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导读正在悄然兴起。《南京日报》、《大连日报》、《江南晚报》等一批报纸都腾出报眼的部分或全部,让导读与报头并排平列。8月7日《中国经营报》的导读则刊登在左上角,虽然不很大,却堂而皇之地坐上了报头的交椅。有越来越多的报纸认识到必须突出导读的重要性。《中国证券报/周末版》是竖报头,7月21日的导读很有气派,是以头条的面目出现的,除报头外,占据了版面横向的全部位置,宽度达6栏以上。  相似文献   

2.
田利平 《传媒》2000,(3):47
一位太原读者致电本报,问是否出过《北京青年报》“益肾兴阳专刊”。他传来报样,果然有《北京青年报》的报头。 记者随即赶赴太原见到了这位读者手中的报纸。报纸4开4版,“北京青年报”报头几个字上有“益肾兴阳专刊”字样。内容全都是介绍一种壮阳药的,在一版有“媒体关注”栏目文章《国药当自强》,4版印着“新闻周刊”的报头,旁边有“记者行动”,内容是一些男性性功能障碍的调查情况,最终也推出了这种药的名字。 该报纸上还印有该种药的太原直销地址,一共是4家正规药店,此外还有热线咨询电话  相似文献   

3.
2006年12月21日、22日《南宁晚报》接连两天的头版,除了报头和几个标题导读外,全部都是广告.而且12月22日的报纸第2版至第5版都是整版广告.  相似文献   

4.
导读放哪里     
《军事记者》2010,(8):72-72
导读置上 国内报纸的“导读置上”大多只是将导读放在报头以下或报头左右。导读置上显然更容易引起读者关注,对一些都市类报纸较为适合。对一些政治性要求比较高的报纸来说.置上的导读会对下面的稿件造成影响,因此选择导读内容的要求较高,以免对要闻造成“压迫”、消解和冲突。  相似文献   

5.
向纯武 《新闻界》2003,(5):45-46
毛泽东早年创办并主编过报纸,从此便与报纸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不仅为报纸撰著发刊词,写作消息、述评、社论、时评、调查报告、编者按语等大量新闻作品,审阅和修改大量稿件,而且还经常为报纸题字、题词和书写报头,留下了一幅幅珍贵的书法艺术作品。毛泽东是中国报头书法艺术的集大成者,他书写的报头数量之众多,书写风格之独特,蕴涵内容之丰富,以及对书法的精益求精的追求,均堪称巨擘和楷模。毛泽东为报纸书写报头始于陕北时期。早在保安时,毛泽东即为复刊不久的《红色中华》书写报头,该报从1936年12月8日第314期起,改用了毛泽东书写的报头,以…  相似文献   

6.
王嘉 《新闻记者》2002,(3):19-20
我 国的主流报纸长期恪守着对开4版的格局 ,直到1987年《广州日报》率先扩为8版 ,一石激起千层浪 ,着实给了新闻界人士不小的震惊。十多个春秋已过 ,《广州日报》现在每日以40版~48版应市 ;南京报业市场的《周末》在报头位置赫然打出了“江苏固定版数最多的综合类城市周报 ,1元52版”的醒目字眼 ;京城报界的《北京青年报》则以72版创下新高 ;1999年12月10日 ,河南报业有史以来出版的第一份超过百版的报纸《城市早报》推出了104版的“世纪珍藏版回望20世纪” ,在郑州及河南全省的报业市场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相似文献   

7.
毕维娜 《青年记者》2016,(24):57-58
自从有了报纸,差错就与报纸相伴而生.报纸的发展史同时也是报纸采编人员与差错不断斗争的历史.本文以《新京报》《北京青年报》为例,分析报纸差错的类型和产生的原因,以期找到避免差错的方法,提高报纸质量. 差错类型以文字性差错为主 《新京报》和《北京青年报》是北京两家重要的都市类报纸,将它们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特别是《新京报》,它是国内少有的在第二版重要位置设置“更正与说明”专栏、刊登其错误以致歉读者的报纸.这种举措体现了《新京报》对读者的高度责任感.笔者统计了《新京报》2015年10月1日至30日的差错,并对其进行分析.经统计,发现《新京报》在该月共出现差错37次,其中事实性差错12次,文字性差错25次.  相似文献   

