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提出利用合成孔径雷达简缩极化干涉数据的目标分解方法. 将全极化干涉目标分解方法扩展到简缩极化干涉数据处理,由简缩极化互相关矩阵分解出3种散射分量. 针对简缩极化数据量减少造成的方程欠定问题,利用极化度估计体散射功率,通过遍历简缩极化相干区域寻找最长轴和判断地表相位获得偶次散射相位估计,最终得到各散射分量的功率和相位中心高度的估计. 利用L波段全极化干涉仿真数据合成简缩极化数据集,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机载双天线InSAR系统实用化测图问题,提出一种将目标定位至数据获取几何的成像算法.该算法可以高效结合自配准处理.相对于将目标定位至零多普勒几何的传统算法,该算法优势在于减少了后续干涉处理过程三维定位的计算量,且成像算法效率与传统算法一致.该算法尤其适用于实用化机载双天线InSAR系统.  相似文献   

3.
波束赋形是改善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距离模糊的有力选择之一。从天线波束赋形角度出发,提出一种均匀直线天线阵的算法,将二次功率约束转化为线性场强约束,能够快速的改善天线的旁瓣特性,在模糊带区域形成局部低副瓣,从而有效的抑制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的距离模糊。  相似文献   

4.
针对多旋翼无人机目标的识别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伽柏(Gabor)变换的瞬时频率估计与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相结合的微多普勒特征提取算法。首先建立多旋翼无人机旋翼回波模型,并通过仿真分析叶片数目、旋翼转速和初始相位等参数对微多普勒特征的影响,利用Gabor变换得到时频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瞬时频率极大值法提取微多普勒频率,并对瞬时频率采用FFT提取旋翼数和转动频率,从而获得叶片长度估计值。实测数据验证了该算法较为准确地提取无人机的微多普勒参数。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二维频域成像算法,提出一种基于RD域分块的改进距离徙动成像算法,并将该算法与近似算法和一般逆变标算法进行了点阵目标仿真和运算效率比较.当测绘带较宽且距离徙动较大时,该算法聚焦性能优于近似算法和一般逆变标算法.通过比较还可看出该算法运算效率高于逆变标算法.最后用实测数据仿真验证了该算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基于噪声影响较小的极化干涉数据的互相关矩阵,提出了一种新的林高估计方法.该方法使用互相关矩阵的奇异值分解代替ESPRIT方法中相干矩阵的特征分解,获取森林散射中心的干涉相位信息,再由森林散射中心的干涉相位差估计森林高度.该方法不但能抑制噪声对森林散射中心干涉相位估计的影响,还提高了运算效率.L波段松树林极化干涉仿真数据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长时间相参积累是外辐射源雷达提高目标增益的主要方法。然而,在信号积累的过程中,由于外辐射源雷达双基构型下目标切向运动状态的影响,目标出现多普勒单元徙动,严重影响目标增益,降低目标探测距离。在外辐射源雷达双基构型的基础上,分析运动目标出现多普勒徙动问题成因,首次引入双频共轭算法。此方法使合成信号的等效波长大大增长,实现了多普勒二次项调频率趋于零,从而解决多普勒徙动问题。同时,提出压缩方位向信号重频的改进方式,进一步改善了双频共轭处理微弱目标的能力。该算法具有实现简单、计算量小,可应用于多目标场景的优势。仿真和实测数据表明,该算法可以解决运动目标检测中出现的多普勒徙动问题,提高目标信噪比。  相似文献   

8.
在实际的SAR场景中,由于载机平台运动的不规律会引入相位误差,这将导致SAR图像出现模糊,甚至不能形成图像,因此需要准确地估计和补偿相位误差.提出一种较好的SAR相位历史估计算法,在方位向应用延时自相关方法进行准确的相位估计,由此实现SAR的准确聚焦成像.该相位估计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非常适合于实时SAR系统.利用对实际SAR数据的聚焦处理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给出一种在圆迹合成孔径雷达模式下直接获取DEM的方法,将360°雷达平台轨迹圆环划分为多段圆弧,对每段圆弧分割为多个子孔径,利用子孔径图像间的相似性,通过相关系数最大法,在其他子孔径图像上寻找与中心图像匹配的像素点,得到二者的位置偏移,进而提取地面场景的DEM.最后,通过微波暗室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研究压缩感知(CS)理论在运动目标ISAR成像中的应用问题,结合CS理论的使用条件和ISAR雷达系统探测需求,提出一种基于随机重复频率的采样方案. 针对毫米波ISAR观测运动目标时有严重的多普勒模糊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随机重频的运动目标CS成像方法,并分析随机重复间隔的变化区间宽度和最小变化间隔对该方法性能的影响. 计算机仿真和实际数据处理结果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在船舶中压直流(medium voltage direct current,MVDC)电力系统中,为解决功率为36 MW的发电机电压的整流问题,建立适用于船舶MVDC电力系统的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模型。在空间矢量控制方法的基础上,加入桥臂电压控制。在直流电压为5kV及负载不同的情况下,应用MATLAB/Simulink对该模型进行仿真,验证模型和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基于此,研究该模型在不同直流电压(5~30 kV)等级下的性能表现。仿真结果表明:在36MW/5 kV的额定工况下MMC存在效率低的问题;直流电压等级对MMC输出直流电压的纹波影响不大,但对MMC的效率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人类运动想象会引起脑电信号的变化。基于脑电信号的时频域分析,结合C3、C4电极脑电信号间的相互关系,依据Fisher距离进行特征抽取,运用线性分类器进行分类。从运用到3名受试者的脑电数据中,分类效果因受试者而异,从65.0%到93.1%。  相似文献   

