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晓玲 《科教文汇》2011,(34):32-33
教会大学开了中国近代女子高等教育的先河,这对近代中国女子教育思想的出现以及中国人创办自己的女子学校都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回顾了教会女子高等教育在中国大地上的发展历程以及教育的主要内容,并提出了对现代女子高等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现代大学制度对大学建设与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充足的教育融资是实现这一要求的基本保障,而中国高等教育一贯使用的外生型融资制度存在不适应大学创新与高等教育改革的情况。为此,在对现行制度下高等教育融资困境的分析以及从现代大学制度视角对中国高等教育融资制度研究的基础上,从政府层面、市场层面和社会层面创新高等教育融资制度就成为现行外生型融资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即有培养高级人才的太学和国子监,唐末宋初以后产生发展起来的书院,也大多数以培养高级人才为己任。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中国是世界上高等教育产生最早而且是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但是,严格意义上的现代高等教育却不是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自然延伸的发展,而是在西学东渐潮流的冲击下,在中国近代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与发展模式不断转换紧密相联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高等教育理念的发展。所谓高等教育的理念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一是汉武帝到清朝晚期,奉行的是孔子儒学“以伦理道德为本位”的教育理想;二是从1905年晚清政府做出“费科举,兴学堂”的重大决策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以“注重理性,学术自由”为核心的西方近、现代大学理念在近代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在曲折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了理念。”  相似文献   

4.
潘磊 《科教文汇》2012,(19):25-25,27
本文从界定高等教育概念入手,剖析古代高等教育向近代高等教育演变的历史过程,重点梳理了课程、学制、新式教育机构等演变历程,论证了高等教育近代化的历史逻辑起点和终点,对建立健全现代大学制度具有良好的启迪。  相似文献   

5.
20世纪我国著名教育家的共识是:大学应当具有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渗透。不过,这一关于大学的基本理念的形成却走过漫长曲折的道路。本文试图对此作一些历史考察,供教育、科学界朋友们参考。 一、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 大学理念 在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只有百年稍多一点儿的历史。20世纪初,教育先驱者介绍西方科学,设计中国的科学教育时,他们并无  相似文献   

6.
全祖馨 《内江科技》2011,32(7):45+80-45,80
从体育史角度出发,分析和探讨了近代西方体育的传入对中国学校体育及传统体育发展的影响,由此得出:西方体育的传入丰富了中国传统体育的内容,推动了中国传统体育的革新,促进了中西方体育的融合,推动了中国体育的发展,对近代中国体育思想的建立、体育制度的形成与完善、体育竞赛的规范都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清华大学研究院的创建与科学研究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形成期,大学研究院的成立之于科学研究体制化和高等教育迈向研究层次具有双重意义。通过考察“国立清华大学研究院”的创建历程,及其在国民政府《大学研究院暂行组织规程》出台前后相关的制度探索,进而聚焦抗战前理科研究所的研究生教育、科学研究与派遣留学制度之间的关系,透过清华大学研究院的个案,初识大学研究院之于20世纪中国实践“学术独立”与“科学救国”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20,(25)
在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新时代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已经成为各大高校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国内部分高校将中国传统书院与西方住宿制学院相结合,建立了高校现代书院制度,取得一定成果。本文通过对传统书院和现代高校文化育人的研究分析,提出现代书院制度下文化建设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9.
陕西 ,一方渗透着中华文明精髓的圣土 ,中国古代大学教育的发源地 ,周之群辟雍 ,汉之太学 ,唐之国子监皆肇始于此。西安 ,一座蜚声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 ,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重镇 ,文脉汇聚 ,名校比肩。西北大学 ,一所西北地区创建最早的高等学府 ,彪炳于中国高等教育史册的著名大学 ,经历了 2 0世纪的洗礼 ,迎来了百年华诞。巍巍学府 世纪沧桑西北大学的发轫与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制度的确立是同步的。190 2年 ,在陕西巡抚上呈的《奏为遵旨开办大学堂所拟订详细章程奏明之案折》上 ,光绪皇帝亲笔朱批 :“著即督饬 ,认真办理 ,务收兴学实效。…  相似文献   

