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教材中有一些典范性的习题,它们或者是重要的结论,或者体现某种数学思想方法,或者是某个一般数学命题的具体形式,以它们为起点进行变更、转化、引深、拓展、延伸,能充分挖掘出此类习题丰富的内涵,而以"学生课外自主探索、师生课内合作研讨"为主要特征的"自探互研"式的教学模式能让课堂更为活跃、学生更多参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信心、竞争意识、主动精神都能明显增强,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本文以课本两道习题的联动探究为例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高中教材中绝大多数例习题都是很典型的,它们或者是重要结论,或者体现某种数学思想方法,或者是某个一般数学命题的具体形式,它的延伸、转化和拓广,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数学内容,这往往是编拟高考试题的源泉.因此,注意挖掘、探究这些性质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加深对数学实质的理解,对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解题能力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前苏联数学家奥加涅相说过“必须重视 ,很多习题潜在着进一步扩展其数学功能、发展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可行性 .”中学数学课本中的例、习题凝聚了许多专家、学者的心血和经验 ,应当加强对课本例、习题的研究 ,充分挖掘其深层功能 ,给学生一片广阔的数学天空 ,让学生充分领略数学习题中蕴含的数学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数学思维品质和数学素养得到有效的提高 .1 挖掘例、习题的数学背景 ,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若能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4.
习题是小学数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取数学活动经验和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平台,也是沟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与纽带。注重习题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在习题的教学中也要让学生充满“?”。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喜欢提问题,能对习题进行深挖,而不是只停留在表面,就事论事。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开发和利用教材中的习题,为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提高解题能力提供有效的帮助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5.
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我国中学数学教育还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绝大多数教师都是根据教材、课外习题集以及各种名目繁多的习题资料选择、配置练习题和习题的,随意性、盲目性很大,重复练习多,学生负担很重,效果很不理想。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应引起数学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数学教师们的足够重视。那么,应当怎样选择数学习题?数学习题的配置原则又是什么呢?从习题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习题在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同时考虑到影响习题配置的诸多因素及他人的成功经验,我们提出了习题配置的…  相似文献   

6.
对于许多中学生来说,学数学难,但又必须学.在学生眼里,数学是一个又一个公式、符号、定理、习题的堆积,它们是如此的抽象、散乱、遥远、不可琢磨,它们就像石塑一般——充满着理性精神的美却显得冰冷和生硬.数学本来就是这样,还是我们的数学教学使之然?翻看人类的数学思想史,在数学“冰冷的逻辑推理之中有一大堆生动的故事”,其“冰冷美丽”的外表下存在着“朴素而火热的思考”.作为数学教师,要想拉近数学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们感受到它的火热,享受数学中生动的故事,就要把数学从学术形态“返璞归真”为数学的教育形态.  相似文献   

7.
俞树田 《教师》2013,(15):78-78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习数学解题方法,提升数学解题能力。解答数学习题,就是要让学生找到一种运用数学原理的方法,把这些原理用于习题的条件或者条件的推论,得到习题所要求的东西,即习题的答案。那么,我们如何帮助学生提升解答数学习题的能力呢?1.引导学生探究数学习题的类型  相似文献   

8.
练习是“沟通知识与能力的桥梁”。练习的质量高低是衡量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指标,用好用活习题,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环节,需要引起教师足够关注。对教材习题有效使用策略的选择和运用,要求教师在认真钻研习题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习题价值、挖掘习题潜力,以教材习题为数学学习的主要材料、有效载体和沟通渠道,提高教材习题的使用效果、使用效率和使用效益,有效引导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下面以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八册(简称教材)“乘法”单元为例,谈谈小学数学教材习题的有效使用策略。  相似文献   

