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日常生活中,常可见到一些孩子的身体和他们的年龄相比,显得过分矮小,生长发育情况也不正常。出现这种情况,家长和医生总认为是生理或遗传上的原因。但是,医学家们发现,得不到足够的父母之爱往往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医学上称为“心理性矮小症”。“心理性矮小症”是指孩子缺乏父母的爱抚,精神上受到压抑,致使孩子生长发育产生了障碍而出现的矮小症。孩子缺乏爱抚为什么长不高呢?美国著名的精神病学家霍劳博士指出:孩子长期生活在精神压抑、无人关心或经常挨打受骂、歧视冷漠的家庭环境中,就会导致体内激素的障碍,引起生长发育障碍而个…  相似文献   

2.
初中孩子,由于特殊的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影响,与家长的冲突增多,形成“代沟”。家长怪孩子不听话,孩子怨家长不理解,有的孩子甚至和老师之间也产生矛盾,这样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很不利。考虑到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本刊特从本期增设“心理世界”、“青春关照”等新栏目,以加强孩子与家长、学生与老师的沟通与理解,相互之间消除隔阂,融洽相处。——编者  相似文献   

3.
咨询台     
我的孩子身体很弱,经常生病。个子比同龄的孩子要矮一些,生病会影响孩子的身高吗?有办法纠正吗?祖承印小时候体弱多病的孩子,其身高不一定会受到影响的。人的身高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受遗传和体质的影响,另一方面受疾病的影响。遗传性和体质性身材矮小又称非疾病性矮小,常见于家族遗传和不足月生产的孩子以及身体发育迟缓的孩子。例如:家族遗传性  相似文献   

4.
“多一分高度,多一份自信。”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正常的身高,不要“低人一等”。细心的家长会经常给孩子测量身高,观察孩子的生长速度,发现孩子生长速度慢或较同龄儿矮小时.会及时就诊。但也有不少家长直到发现孩子发育迟缓时才开始为其身高着急,致使孩子错过了增高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5.
上小学时,孩子放学回家总要绘声绘色地把学校里有趣的事向父母汇报,可一上初中,便不再主动与父母说话。孩子进入初中,青春期悄然来临,身高、体重发展很快,柔韧性增强,力量增加,给孩子自己以“成人感”在心理变化上,由于他的独立性增强,故尽量避免对大人的依赖。渴求独立,不希望父母对自己过多的干涉,因而与父母的话越来越少。孩子此时开始重视与同性、异性同学之间的友谊,故可以与朋友尽诉衷肠,尽情欢乐,而不愿再对父母说心里话和表达亲密的感情。所以,对父母“疏远”是孩子身心发展的必然,是孩子的独立性表现。父母应尊重孩子在家中的权利,有意地把孩子看成  相似文献   

6.
“习得性无力感”影响孩子的学习和发展,通过家长与教师的努力,通过有效的措施,让孩子体验成功,就能有效的改变“习得性无力感”,使孩子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一、孩子为什么矮小矮小症本身并不是一种疾病,只是偏离正常生长曲线的一种现象,但是它却可能是某种潜在疾病的最初表现。除了遗传、营养等多种因素外,某些疾病会使孩子长得特别矮小。根据体型,矮小症一般分为三类。1.体型正常、生长缓慢的矮小。患儿外观为均匀性矮小,但生长缓慢,最常见的疾病为生长激素缺乏(GHD)。其次是环境和精神因素引起的矮小、染色体病变引起的特纳综合征、慢性疾病(如营养不良、慢性哮喘等)引起的矮小症。2.体型不均匀性矮小。患儿外观不匀称,躯干与四肢长短不成比例。常见于软骨发育不良和甲状腺功能减低…  相似文献   

8.
每一个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得高一些,个子不高的父母更是如此。那么,孩子的身高与哪些因素有关?可以预测吗? 身高受种族、遗传和环境的影响比较明显。亚洲人之所以较西方人矮小,并不一定是我们缺乏营养,而是遗传的作用。儿童长期营养状况与孩子的身高关  相似文献   

9.
如果妈妈过分保护和溺爱孩子,就会造成孩子的“恋母心理”。一般来说,过于恋母的孩子往往是由妈妈的“感情私有”造成的——这些妈妈希望孩子只爱她一个人。妈妈的这种私心往往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形成,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一位教育专家曾说过:“人的性格大多是在一生最初几年内形成的。婴儿时期,妈妈对孩子的搂抱、缠绵的歌声、轻柔的爱抚,这种种良性的刺激对婴儿的身心发育都是极为有利的。随着孩子的长大,妈妈对孩子的爱抚如果依旧如故,这样会人为造成孩子的婴儿化心理时期延长,干预了孩子独立性的形成,在不知不觉中强化了孩子的“恋母心理…  相似文献   