8.
肖雪 《今传媒》2006,(8):38-39
近年来,随着报纸的不断扩版,各报陆续设立新闻图片专版,如《南方都市报》的“目击”,《北京青年报》的“图片纪实”等,《深圳特区报》在开办图片专版“数码传真”之外,还利用头版的左边栏设立了图片导读“图话新闻”。在这种新的报纸发展趋势下,《西安日报》的“视角”专版便应  相似文献   

9.
肖雪 《今传媒》2006,(8X):38-39
近年来,随着报纸的不断扩版,各报陆续设立新闻图片专版,如《南方都市报》的“目击”,《北京青年报》的“图片纪实”等,《深圳特区报》在开办图片专版“数码传真”之外,还利用头版的左边栏设立了图片导读“图话新闻”。在这种新的报纸发展趋势下,《西安日报》的“视角”专版便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0.
引言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为分析中国大陆媒体(报纸)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建构艾滋病议题,以及这一“建构方式和特点”随时间的演变过程。本研究选取《人民日报》、《北京青年报》、《河南日报》、《南方周末》四份报纸中艾滋病相关报道为研究对象,时间跨度从1988年至2002年,重点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三个年份中12月1日前后各一个月(11月1日~12月31日)的相关报道进行内容分析研究,包括议题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一月八日,在纪念周总理逝世四周年的日子里,总理故乡淮安县的《淮安报》试刊了。一九五八年七月二十七日,敬爱的周总理在百忙中曾亲笔为《淮安日报》题写了报头,并对报纸提出了殷切期望:“你们的报纸,主要应该反映县里的工农业生产情况,及时交流经验。办好以后,要寄一份给我看看。”此次试刊的《淮安报》,报头用了当年周总理的手迹;在三  相似文献   

12.
我们看报纸,首先看到的就是报头。别看报头只有三五个字,多则七八个字,但其中也有不少学问。纵观报头文字,或行书,或楷体,或黑体;题写报头的人,有书法家,有领导同志,也有用电脑打出来的文字。但不管哪种字体,也不管何人所写,文字要规范、正确,这是原则问题。我们平常看报纸时,发现有许多报头题写得较混乱、不规范。归纳起来有三种情况:一种是生造字,比如将“開发报”写成“開发报”,这里的“開”,既不是简化字,又不是繁体字,而是硬编造出来的文字。这正如饭馆里小黑板上写的菜谱,将“白菜”写成“白(艹才)”那样不伦不类。倘若把报纸的报头也降格为饭馆里菜谱那样的层次,实在有损于报纸的声誉。第二种是用繁体字。在不规范的报头中,繁体字的报头占绝大多数。第三种是繁简杂陈,同一个报头中既有简化字,又有繁体字。比如《侨报》,“侨”为简化字,“报”为繁体字,也有点非驴非马。新闻出版署、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1992年7月7日颁布的《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的第五条指出:“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等出版物的报头(名)、刊名、封皮……等用字,必须使用规范汉字,禁止使用不规范汉字”。此规定下发后,有的报社  相似文献   

13.
裘志伟 《新闻实践》2001,(12):41-42
据《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2001年7月 13日北京申奥成功举国狂欢,14日全国的不少报纸均成了“新闻图片报”。《北京青年报》、《广州日报》、《成都日报》等南北几十家报纸,头版均以巨幅图片并配上大标题出现,浓墨重彩。国内报纸版面这种不约而同采用大图片的布局,是因为文字已无法充分展现普天同庆的豪情,纪录伟大的历史瞬间只有借助摄影力量之需。  相似文献   

14.
1999年12月20日零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澳门庄严升起。这标志着历经数百年期待的澳门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国内各大报纷纷以彩印、套红、大字号通栏标题、大幅照片等手段及时突出地报道了这一盛事。颐和园和妈祖阁同欢,牡丹与莲花争艳,北京市主要报纸以大气磅礴的手笔书写这一历史盛典而备受各界注目。 纵观12月20日和21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晨报》《北京青年报》对澳门回归的报道,四家报纸都使用了大字号栏题,对这一重大事件亮出了旗帜,表明了态度,表达了对澳门回归的强烈兴奋之情。但栏题…  相似文献   

