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针对软件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体系不规范、实践与理论脱节等问题,文章提出基于课程群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将程序设计思想与专业思维方式培养作为依托,利用基于课程群融合的课程体系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的模式,以期提升软件工程专业的教学与实践水平。  相似文献   

2.
面向新工科的实践教育体系改革是软件工程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分析了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育体系现状,对软件工程学科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研究,解决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实现新工科人才培养核心目标;研究软件工程学科实践教学平台,实现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软件设计能力与软件创新能力;研究软件工程学科实践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核心技术与系统工程能力,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  相似文献   

3.
我校软件工程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适用人才。其特色就是以学生实操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为根本出发点。因此,本文结合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抽取出实践课程群,并对实践课程群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进行设计研究与实践,探索新形势下的软件工程专业实践课程群的建设与实践的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4.
从企业需求的软件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出发,本文分析了现有的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我院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校企合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及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几方面进行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为培养适合软件企业所需的工程实践人才,提出了一套具体的实施方案,提高学生理论知识储备、工程实践能力及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针对现有软件工程专业教学"理论多、实践少"的现状,基于前人对软件工程专业教学的研究和清华大学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一套引入企业工程师和模拟客户参与的软件工程实践训练教学方案,并通过在南开大学软件学院的实践,论证了这项工作提出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软件从业人员需要接受继续教育来提高自己的从业素质和目前软件工程专业继续教育中实践教学的现状二者之间的矛盾,提出建立软件工程专业继续教育中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并论述了构建软件工程专业继续教育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主要原则、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专业继续教育中的软件工程教学,不仅要考虑通常在普通高等院校教育中所采用的理论模型、方法论,而且要考虑学生对象大多具备专业背景、已参加工作实践等特点。针对成人继续教育学生的特点,在软件工程实践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已有专业背景、目前从事工作类别、未来职业发展意向分配实践角色,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促进团队协作的互动性,实现软件工程教学水平提高与学生自身发展的兼容并举。  相似文献   

8.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7,(3):147-150
毕业设计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软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更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软件开发人才的重要实践部分.在石家庄学院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框架下,探讨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模式下软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改革与实践,对毕业设计的模式、内容、管理、考核等方面进行研究.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和实践,软件工程专业已经形成了一套企业版毕业设计的模板和一系列相应的规范,此项改革效果显著,并且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教育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教育软件工程专业方向的特点、社会需求等方面分析入手,结合作者单位几年来对教育软件工程专业建设的反思,对教育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进行了探讨,提出“课堂教学 教育应用实践”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教育部发布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方向)专业规范"中关于实践教学的相关内容,以专业规范为指导,围绕能力培养,提出了一套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并探讨了保障该体系成效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高校培养的软件人才在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国际竞争力等方面难以满足软件产业的需求的不足,重庆大学软件学院在借鉴国际软件工程标准规范基础上,进行创新型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探索和实践。在确定软件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系统地开展研究和实践,在设计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构建渐进性阶梯式软件工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建立量化可控的过程化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国际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创新型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改革创新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核反应堆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是普通高等院校实现核反应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实践环节,是专业知识联系生产实践的有效途径,直接影响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南华大学于2011年6月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开展了核反应堆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实践探索。生产实习前的充分准备工作、严格的实习管理、实习单位优越的硬件和软件条件,确保了生产实习工作的平稳开展。学生的认可和实习单位的好评,表明了核反应堆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成功性。  相似文献   

13.
学生工作对指导和激励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在专业学习方面的投入程度,促进学生专业素质、认知思维、创新能力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以合肥工业大学软件学院为例,从实践育人思路入手,坚持将实践教育贯穿大学四年,设计软件工程专业的实践育人模式,探索如何将学生工作融入软件工程专业的实践育人模式,并最终培养出具有"大工程"意识和技能的优秀软件工程师。  相似文献   

14.
随着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推出和实践,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本科教学中日趋重要。对于软件工程这样的实践能力要求高的专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要从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考核方式、校企合作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Writing practices are seen to be essential for professional engineers, yet many engineering students and academics struggle with written communication, despite years of interventions to improve student writing. Much has been written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getting engineering students to write, but there has been a little investigation of engineering academics’ perceptions of writing practices in the curriculum, and the extent to which these practices are visible to their students and to the academics. This paper draws on research from an ongoing study into the invisibility of writing practices in the engineering curriculum using a practice architectures lens. The paper uses examples from the sites of practice of two participants in the study to argue that prevailing practices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 constrain more than enable the development and practice of writing in the engineering curriculum.  相似文献   

16.
软件产业的迅速发展对行业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我国高校现有的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育并不能很好地满足这些要求.对此,本文以安徽大学为例,阐述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下的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文中根据软件工程实践教育特点,并结合卓越工程计划的培养要求,提出从树立工程化实践教育理念,构建一体化实践教育体系,采用多样化实践教学方法,突出能力化实践考核方式,建立创新型实践教学团队等多个角度进行实践教育改革.为研究新形势下,软件工程专业实践建设做出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创建国内一流的工程实践教学示范中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按照新世纪人才培养目标和现代工程实践教学内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为核心,构建工程训练教学体系,建设工程实践教学示范中心是当前高校工程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计划中实践教学环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校内教学型专业实践和企业工程培养"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提出了该教学体系的具体实现方式,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status of women engineers in the Middle East, considering women engineers in Lebanon as a case study. The author investigated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What are the influences behind females’ decisions to choose engineering as their major course of study? What are the motives behind this decision? What are the perceptions of females regarding the essential skills for a successful engineering career? An online survey consisting of Likert-scale items was completed by 327 female engineers who graduated from universities in Lebanon and now work in various locations around the world. A genuine interest in the field appeared to be the main influence in the participants’ decisions to choose engineering profession. The potential for professional growth was the leading motivator for choosing engineering. Although participants reported that they possessed adequate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technical skills before graduation, in the actual practice of engineering, they noted weaknesses in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我国高校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措施。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对工程实践和工程设计教育的重视,结合化工专业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提高学生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