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文化多元的时代,在我们享受多元文化带来的丰富精神文化成果的同时,我们也在感叹国人道德观念的淡漠,道德力量的缺失。德不孤,必有邻。德者先行,从者必众。有良知、有责任感的国人在呼唤道德的回归,国家政府也在通过各种渠道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重树五千年的道德辉煌!在建设和谐社会、全面小康社会的今天,郭明义精神滋润着中华大地,为和谐社会建设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很多青年在理想信念方面都暴露出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政治、道德、生活三个层面上。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市场经济消极因素的影响;唯科技主义思潮的影响;多元文化的激荡和碰撞;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负面影响。要加强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强化文化认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积极营造“一元主导、多元共存”的和谐文化环境,进一步加强青年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文化历史和深厚传统道德底蕴的千年“礼仪之邦”。然而,历经“文化大革命”等政治运动冲击和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某些不完善因素的影响,有一部分国人在道德观念、操守行为方面的表现令人堪忧。如果说作为建筑的万里长城依旧岿然不动的话,那么作为道德的人格长城。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国人已普遍意识到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和育人价值。我们在学习传统文化时应尊重其历史性,并抱以理性的批判思维重新赋予其新的时代价值。"无友不如己者"的传统道德语句所蕴含的价值逻辑是典型的功利主义。对"无友不如己者"价值逻辑进行重构,对于我们如何准确地把握传统道德箴言的深刻意蕴,推陈出新地加以批判地、创造性地继承,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和合”之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作为一种优良的道德传统,“和合”之德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时代仍发挥着巨大的时代作用,这也正是我们继承并发扬优良道德传统的时代意义及其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6.
湖南永州是舜文化的发源地,以舜文化所推崇的道德文化建设,在当今网络信息化的时代,人们所倡导的道德建设中有异曲同工之处。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如何正确引导他们的思想,使之成为具有优良品德的人,成为当下所论述的焦点,以舜文化所传承的思想道德建设,就如何充分利用这一地域文化资源的独特优势来正确引导和推进青少年的行为和思想,使之在思想道德的建设中既能将舜文化的思想得到继承,又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我们把“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这一哲理,贯穿于未成年人道德建设过程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要求,充分发挥我县地处老区中心、德育资源丰富的优势,注重强化学习转变观念;实施三方共建设,大胆创新与时俱进的德育机制;把握道德建设重点,创设开展有鲜明沂蒙特色的实践体验活动;还特别注重理论研讨,用科学的评价制度奖勤贬劣,以敢为人先的沂蒙精神,不断总结提炼有鲜明特色的县域品牌经验,促使全县近15万名中小学生在道德建设中茁壮成长起来。  相似文献   

8.
道德体验与多元价值融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推荐理由道德教育本身是一种使命性存在,它始终承担着导引体验者领悟自己与周围关系世界的关联,并学会更合理地选择自己的生存态度和行为方式。置身缤纷杂沓的全球化时代,面对多元文化生态和多元价值的激烈碰撞与融合,刘惊铎教授所揭示的在类生态道德价值体验中实现多元价值融通的论断,为我们重构自身的文化心态和价值根基提供了新的参照,引发了我们对开放时代的道德教育的新思考。基此,我们特别推荐此文。  相似文献   