15.
你知道吗?     
日本当代最有名的报纸之一《朝日新闻》,它的报头题字出自我国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的手笔。一千多年前的古人,怎么会替日本当代的报纸题写报名呢?在隋唐时,汉字大量传入日本,同时,中国独特的书法艺术也传入日本。《朝日新闻》创办时,报头“朝日新闻”四个字,  相似文献   

16.
读 到今年第1期《新闻记者》发表的《2001年十大假新闻》 ,我不知该笑还是该哭。笑的是这些假新闻之荒谬绝伦 ,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哭的是这些假新闻大多出自专业新闻工作者之手 ,并且被一再转载。我们的新闻媒体居然制造了这么多的假新闻 ,这是新闻职业道德的悲哀 !《北京青年报》曾接连三次发表“换头术”的假新闻我想以《2001年十大假新闻》中一条假新闻为例 ,来谈谈假新闻不断出现的惯性和顽固性。如果不了解情况 ,人们或许以为《北京青年报》2001年7月22日发表的“美国医生怀特赴乌克兰操刀换人头”的消息 ,只不过…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近代报刊发展史上,历史最悠久的中文日报,当首推上海《申报》。从1872年8月至1949年5月,这家经历了近代中国动荡的78个春秋、使妇孺皆以“申报纸”为新闻纸之代名词的老牌报纸,它究竟刊行了几号?这个问题恐怕很少有人能确切回答。 1949年5月27日发行的《申报》,给这家报纸的历史写了一个问号。在这期报纸的报头下面,《申报》标明的最后刊行号码是第25600号。但是,这个数字是不准确的,它至少漏了一号报纸。  相似文献   

18.
马少华 《新闻界》2002,(4):9-10
当主流媒体依然保持着年节、重大会议才偶一露面的社论规格的时候,一些走向市场化的报纸和新报纸上,则不声不响地出现了每天一篇、每期一篇的时评风格的“社评”栏目。比如:以挂“本报评论员”并真实署名的《北京青年报》每天二期的“今日社评”、《工人日报》每周五期评论版的以本报评论员真实署名的社评;发表在报纸头版、不署名的《21世纪经济报道》社评、《经济观察报》社评。与主流媒体的社论不同,这些“社评”,无一不是时评。比如《北京青年报》2002年1月9日二版的“今日社评”是《且看足协如何钓“大鱼”》,评的是当日一、二版…  相似文献   

19.
报纸新闻导读的受众需求与类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什么是报纸新闻导读现在的报纸新闻报道中,出现了这样一类既不同于新闻导语,又区别于背景材料的结构部分,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概念对应,我暂且把它称为新闻导读。这种结构部分是什么样式?如一篇题为《“非法结构”到处执法》的新闻(参见2001年7月26日A18版《南方都市报》),在题目和正文之间加上了两个部分,一为“内容提要”,一为“事件焦点”,分别用点框框起来。从内容方面来看,它们绝对从属于报道。“事件焦点”的文字为:渔政监督站被认定为“非法机构”,它本身不敢做太多辩解,因为如果它证明自己是合法的,那么…  相似文献   

20.
首届全国报纸周末版星期刊研讨会于1992年11月28日至30日在历史文化名城、陕西省首府西安举行。研讨会探讨了改革开放以来报纸周末版、星期刊蓬勃兴起的必然性及其积极的社会宣传作用,交流了办好周末版、星期刊的经验,并就成立周末版星期刊研究会一事达成了共识。这次研讨会是由陕西的《星期天》报联络《中国青年报·星期刊》、《南方周末》、《北京青年报·青年周末》、南京《周末》等几家报纸共同发起,并由陕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西安中国国际旅行社、陕西日报周末版和《星期天》报共同筹办的。出席会议的40多位编辑、记者和周末版、星期刊的负责人,分別代表新闻出版报、北京青年报、南京日报、哈尔滨日报、江西日报、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