10.
孟钟剑 《科教文汇》2008,(32):219-219
中国高校贷款步入后贷款时代。当前政府部门已经开始行动起来,为解决债务、化解危机寻找各种路径。高校贷款的解决并不代表高等教育问题的终结,必须在重构政府和大学关系和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基础上,做出恰当合理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1.
1904年,北京大学前身京师大学堂的第3个章程《奏定学堂章程·大学堂意识》参照西方大学制度将京师大学堂分设为8个“分科大学科目”(院),其中“文学科大学”中的“中外地理学门”即现代意义上的“地理学系”尽管该系最后没有成立,但它的地理学这大纲和地理学课程设置在京师大学堂的其它院系得到部分实现,是中国现代地理学的一个初步方案,在中国近代地理学发展史上,应有它的一席地位。  相似文献   

12.
正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大数据时代引发教育变革,实现由广播电视大学系统转型升级为国家开放大学体系,是电大发展的战略选择。基于国家开放大学体系建设,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大数据与远程教育日渐深度融合的背景,电大教育信息现代化、传统电大以大数据思维变革发展模式,以适应大数据的挑战。1现代信息技术助推传统电大向开放大学转型  相似文献   

13.
制度改造:现代大学的无法回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尤其是在高等教育大发展的进程中,现代大学的制度创新或制度改造成为大学无法回避的问题并受到政府和大学的高度关注。我们已经认识到大学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对大学的发展而言,比仅仅强调占有充分的人财物资源更为重要,认识到大学竞争的核心是制度的竞争,没有或没有良好的合乎大学发展和办学规律的制度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现象,这与现代大学教育模式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在这一压力下,非大学型高等教育的发展表现了自己的优势。本文从非大学型高等教育的理念、特点以及发展非大学型高等教育的意义等方面介绍了非大学型高等教育在我国的发展情况,从而使大家认识到非大学型高等教育在未来的教育市场中有着无限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50年是高水平大学建设快速发展的50年。在这50年里,中国高等学校招生与就业制度的改革与整个教育事业,以及整个社会的变动是连接在一起的。进入21世纪,我国各类大学都在科学定位的基础上,思考和探索如何建设现代大学,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投资体制、管理体制正在进行着一次深刻的变革,它对国家经济、科技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越来越大的积极影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也呈现了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发展的局面,逐步实现了大众化。  相似文献   

16.
马相伯是中国近现代三所高等学府(震旦学院、复旦大学和辅仁大学)的创始人和发起者,他在多年的高等教育探索和实践中提出了教育救国、教育独立、崇尚科学、古今中西贯通、文理并重等大学教育思想,对中国现当代大学的发展与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清朝教育随着时代发展出现了较大变化,从清初承袭注重儒家经典忽视自然科学的封建教育到中西并存的洋务教育,再到清末新政废科举、摒弃旧式封建教育,建立了资产阶级性质的近代教育制度,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将源自西方的自然科学作为正式学科确定下来,推动了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十三五"期间,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逐步开展高等教育信息化与高等教育机制体制深度融合,大学的功能不断拓展,大学的制度、大学的治理结构面临着机遇与挑战。研究探索近代中国大学治理结构的历史变迁,从内部、外部两个维度探究中国大学治理结构的历史变革,以史为鉴,推动高校深化治理结构改革,培育更多创新创业人才。  相似文献   

19.
胡庆华 《科教文汇》2014,(25):129-131
清朝教育随着时代发展出现了较大变化,从清初承袭注重儒家经典忽视自然科学的封建教育到中西并存的洋务教育,再到清末新政废科举、摒弃旧式封建教育,建立了资产阶级性质的近代教育制度,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将源自西方的自然科学作为正式学科确定下来,推动了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大学功能的扩展与调适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大学的功能从早期的纯粹教学的一元功能扩展到近代的教学、科研相统一的二元功能,再到现代教学、科研、产业三足鼎立的三元功能,这是现代教育、科技和生产一体化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也是大学适应知识经济发展需要的必然选择。但大学在发展高科技产业中必须摆正其角色位置。我国大学要进一步快速发展科技产业,并实现三大功能的良性循环,必须走出校园的狭窄天地,参与社会经济大循环,实现产业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