9.
德在平常     
我校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看成是天经地义的工作,当成大事、要事、永恒的事来做,长年如一日,常抓不懈,持之以恒。我们研究孩子的生存空间、成长规律,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首、以孝为基、以情为桥、德在平常的育人原则。结合日常生活中的道德现象,把政治信仰情感化、基本内容经常化,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0.
南宁市未成年人整体的精神面貌是蓬勃向上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未成年人存在种种道德困惑,更有一部分未成年人道德水平下降。阻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因素主要是学校教育的德智失衡、家庭教育的偏差、文化市场的审美错位和对网络监管的乏力。为此,必须纠正“应试教育”倾向,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规范文化市场,完善网络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一、高职教育对传统道德文化的诉求 1.这是历史时代的诉求 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理念,以及最近精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八荣八耻”,无不是对我们优秀传统文化道德的提炼,又体现了当今时代的崭新特点。2005年6月9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已在舆论漩涡中成立并开始招收本科生。这是近年来各界重新重视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从中也可以看出党对传统文化的支持进一步加强。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背景中,思想道德建设已提到新的历史高度。作为教育工作者,无视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所蕴涵的德育资源及其价值,无疑是不理智的。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6,(32):146-147
多元文化时代已经到来,在此背景下,学校道德教育发生重大变化。传统的学校道德教育在多元文化时代里陷入困境,难以满足在多元文化时代里成长的学生需求。面对多元文化的挑战,学校道德教育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多元文化,培养核心价值观;转变教师角色,做好学生道德引领。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提出 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与社会》学科不仅是一门文化知识学科,而且也是一门德育课;是对学生进行思品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它的根本任务是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索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四有中的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讲的就是育人要以德为首,以做合格的人为本,这就告诉我们:基础教育阶段重要的是夯实基础,夯实文化课学习的基础,更要夯实做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张群  陈瑞英  黄康 《文教资料》2010,(15):238-240
在视觉文化时代中图像已成为思维的主要工具,视觉成为文化的媒介平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有很强的实践性,在教学中,我们要发挥影视的作用.激发听障生道德认知后的情感体验,导之以行。为此,课程与电影整合的教学策略宜采用活动教学法.坚持教学目标与乐趣统一的原则、综合性原则和适应性原则,以学习小组的形式,促使听障生在观看影视和研究性学习中完成学习任务,并实行多元评价,从而有效地促进听障生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李景申 《湖南教育》2003,(13):48-48
进入信息时代,现代中学生接触的新知识、新观念,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他们的思维非常活跃。学校德育工作必须跟随时代的变化,针对现代中学生的特点,采取灵活的形式,营造育人环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接受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首先,要利用校园空间,营造育人氛围。学校要把德育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紧紧围绕以德治校、以德育人的的目标教书育人,为学生营造一个相对稳定的道德文化氛围。从校门到校道、走廊,从花园到操坪、教学楼,要有宣传画、宣传牌或宣传窗,学生能受到名人语录、人生格言、伟人画像、道德楷模或名人名诗的熏陶感…  相似文献   

16.
高校教师肩负着弘扬和发展先进文化、推动先进生产力、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崇高使命,其职业的性质决定了高校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和人格力量。所以,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德为师本,无德无以为师”的观念是不会过时的,它必然还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被赋予新的内涵。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提高教师思想道德,对于推进教育创新、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今社会青少年道德状况并不令人乐观,必须全面推进青少年素质教育,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使青少年能在德法结合的治国方略中振奋精神,不畏艰险,与时俱进,做有德有为之青年,做“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和脚踏实地的实践者、接班人。  相似文献   

18.
张芬 《教学月刊》2006,(7):49-51
中共中央2004年2月26日作出的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奠定思想基础的重要阶段,学生的道德建设已日益成为需教育工作者悉心研究、努力实践的重要课题。思想道德建设关键在德。德,最早见于《周书》,《辞海》注:德,一谓道德,品德。如《易·乾·文言》:“君子进德修业。”二谓恩德。如《书·舟庚上》:“汝克测乃心,施实德于民。”三谓感德。如《左传·成公三年》:“然则德我乎?”四谓事物的属性。如章…  相似文献   

19.
侯玉基  黄肖芬等 《西江大学学报》2001,22(4):《肇庆学院学报》-2001年22卷4期-89-92.9页-《肇庆学院学报》-2001年22卷4期-89-92.9页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需要全社会诸多方面的共同作用,从其实施的主体方面,要求我们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提高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伦理保证。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对他们进行经济道德、环境道德和科学道德教育,提高可持续发展意识,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20.
高等学校推进以德治校,是由我国高校社会主义性质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是由我国当前高校师生员工的思想状况、高校教师的劳动特点以及高校师生的心理特点所要求的.加强学校领导的"官德"建设,是以德治校的首要内容;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是以德治校的重要内容;提高全体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以德治校的落脚点和归宿.在以德治校的实践中,要坚持把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结合起来,把思想教育与文化教育、德育、智育与体育结合起来,把建设道德环境和完善道德运行机制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