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庆鸿 《新闻记者》2002,3(1):54-57
我在2001年第9期《新闻记者》上读到白子超先生的《中国当代新闻史的缺憾》(以下简称《缺憾》)一文 ,文章指出了近20年中国当代新闻史撰写中的一些缺失。在缺少争鸣与探讨的新闻界 ,这样的文章很少读到 ,我仔细拜读 ,收益颇多 ,但对于文中的观点并不完全同意 ,下面逐一论述。晚报的客观历史地位《缺憾》一文主要是以晚报作为个案剖析中国当代新闻史研究中的不足的 ,认为在当代新闻史的研究中对晚报的研究不够 ,在著述时应增加相应篇幅。我也认为对晚报的研究应予重视 ,但重视到什么程度 ,则有异议。在建国以来形成的新闻体制中 ,新…  相似文献   

2.
霍福红 《青年记者》2012,(18):106-107
我国学者对新闻史的研究大多是根据历史学的年代划分进行断代史的逐期研究的.中国的新闻事业有1200年以上的历史,而新闻史的研究则只有不到100年的历史.191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附在《上海闲话》一书内出版的姚公鹤的《上海报纸小史》是我国最早的地方报刊史著作;1924年在美国纽约用英文出版的王英斌的《中国报刊的兴起》是我国第一本全面介绍中国报业发展过程的新闻史著作;1927年9月在上海出版的蒋国珍的《中国新闻发达史》,是我国第一本通史型的新闻史著作;而同年11月在上海出版的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则代表了上个世纪上半叶的新闻史研究的最高水平,曾多次再版并有外文译本,至今仍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国新闻史研究出现了"学术内卷化"现象,这是不争的事实:学术研究不能提供新的知识,无法产生新的边际效应,学术研究只是在不断重复自己和别人,缺乏史家通过研究成果所表现出来的真知灼见。中国新闻史研究出现"学术内卷化"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新闻史研究人员史学意识不强,功力不足;二是学术视野呆板,研究范式单一;三是对研究对象缺乏透彻的认识,新闻史观不明确。因此,应该有针对性地解决三个问题:从学科属性上搞清新闻史是历史的科学;探索新闻史研究的新范式;认识中国新闻史的政治性。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11,(6)
上海交通大学谢金文教授所著《中国新闻史纲要》今年六月出版。该书注重新。一是新材料,融入新闻史研究的新发现,内容延伸至2010年,并注重对规律和启示的探讨。二是新观点,融入新闻史研  相似文献   

5.
上海交通大学谢金文教授著《中国新闻史纲要》最近出版。该书注重新。一是新材料,融入新闻史研究的新发现,内容延伸至2010年,并注重对规律和启示的探讨。二  相似文献   

6.
丁淦林教授长期从事新闻史与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教学与研究工作,在教学上先后为本科生、硕士、博士生开设并主讲《马列著作选读》《中国新闻史》《中国新闻史专题》《中国新闻史研究》《新闻史论著阅读与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史》等多门课程,并作为研究生导师先后带教过30多位硕士生或博士生,为中国新闻教育事  相似文献   

7.
中国当代新闻史的缺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90年代 ,中国当代新闻史研究被提到日程上并掀起了小小的高潮 ,其标志是若干部专著的问世 ,如1992年新华出版社出版的方汉奇和陈业劭主编的《中国当代新闻事业史》、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张涛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史》 ,1993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方汉奇主编、宁树藩和陈业劭副主编的《中国新闻事业通史》(三卷 ) ,1997年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中国丛书”之一种的《当代中国的新闻事业》 (两卷 ) ,1998年新华出版社出版的白润生编著的《中国新闻通史纲要》等。这还不是全部 ,但相信这几部著…  相似文献   

8.
陈信凌 《中国出版》2012,(12):68-70
《中国新闻史新修》(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是吴廷俊教授多年大学课堂讲稿的延伸性成果,也是一套中规中矩的系列教材中的一本。可是,这洋洋70余万言分明又是胜义迭出、妙绪纷披,显现出不少规矩缚不住的气象。身陷在思维惯性之中的我们,油然生出的疑惑是:这本书是著作,还是教材?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17,(1)
长期以来,我国的外国新闻史研究缺乏"范式",主要表现为缺乏适宜的历史观,系统的研究方法、恰当的研究范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我国新闻事业落后于同期世界新闻事业的历史现实;二是长期以来倾向于片面学习某些国家新闻经验,忽视自身特殊性;三是将外国新闻史与中国新闻史分而治之,忽视了我国的新闻事业和新闻学研究都是以世界新闻事业、世界新闻理论发展为基础的。新世纪以来,随着知识社会学、新闻文化史等研究方法的传入,我国的外国新闻史研究也发生了变化,学者们大多操持"社会史中的专门史"的立场,使得外新史中的国别史研究、专题史研究蔚为壮观。但这些变化依然未能解决"范式"的问题。本文认为,张昆的《外国新闻传播史》一书在研究"范式"上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以"人类文明进程"为指导史观,以媒介演进与社会进步的关系为研究思路,以样本分析为主要方法,以对文明进程造成重大影响的国家、事件、人物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0.
1927年11月戈振的《中国报学史》出版了,这被公认为是我国新闻史系统研究的开端,标志着中国新闻史研究由零碎的探索阶段走上了系统化研究的道路,成为在很长时间里无人超越的高峰,直到半个多世纪之后,方汉奇的《中国近代报刊史》问世,稍后,由他主编的《中国新闻事业通史》出版,标志着中国新闻史研究攀上了新的高峰,两座学术高峰的耸立,熔铸着几代学人特别是戈公振和方汉奇两位巨擘的智慧和艰辛。  相似文献   