13.
分析Matlab/Simulink仿真技术在转速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中的应用.考虑了转速有静差和无静差两种情况,采用面向电气原理结构图的仿真方法建立仿真模型;给出主电路和控制电路的参数设置方法,同时改变转速调节器的参数设置,对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调速性能进行仿真实验分析,并给出直流电动机的转速和电枢电流仿真波形.实验结果表明,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调速性能仿真结果与理论推导的调速性能一致,对实验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莲瓣兰繁育方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莲瓣兰是中国传统兰花,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北部、四川西南部和台湾.本研究试图从繁育系统方面对莲瓣兰进行研究,从而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野生莲瓣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4个莲瓣兰居群进行授粉试验,结果表明:莲瓣兰自体授精结实率为1%,人工自交结实率为96%,人工杂交结实率为90%.莲瓣兰是自交亲和的,但在天然条件下的有性繁殖主要依靠媒介传粉.大理(YL)和福贡(FG)居群间的杂交结实率均为100%,而保山(BS)和维西(WX)居群间的杂交结实率分别为73%和77%.  相似文献   

15.
聚束SAR回波的多普勒带宽通常大于方位向采样率. 为避免方位频谱混叠,首先进行方位deramp消除频谱混叠,然后利用CS算法进行精确聚焦.在距离压缩前增加了距离频率3次和4次相位补偿,通过分析仿真结果发现该算法不仅能在大斜视下取得良好的聚焦图像,而且还能消除原DCS算法存在的距离压缩信号左右旁瓣不对称现象.基于斜视聚束模型,给出了一种改进的DCS算法的详细推导过程. 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用于大斜视聚束SAR成像处理.  相似文献   

16.
双星滑动聚束模式合成孔径雷达(SAR)既保持了双星SAR的灵活性、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还可产生高分辨率的图像对,对于观测和测绘具有巨大的潜力。这种模式下需要兼顾双星成像与多普勒带宽显著增加的问题。分析双星滑动聚束SAR系统下目标的多普勒特性,结合双星成像算法与频谱分析法,提出一种基于双曲等效的双星滑动聚束SAR 2步成像算法。同时,针对双曲等效模型误差导致算法聚焦质量下降的问题,提出模型误差补偿方法,给出完整算法处理流程,最后用仿真实验验证所提出的算法。  相似文献   

17.
运动性疲劳与细胞凋亡时机体内环境的改变有雷同之处,通过对疲劳与细胞凋亡关系的研究,为运动性疲劳的发生机制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肝、肌细胞Ca2+浓度及DNA倍体分析,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表明,运动性疲劳后肌、肝细胞中Ca2+浓度显著增高P<0.01;FCM检测肌、肝细胞实验组均出现凋亡峰;TUNEL染色显示,疲劳时肌、肝组织呈棕黄色的凋亡细胞比例明显增多;各组织SOD活性12 d组显著下降P<0.01,MDA数量12 d组非常显著升高P<0.01;研究认为:细胞内Ca2+浓度显著增多、SOD与MDA比值变化是决定细胞凋亡或坏死的主要原因,细胞凋亡与运动性疲劳同步发生,诱导细胞发生凋亡的因素均会导致疲劳.  相似文献   

18.
采用超声多普勒和多道生理记录仪研究了18名高校体操运动员和12名普通大学生在安静时、运动负荷后即刻和恢复期心血管系统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体操运动训练能有效地提高每搏输出量,降低心率,减小运动负荷心肌紧张性改变。提示高校体操训练对机体心血管机能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