且两个阶段的特征各不相同:在兴起与发展阶段,政治意识形态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动因,发达国家处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核心位置,师生流动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要素;在新阶段,经济利益等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动因,发展中国家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新增长点,信息互通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要素。当代世界高等教育国际化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人才流失严重;文化殖民倾向和商业化倾向严重;国际化和本土化存在冲突。中国要充分把握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特征,因势利导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  相似文献   

16.
文雯  王嵩迪  常伶颖 《复旦教育论坛》2023,21(1):112-120;128
生存环境恶化、公共卫生危机频发、地缘政治动荡以及逆全球化趋势等一系列人类共同面临的世界性难题给各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带来考验。在此背景下,高等教育在全球、国家、高校等多个空间场域中被各种主体力量塑造,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行动场变得愈发复杂。然而,过去十年来的全球趋势是国家的作用愈发凸显,越来越多的国家将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外交战略、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和人才规划等方面统筹谋划,以立法、战略规划、资金支持等形式将高等教育国际化纳入国家战略,与世纪之交时以高校为主体主导国际化发展的偶发性、碎片化、边缘化特征有较大区别。本研究从国家战略的利益相关者、动因和实施路径三个维度比较了近十年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德国、俄罗斯、日本、马来西亚、印度、土耳其等九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特点与发展趋势。研究发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同性特点包括高等教育国际化作为国家战略与科技、人才战略成为一揽子战略方案,战略制定动因由“国际贡献”向“国家贡献”倾斜,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成为战略行动新趋势等;各国政府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中的功能、动因、行动路线上存在差异。研究对我国谋划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国家战略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国际化既是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然要求,也是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体系和彰显全球教育治理能力的重要尺度。从全球治理的视域出发,构建“价值共识-制度公约-组织协商”的多维度分析框架,以此梳理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实践从接纳共享到输出共享、从场外接轨到场内共建、从松散联合到协作共商的演变特征,并揭示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面临三大矛盾:价值共识共享中的路径依赖掣肘、制度公约共建中的本土角色暗淡、组织协商共商中的合力发挥不足。基于此,我们应加强文化自觉,构建中国高等教育国际话语体系;提升制度能力,深度参与高等教育国际规则的实施与制定;注重多元面向,打造分层分类的国际化网络协商新格局,以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和全球教育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职业教育国际化历史演变的动因是全球化张力,全球化进程在职业教育国际化中演绎出不同特征.进入新时期,职业教育国际化面临"逆全球化"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挑战,人类流动性受到前所未有的限制,职业教育国际化需要破除成见,深化互信,依托技术手段,开拓新的合作路径,创新构建国际合作模式,建立国际合作平台.  相似文献   

19.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5年提交的《关于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指出:“高等教育日益国际化,这首先是教育和科研全球化的一种反映。现行的经济和政治一体化进程、文化间了解的日益需要以及现代交流、消费市场的全球性质等,正使这种世界环境得到加强。”时至今日,人们普遍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面临哪些挑战?应该怎样选择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具体战略?本文试就上述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一、选择合适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方式 1.合作办学。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经济化的到来,中国以更加积极的态度融入到全球化的行列之中.在国际化环境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同时,面临着诸多问题,我国高等教育应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高等教育所面临的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