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研究采用修订后认知情绪调节问卷(CognitiveEmotionRegulationQuestionnaire,CER.Q)对712名在校师范专业学生进行测验。结果表明:1高师生更倾向于使用内控型积极情绪调节策略(如积极重评、调整计划等);2高师生只在自我安慰维度存在性别差异,女生使用更多自我安慰;3大一学生使用更多调整计划策略,大二大三学生则使用更多的灾难化与责怪他人策略;4不同专业的高师生在调整计划、积极重评和灾难化等雏度使用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高师生整体使用较为积极的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但需积极关注个别群体的情绪调节方式和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青少年锻炼满足感与自杀意念的关系,及同伴关系在锻炼满足感和自杀意念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体育锻炼满足感量表(PTSS)、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同伴关系量表(PRS),对603名学生进行问卷测查。结果表明:(1)锻炼满足感、自杀意念两个维度均存在性别上差异;(2)锻炼满足感与同伴关系显著正相关,锻炼满足感与自杀意念显著负相关,同伴关系和自杀意念显著负相关;(3)锻炼满足感与同伴关系对自杀意念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同伴关系在锻炼满足感和自杀意念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结论:锻炼满足感不仅直接抑制青少年自杀意念的产生,还会通过提高同伴关系间接减少自杀意念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采用社会支持、抑郁与自杀意念问卷对200名男性服刑人员进行调查,以探讨服刑人员社会支持、抑郁与自杀意念的关系。结果显示:(1)在自杀意念上,服刑人员总体上保持中立,社会支持程度较低,抑郁程度中等;(2)有无配偶及狱前职业状况对社会支持、抑郁及自杀意念有显著影响,年龄及文化程度对三者影响都不显著;(3)抑郁与自杀意念和社会支持都存在显著相关,社会支持只与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存在显著相关;(4可以通过社会支持来预测的抑郁程度及通过抑郁程度来预测自杀意念。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高中生情绪智力与生活适应的关系,采用青少年情绪智力量表、生活适应量表对317名高中生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高中生情绪智力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在独生与否上差异显著;而生活适应在性别与独生与否上没有显著差异;高中生的情绪智力与生活适应存在显著相关。因此,情绪智力对生活适应具有一定的预测力。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探讨学业情绪、学习压力对高中生学业成绩关系的影响,为提高高中生的学习成绩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学业情绪问卷、心理健康问卷中的学习压力分问卷对750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高中生学业情绪存在年级与性别差异;学习压力与学业情绪中的积极高唤醒、消极高唤醒、学习成绩呈显著负相关,与积极低唤醒、消极低唤醒呈显著正相关;学业成绩与学业情绪中的积极高唤醒、积极低唤醒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高唤醒、消极低唤醒呈显著负相关.积极高唤醒 ×学习压力交互项、消极高唤醒×学习压力交互项均对学习成绩有预测作用.学习压力对学业情绪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具有一定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高职学生的情绪调节特点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高职学生具有调节自己情绪的能力,在调节情绪时较多地采用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但也使用消极的情绪调节策略;在调节情绪水平上认知调节多于行为调节;高职学生性别、是否属于单亲家庭及生源地对其情绪调节能力和情绪调节策略有显著影响,年级、专业差异不显著;情绪调节能力、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与学习成绩成正相关,消极的情绪调节策略与学习成绩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大学新生生命意义感、自杀意念与心理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命意义量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及《症状自评量表》对某高校262名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如下:大学新生生命意义感均分为105.08±15.00,不存在性别和专业差异,宗教信仰主效应显著;大学新生自杀意念不存在性别、专业和宗教信仰差异,自杀意念阳性检出率为4.6%。大学新生生命意义感与自杀意念存在中度的负相关,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生命价值与生命自主对自杀意念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大学新生生命意义感和症状自评量表总分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河南省郑州市5所民办幼儿园随机抽取中班、大班各5个班级,共310名幼儿家长为研究对象,其中流动幼儿161名,非流动幼儿145名。通过家庭嘈杂度量表、幼儿情绪调节策略量表进行测评,比较流动与非流动幼儿家庭嘈杂度及情绪调节发展的实际情况,并且详细研究了家庭嘈杂度和情绪调节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流动幼儿的家庭嘈杂度显著高于非流动幼儿家庭,流动幼儿在认知重建策略维度上显著低于非流动幼儿,在其他情绪调节维度上有显著差异;家庭嘈杂度与积极情绪调节策略中认知重建策略呈显著的负相关,与消极情绪调节策略(发泄和被动应付策略)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在广西那坡县、德保县、上林县及钦州市选取621名少数民族中学生,探究少数民族中学生负性生活事件、心理韧性与自杀意念的关系。结果显示:负性生活事件与心理韧性、自杀意念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负性生活事件可以显著预测自杀意念;心理韧性在负性生活事件与自杀意念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负性生活事件不仅可以直接影响自杀意念,也可以通过心理韧性间接影响自杀意念。  相似文献   

10.