11.
周亭 《当代传播》2001,(4):21-23
2000年3月,华文出版社出版了方汉奇先生的著作──《新闻史的奇情壮彩》。这本书收录了方先生21篇学术文章,是他从有关中国新闻史的100多篇论文中精选出来的。内容可以划分为三大版块:第一,中国古代报纸和中国古代新闻传播。其中《从不列颠图书馆藏唐归义军“进奏院状”看中国古代的报纸》一文中,方先生提出的观点“《进奏院状》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报纸”,是他最引人注目的研究成果之一。第二,中国近代传播思想、报纸和报人。包括对《京话日报》和于右任主持时期的《神州日报》的个案研究以及对章太炎、邵飘萍、成舍我、鲁迅等新闻史…  相似文献   

12.
本体迷失和边缘越位——试论中国新闻史研究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共分三部分。一、试图从探究中国新闻史研究的误区入手,说明由于中国新闻史研究中出现革命史化的问题,造成了非本体的边缘越位和本体的薄弱以至迷失;二、阐述本体论的基本论点和进入历史本体论的理论平台;三、以此为基础讨论中国新闻史后续研究的路向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闻学的研究,是从介绍和研究外新史开始的。从1915年3月《申报》连载朱世漆撰写的《欧西报业举要》开始,我国外国新闻史研究已经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其间可分为三大时期,即1915至1949年、1949至1978年、1978年至今。三个时期,特点各异,涌现了一大批外国新闻史研究专家和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4.
丁淦林 《新闻大学》2007,25(1):28-32
1956年所确立的中国新闻史研究范式,盛行于20世纪50至70年代,影响至今。我们需要在这个范式的基础上,调整治史思想、转换研究视角、改进研究方法,同时重新划分历史时期,充实研究内容,从而创建中国新闻史研究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推敲"新闻史"的概念入手,对中国新闻史学研究的定位、路径和方法展开讨论,并着重描述了研究中的迷失及其原因。将问题分类剖析清楚后,给出了一种解决方法:重新回到原点思考"新闻史"的目的,服务于教学和实践的"新闻史"才是应当肯定的。  相似文献   

16.
杨鹏 《现代传播》2001,(1):46-51
大众传播史与新闻史及媒介专史是不同层面的历史研究,后两者已取得丰硕成果,但是大众传播的总体历史研究在中国还是一片空白.中国的新闻传播实践、学科建设以及人才培养都需要中国自己的大众传播史研究,这项研究也具备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荣翌 《新闻世界》2012,(11):146-147
新闻史的研究范式对于新闻史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框架起着重要影响,它的核心问题是怎样研究新闻史,即新闻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研究方法决定研究成果,在目前新闻史研究范式僵化过时,研究成果单一重复的情况下,探索和创新新闻史研究范式至关重要。本文在总结以往新闻史研究的传统范式基础上,探讨了新闻史研究的新范式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新闻报》作为民国时期与《申报》并称为“新申”的商业性大报.从许多角度考量,是当时影响最大的第一大报。本文通过分阶段对《新闻报》的历史发展与概貌做简要梳理.以突显其巨大的历史意义与学术价值,并为《新闻报》以及中国新闻史研究提供一定的史料补充。  相似文献   

19.
关于本科新闻史教材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丽 《新闻界》2006,(4):122-123
从1918年10月14日“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宣告成立和1920年上海圣约翰大学在普通文科中增设报学系开始算起,中国的新闻研究和新闻教育已走过了80多年的历程。最早关于新闻史研究的专著是被公认为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奠基之作——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对外国新闻史的研究起步较晚,大约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今天,中国很多高等院校新闻专业的学生所使用的新闻史教材主要有下列几种:高等教育出版社:丁淦林主编的《中国新闻事业史》、张允若的《外国新闻事业史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方汉奇的《中国新闻事业通史》和《中国新闻传播史》…  相似文献   

20.
总结10年来的中国新闻史研究方法,不难发现,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贴合中国实际的新闻史研究方法仍未确立。中国新闻史本体意识的缺失、中国新闻史过分依赖革命史和政治史、缺乏理论性和系统性的问题仍未解决。中国新闻史研究应该借鉴中国历史的研究方法,以宏观视野审视100多年来丰富的新闻史料,培养研究的自信力,着力研究民族新闻史的特殊性,以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理论成果为依托,挖掘和归纳中国新闻发展和演变规律,创建符合民族实际的中国新闻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