10.
孩子的可塑性大,所以家庭教育的特点是潜移默化。当孩子犯错误时,若使用了不当的教育方式,就会招致不良后果,因此下面五个“不”是必须注意的。一、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自尊心是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心理因素,尊重孩子不仅能促进孩子自信心,自尊心的发展,而且能培养孩子的  相似文献   

11.
在日常生活中,常可见到一些孩子的身体和他们的年龄相比,显得过分矮小,生长发育情况也不正常。出现这种情况,家长和医生总认为是生理或遗传的原因,但是,医学家们发现,得不到足够的父母之爱往往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医学上称为“心理性矮小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营养状况改善,儿童身高逐年增长。1995年调查资料表明:7岁儿童比10年前平均增高约2厘米。判断个子高矮,首先要了解矮小的标准和小儿生长的正常速度。如果您的孩子的身高低于下表中的年龄的身高最低限,可诊断为矮小。  相似文献   

13.
跨入青春期的孩子,到了十四五岁就可能长得人高马大,有的孩子甚至身高超过了父母。但是,有些青春期少男少女在心理上的发展大大滞后于其生理发育,他们的内心还很幼稚,对自己的言行任性放纵,什么道理都懂得,就是说到做不到,自控力极差,这使家长非常苦恼。心理学家称这种现象为“青春期无力症”、“青春期退缩症”或“青春期幼稚症”。近日,一名初三女生嫣嫣给笔者发来E-m ail倾诉她的烦恼,她说:“我真的不知道自己是怀着怎样的心情给你写信的。说实话,在我没听你的青春期教育讲座之前,我对自己已经失去信心,就想把初三这一年混下来算了。现…  相似文献   

14.
爱心——关注孩子的心理教育家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础。作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首先得有“爱心”,即全面关爱孩子的生活、学习、心理、健康成长等。有这样一个孩子,平时很听话,在学校表现也很好,成绩不错,突然有一天老师告诉他父母,孩子在学校和老师顶撞并大发脾气。父母这才意识到最近一段时间孩子怪怪的。其实孩子出现这种反常现象大多是由于心理变化引起的,作为父母首先得在生活、学习上更加体贴孩子并倾心去与孩子沟通,在聆听孩子诉说中找出孩子心理发生变化的真正原因,用“爱心”感知孩子,及时了解孩子思想变化的状况,及…  相似文献   

15.
声乐学生在舞台上演出时 ,经常出现心理紧张 ,这种现象 ,我们称之为“怯场”。它可使歌唱者的积极性受到严重的打击。“怯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心理因素 ,也有其它因素。声乐教师应从心理、舞台训练、歌唱技巧等几个方面帮助学生解决上台“怯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身材矮小对儿童的心理健康造成多方面的不良影响,早期发现矮小症,明确病因,并给予适当而系统的治疗和干预,不仅可改善患儿的身高,而且可提高其生活质量。可乐定及精氨酸激发实验对确诊生长激素缺乏导致的矮小症有较大的实际临床意义,进行实验时应认真仔细地做好护理工作,避免人为因素干扰,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减少矮小症对患儿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性早熟的发生率也逐年上升。很多性早熟的孩子虽然当时的身高并不矮,但他们的骨龄已超前,而且性激素提前大量分泌,使骨骺提前闭合,导致身高增长过早停止,最终身高普遍矮小。  相似文献   

18.
儿童写作业磨蹭通常被认为是外在表现的“坏习惯”,但孩子“坏习惯”的养成是内外多种因素造成的。家长和老师在面对孩子的“靡蹭”时,要注意弄清“磨”的原因。按磨蹭受其心理的影响不同,可分为注意力不集中、过度依赖、学习困难和“完美”人格等几个不同类型,家长和老师应根据不同类型形成的原因及特点,采取相应的矫正对策,改掉孩子磨蹭的坏习惯。  相似文献   

19.
孩子不长个     
高慧英 《山东教育》2005,(18):64-64
宝宝出生后随年龄的增长,不断长身体,这既是各组织器官形态和功能成熟的过程,也是一个质和量的变化过程。作为一个正常个体来说,身高体重等都是在正常范围内的。常听家长说“在幼儿园他是最矮的~在班上他总是坐前几排”其实,这些孩子并不是真的矮小.只是一个阶段内身高暂时低于某些孩子,一时达不到家长的期望。  相似文献   

20.
公禹 《家长》2001,(Z1)
临床常常遇到家长询问:“我的孩子长得矮小,怎样使他长得高点?”一般来说,身高与遗传有一定关系,即父母高孩子也较高,父母矮孩子也相对较矮,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因为除遗传因素外,孩子的身高还与后天的因素有关。人的身体就骨骼来说是由于长骨两端的骨骺软骨不断生长而渐渐长高的,而骨骺软骨的生长又受脑垂体前叶分泌的生长激素的调节。这种生长激素一方面能促进骨和软骨的生长,使个子长高,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