9.
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数学》将习题设计为“感受·理解”、“思考·运用”和“探究·拓展”,在“探究·拓展”中常出现阅读题,阅读它们,既可以拓展数学知识,又能发展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教学理念注重“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主要表现对已解决问题寻求新的解法,在原有问题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突破,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和创新。教师在平时的数学教学活动中,除了认真钻研教材外,还要精选每一道习题,深挖习题的潜在功能以这些题目为原型,通过教师巧妙的设疑、引申、变动,或者变更条件,或者变更结论,得到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好题。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以来,教科书的编写依据由教学大纲变为课程标准,其中关于分数的学习目标及教学要求也在不断地调整与优化.以3套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的“分数”习题为研究对象,采用习题综合难度模型对“分数”习题的综合难度水平和各难度因素水平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新世纪以来“分数”习题综合难度有所提高;从5个难度因素来看,3套小学数学教科书中均以运算因素为最高,背景因素次之,而后依次为探究因素、推理因素、知识含量因素,但具体表现有所差异;从各难度因素的具体水平来看,3套小学数学教科书以识记、无背景、无推理、单一知识点、数值计算分数习题为主.建议小学数学教科书习题设计要统筹兼顾习题的整体难度和各因素难度,加强习题的探究性和真实情境,体现知识间的关联性,教学中则要活用习题,进行习题“二次”开发.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项对“数学思想与初中学生巧学”的研究。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思维的内核,它们是隐含于概念的形成,公式的论证,习题的解决之中的,所以数学教师要把散见于习题中的数学思想整理出来提供学生学习。笔者主要联系数形结合、类比、分类讨论、函数、化归等思想,结合本人教学经验,讲述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加深学生对数学思想的理解,提高解题技能,完善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13.
波利亚说:“中学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习题数学。”习题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它既是帮助学生深化理解基础知识、巩固知识、培养技能的过程,又是帮助学生树立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思维训练的过程。但在现在的教学中,时常出现:“老师讲过了,学生仍不会”,“学生真笨”的感慨。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当前习题教学中存在一些误区,这些误区直接影响学生的数学素质(兴趣、爱好、品质等)的培养和提高,对教学效果产生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4.
雷小华 《广东教育》2009,(11):26-29
对待数学课本习题这朵“花”,倘若能换个角度来赏识与思考,或者对结论作些引伸与联想,通过探究分析作出进一步的求解,那么这朵“花”回报你的将是阵阵扑鼻的香味.  相似文献   

15.
习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获取数学活动经验和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平台。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缺少对习题价值应有的解读、挖掘和再创造。要充分发挥习题的功能,需要我们做一个“有心”的教师。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数学是研究物理的有力工具,物理中的不少公式和习题都要借助数学知识来推导和演算.其实,物理中的很多方法和原理,在数学解题中也是很有用途的,请看如下几例. 一、平衡原理 若平面上的三个力平衡,则它们的作用线或者互相平衡,或者交于一点. 【例1】求证:任意三角形ABC的三条平分线AD,  相似文献   

17.
课本中的例习题,是传授知识、巩固知识、提高思维水平、培养学生研究、创新意识的载体,仅从表面上看,它们似乎较简单,而实际上,它们却都是数学中的“精品”,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示范性.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掘例习题的潜在功能,为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加梯搭桥,促进学  相似文献   

18.
何宝群 《辽宁教育》2009,(11):46-47
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普遍关注的是课堂教学的改革.而对课堂教学中的习题编拟改革的关注度则低了许多.不少习题还是老面孔,学生解答起来毫无兴趣。另外教师对教材中提供的习题的处理也显得浅显、机械,未能充分挖掘其内涵和发挥它们应有的教学价值。低效的练习,重复的习题在课堂教学中还经常出现。如何通过编拟“高价值”的习题有效地理顺“减负”与“增效”的关系呢?笔者认为,新理念下的数学习题编拟,至少要做到以下“四个凸显”。  相似文献   

19.
习题是师生进行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之一.学生需要通过一定数量的习题.才能巩固新知识.加深理解.逐步形成技能.提高数学思考能力。数学习题的价值是多元的.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通常比较关注习题的“外显价值”——即较多地利用数学习题帮助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获得提高.却往往忽视其背后蕴含着的丰富的潜在价值。那么.如何发掘习题的潜在价值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呢?  相似文献   

20.
习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及获取数学活动经验和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平台。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很多一线教师潜心于例题教学的研究,而对习题的重视不够,缺少对习题价值应有的解读、挖掘和再创造。致使每道习题仅仅是“走过场”,学生做得苦不堪言,而教学效果却是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