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三维目标体系中加入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上的具体体现。这意味着关注每一个情绪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感人心者,莫乎于情”,课堂上激励学生的是情,感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是情!可以说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吸引人的教学,没有情感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语文不是无情物”,它本身就栖居着浪漫和诗意,作者情意的表达就隐匿于语言文字的深处。因此,语文教学要让感情流淌,我们要让语文教学充满情感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中,提出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都很强的学科,语文教学不仅要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还要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过分注重“知识与能力”的作法,要体现三维目标的统一。在三维目标的落实当中,搞好“情感”引导教学尤为重要。那么,语文教学要如何才能恰当地体现和落实“情感”因素呢?  相似文献   

3.
情是语文学科的灵魂,作为一门人文应用学科——语文学科,无论从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角度考虑,语文教学中都离不开情感教育。于漪说:“一个没有激情,缺乏冲动的人是不大适合当语文教师的。”教师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血有肉,有情有感,活蹦乱跳,他们需要情感的滋润,需要教师用自己的情感去调动学生,教师情感一旦感染了学生,就会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语文作为人文气息最为浓烈的一门学科,其人文性要求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其中的情感教育是三维教学目标中一个主要的教学目标。当前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没有重视这个问题,过于浓重的政治色彩和复杂的知识体系使得语文教学往往索然无味。笔者认为如能将语文能力的培养融人到一种积极、愉悦的情感氛围之中,语文教学的情感目标就将会水到渠成。那么何以融情呢?笔者认为抓住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5.
徐海云 《教师》2013,(36):65-65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学校教育的目的并非将知识简单地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之中,更重要的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心灵的接触”,这一目的则是通过情感交流来实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新课程改革三维教学目标之一,也是教学活动的根本落脚点。小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通过各种手段拨动学生的“情弦”,激起学生的情感浪花,实现“以情促教,以情导学”。  相似文献   

6.
从基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案例看语文德育的实施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以载道”、“文以传道”、“文以明道”,没有一门学科能如语文一般,把德育的渗透结合得如此完美。作为学科整体教学目标的三大支柱——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语文德育浸润于其中,学生道德素养形成与否是检验语文教学实践成败的重要参照。  相似文献   

7.
李虹艳 《今日教育》2007,(2S):50-51
语文是一门充满情感的学科.它能赋予人智慧.让人对生活与生命的认识不断升华。作为一名年轻的语文教师.我希望用真挚的情感去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用喷薄的激情去打开学生的心扉。我追求“情满课堂”的教学风格。我期待着“以情蕴情,以情引情,以情促情,以情升情”的教学境界。我希望语文能成为学生生命乐章中的跳跃音符.能成为学生精神世界中的一片绿洲。  相似文献   

8.
情是语文学科的灵魂,作为一门人文应用学科——语文学科,无论从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角度考虑,语文教学中都离不开情感教育。于漪说:“一个没有激情,缺乏冲动的人是不大适合当语文教师的。”教师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血有肉,有情有感,活蹦乱跳,他们需要情感的滋润,需要教师用自己的情感去调动学生,教师情感一旦感染了学生,就会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  相似文献   

9.
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科学,语文教材饱含情感,充满着人文精神。语文学科本身的特征为情感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教育呢?我认为应该抓好“设境、入情、悟理”三个环节的教学。  相似文献   

10.
伊国章 《甘肃教育》2008,(21):43-43
“情”是语文学科的灵魂,作为一门人文应用学科,无论从工具性还是人文性的角度考虑,语文教学中都离不开情感教育。教师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血有肉,他们需要情感的滋润,教师的情感一旦感染了学生,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呢?  相似文献   

11.
把学生看作教学活动的主体,一直是教学活动,特别是语文教学中需提倡的观念。新课标把“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三维目标提出来,强调教学活动以人为本,注意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以便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语文教师应是情感教育的出色设计师、有力执行者、成功迁移者,应运用情感教育的方法,使学生在教学中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本文拟从情感教学出发,探讨语文教学的具体实施,以期能对语文教学研究的发展起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2.
新课改下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兼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综合性学科,其工具性以提高学生的实际语文能力为目的,其人文性则以陶冶学生的情感生命为归宿。刘勰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情”是文学作品的生命。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越来越感到在语文教学中,美育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喜爱,而且可以借助语  相似文献   

13.
语文新课标中明确地指出了语文的学科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还提出了一个“三维”目标,即情感态度价值观、方法与过程、知识与能力。从这两方面看,语文教学应该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四年级学生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生理和心理特点变化明显,是培养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基于以上的这些认识,我具体说说《搭石》的教学。  相似文献   

14.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是人在一定时间、环境中所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语文是一门典型的包含情感因素的学科,在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被提高到一个新层次,而作为一个语文老师能否把情感教育寓于教学中则直接关系到语文课的收效。笔者试着从"重情"、"探情"、"导情"三方面探究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情感渗透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标规定的三维教学目标之一。语文教学承担着育人的重任,应是培养健康积极情感的主阵地。许多著名的语文教育教学专家更是以情感教育为宗旨,开辟了语文情感教学的新天地。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加强情感教学,加强对学生健康积极情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和其它学科相比,语文学科更强调情感的作用。因此可以说,“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唤醒学生心灵,让学生体味生命关怀、感受生命的最佳途径。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情感教学的功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提升生命的价值呢?我在实践中,进行了这样的尝试:一、凭借教师自身的情  相似文献   

17.
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苦恼”事:我们认真备课,精心写教案,讲授课文时语言思路清晰,教学过程有条不紊,然而往往我们看到的是学生兴味索然,不乏有怏怏欲睡或交头接耳者。无声的语言告诉我们“这课太没劲了!”静心细想造成这种“苦恼”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更主要的是教者情、学者情、作者情这三情各自为政,没有产生共鸣,是我们的教学只注重语文知识技能的传授,而缺乏应有的“情感”。  相似文献   

18.
语文是一门充满情感的学科,它能赋予人智慧,让人对生活与生命的认识不断升华。作为一名年轻的语文教师,我希望用真挚的情感去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用喷薄的激情去打开学生的心扉。我追求“情满课堂”的教学风格,我期待着“以情蕴情,以情引情,以情促情,以情升情”的教学境界。我希望语文能成为学生生命乐章中的跳跃音符,能成为学生精神世界中的一片绿洲。  相似文献   

19.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和其他学科相比,似乎更强调情感。因为语文本身都饱含着丰富的感情,为语文教师进行情感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奈件。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块土地上。”可见,情感在语文教学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什么是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呢?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就是用关文灌之以情,教师动之以情,学生会之以情,达到心灵与情感的升华。  相似文献   

20.
语文是人文性最强的一门学科,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的教育.但是长期以来道德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一直被忽略.进行道德情感教育,使学生一直在积极、愉悦的情感氛围中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初中语文教师责无旁贷.本文主要从"感情备课、情投其中"、"巧妙导入、借情带情"、"创造情境、共鸣生情"、"广泛阅读、怡情冶情"四方面对在教学实际中如何渗透"情"的教育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