运用问卷法对广东省农村地区158名3-6岁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策略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3-6岁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策略在年龄方面差异显著,总体情况是年龄越大,情绪调节策略越好;性别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女孩在认知重建、替代活动、自我安慰策略方面优于男孩,男孩则在问题解决策略方面优于女孩;留守类型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与母亲和其他亲属留守的儿童会更多使用认知重建、问题解决、替代活动、自我安慰等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而只与其他亲属留守的儿童更多使用被动应付和发泄策略;养育者的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的留守儿童,会更多地选择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建议充分利用现有的通讯和网络资源,加强父母与留守儿童之间的联系,幼儿园和社会多给予留守儿童情感的支持和帮助,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运用问卷法对广东省农村地区158名3-6岁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策略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3-6岁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策略在年龄方面差异显著,总体情况是年龄越大,情绪调节策略越好;性别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女孩在认知重建、替代活动、自我安慰策略方面优于男孩,男孩则在问题解决策略方面优于女孩;留守类型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与母亲和其他亲属留守的儿童会更多使用认知重建、问题解决、替代活动、自我安慰等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而只与其他亲属留守的儿童更多使用被动应付和发泄策略;养育者的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的留守儿童,会更多地选择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建议充分利用现有的通讯和网络资源,加强父母与留守儿童之间的联系,幼儿园和社会多给予留守儿童情感的支持和帮助,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压力性生活事件与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关系,以及应对效能在其中的补偿、中介和调节效应.方法:采用青少年压力性生活事件问卷、应对效能量表和自杀意念问卷对1217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1)压力性生活事件与青少年自杀意念显著正相关;(2)应对效能在压力性生活事件与自杀意念之间同时存在补偿、中介和调节效应.结论:应对效能可以有效地部分阻抗、中介和缓冲压力性生活事件对青少年自杀意念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揭示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情绪智力与应对效能的相关性,采用情绪智力问卷和应对效能问卷,对广西大学235名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情绪智力与应对效能存在显著相关,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情绪智力和应对效能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在情绪智力上有显著差异。大学生的自我情绪调节、自我情绪评价、他人情绪调节对应对效能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考察中学生心理韧性在人格特质与自杀意念之间的中介作用与调节作用,通过随机整群抽样方式,采用青少年人格五因素问卷、中学生心理韧性问卷与积极消极自杀意念量表对广西壮族自治区816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统计发现:(1)初中生心理韧性水平高于高中生,自杀意念水平低于高中生,城镇中学生心理韧性水平高于农村学生,自杀意念水平低于农村学生;(2)外倾性、宜人性、谨慎性、开放性有利于心理韧性的提升,可以遏制自杀意念,情绪性不利于心理韧性提升,会促使自杀意念升高,心理韧性的提升则会降低自杀意念水平;(3)大五人格会通过心理韧性间接影响自杀意念,心理韧性会影响大五人格(除了宜人性)与自杀意念间关系的强弱。由此可见,教师和家长应该注重对中学生人格的测量与干预,发挥外倾性、宜人性、谨慎性与开放性的积极作用,削弱情绪性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情绪调节问卷、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量表对378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了入户调查,以考察两种情绪调节的交互作用对老年人日常情绪体验的影响.结果表明:老年人更习惯采用认知重评的调节方式,正情绪体验较多,负情绪体验较少;认知重评、表达抑制和正情绪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负情绪差异不显著.分层回归分析表明,教育、健康是影响老年人正情绪体验的两个重要的人口学变量,来源地和收入是影响老年人负情绪体验的两个重要的人口学变量;认知重评正向预测老年人的正情绪,负向预测负性情绪,且认知重评与表达抑制交互效应对老年人正情绪预测显著,对负情绪预测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听障大学生情绪调节特点及其对人际关系的影响,该研究将《情绪调节困难量表》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施测于200名听障大学生和177名普通大学生。结果显示,听障大学生在情绪调节的整体状况以及情绪接受、冲动控制、策略使用三个方面遇到的困难均要显著高于普通大学生。进一步分析发现,情绪接受和策略使用上的困难对听障大学生在人际关系上的困扰有显著预测作用。最后对如何通过针对性情绪调节技能的培训改善听障大学生面临的人际关系困扰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自闭特质与自杀意念的关系,以及自尊在两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采用自闭谱系商数问卷、自尊量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对广东省广州市第十六中学的342名学生进行施测。结果显示:(1)自闭特质与自杀意念呈显著正相关、自闭特质与自尊呈显著负相关、自尊与自杀意念呈显著负相关。(2)自闭特质对自尊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对自杀意念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3)自尊在自闭特质与自杀意念关系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自尊在自闭特质与自杀意念关系之间起着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选取475名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考察教师情绪智力与职业倦怠的现状和不同背景变量下的差异,并探讨二者的关系.结果发现:(1)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在情绪衰竭维度和情绪调节、情绪理解、对思维的促进及情绪智力总体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教龄的教师在情绪理解、对思维的促进及情绪智力总体上存在显著差异,并在情绪衰竭维度上差异十分显著,不同性别的教师在认知枯竭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学历背景的教师在认知枯竭维度上差异显著并在低个人成就感维度上差异极显著.(2)不同程度的教师情绪智力在职业倦怠整体及非人性化、认知枯竭、低个人成就感三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3)除情绪衰竭与情绪理解维度呈显著正相关外,中小学教师的情绪智力及各个维度均与教师职业倦怠及各维度呈现非常显著的负相关.(4)回归分析表明,中小学教师的情绪智力对其职业倦怠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用情绪智力量表(ESCQ)与考试焦虑问卷对244名在校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高中生情绪智力与考试焦虑呈现显著负相关;高中生情绪智力在年级、是否独生子女上存在显著差异,考试焦虑在是否单亲家庭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420名高中生英语学习策略应用的调查,结果显示;总体上,男女高中生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不存在性别差异,具体来说认知策略与元认知策略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情感与交际策略的使用上存在显著差异。需要针对学生性别差异辅以相应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对于男生尤其重视情感与交际策略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