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秦元勋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数学家,他20岁大学毕业,21岁考入美国哈佛大学,24岁就考上了博士。同学们都亲切地称呼他“娃娃博士”。其实娃娃博士的成功和他从小就养成的自学能力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
娃娃先生     
杨军  纪琨  蓝天  宋书源 《小学生》2005,(5):19-19
我们班的“活跃”在学校是出了名的,同学们思维“活跃”,纪律也“活跃”,弄得师生关系很紧张。是老师不理解我们,还是我们不理解老师?为了寻找答案,我们四个人决定到幼儿园去体验当老师的感觉,做一回娃娃先生。  相似文献   

3.
《课外阅读》2006,(9):I0001-I0001
韩国ddung娃娃,在国内很多人叫“迷糊娃娃”,其实她有个官方的中文名字,叫“糖糖”,她清纯可爱的形象深受人们欢迎,经常被做成小玩偶挂在书包上或作为礼物送人。她的官方网站(www.ddung.net)会定期出月历,喜欢她的同学们可以去那里下载壁纸、插图等资料。韩国ddung娃娃  相似文献   

4.
添鼻子     
今天上语文课时,老师组织我们做了个添鼻子的游戏。老师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漂亮的娃娃头,五官中只有鼻子没画,老师让我们蒙着眼睛上前为娃娃把鼻子添上。第一个上台的是班长侯李博文,老师用围巾把他的眼睛蒙好,拉着他转了几圈后,递给他一枝红粉笔。侯李博文用手在黑板上量了量,在黑板上画了个三角。同学们笑得前仰后合,原来侯李博文把鼻子添到娃娃的两条眉毛间了!“美人痣!”“美人痣!”大家高叫着。后来,同学们有的把鼻子添到娃娃口中,有的添到下巴上,还有的把鼻子添到娃娃耳朵里了。教室里笑声不断。今天我们真高兴!添鼻子$湖北省襄樊市建…  相似文献   

5.
徐洁 《今日教育》2007,(2):10-10
娃娃家里,“爸爸”在做饭,“妈妈”在抱娃娃,“小客人”正在有礼貌地做客,一派温馨景象……不一会儿,又有人进来了,由于角色和位置都没有了,他们游戏时就没有实质的事情可以做,于是,他们不断骚扰“爸爸”、“妈妈”和“小客人”,最后,娃娃家里乱成了一片。  相似文献   

6.
黎明时分,太阳娃娃在云层上睡觉,她翻了一个身,滚落了下来,掉在了山公公的头上。山公公觉得头顶上很烫很烫,摸了摸,他大惊失色:“不得了,是太阳娃娃!”太阳娃娃揉揉双眼,惊奇地叫起来:“啊?我怎么掉下来了?”她忙对山公公说:“山公公,你能把我送回天上去吗?”山公公为难地说:“我又不会飞,怎么能把你送上去呢?”太阳娃娃说:“没关系,你只要把我高高举起就行了。”山公公就用自己那具有神奇力量的双手托起太阳娃娃。于是,太阳娃娃就越升越高。山公公和太阳娃娃$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永中二小二(3)班@陈衍  相似文献   

7.
蛋糕云     
秋风娃娃和小兔妮妮是一对好朋友。每当绿树妈妈开始换金灿灿的黄衣时,秋风娃娃都会鼓起大嘴“呼啦啦!呼啦啦”地为山谷里的妮妮吹来香香的风。 这一天,秋风娃娃又为妮妮吹来了香风,可妮妮一脸的不高兴。秋风娃娃问:“妮妮,你怎么了?”妮妮嘟着嘴说:“明天是我的生日,可我没有生日蛋糕。”说完就哭了起来。秋风娃娃心想:我一定要送妮妮一只大蛋糕。  相似文献   

8.
痒娃娃     
野军  野军  野军 《山东教育》2004,(5):112-112
鼠妹妹在外面玩,看见了一个毛茸茸的“小小老鼠”:“咦?一个鼠娃娃!”她抱起了“鼠娃娃”,可高兴了:“嘻嘻,我做妈妈啦!”  相似文献   

9.
《求学》2023,(1):59-60
<正>改娃师,月赚4万?盲盒娃娃、玲娜贝儿的走红,将“娃圈”这个小众的圈子带到大众的视线里。所谓“娃圈”就是指具有收藏和观赏玩偶娃娃这一爱好的人群的圈子。在娃圈,娃爸娃妈们一般很少说购买娃娃,通常都用“接娃”或者“领养”来替代。在接到娃娃后,他们通常都会以“儿子”“女儿”等称谓来建立娃娃与自己的心理联系。“接娃”远不是结束,想要自家“娃”长得好看,后续还需在妆面、衣服、发型等方面下功夫,由此也衍生出新的职业,例如专门给娃娃改妆整容的改娃师。  相似文献   

10.
读书时,由于个子瘦小,又颇爱玩耍,同学们戏称我为"娃娃"转眼间,老同学们眼中的"娃娃"已变成了"孩子王",幸福地做起了一群山里娃的"头儿".  相似文献   

11.
镜头一:区域活动刚开始,“娃娃餐厅”的人数就已经满了,可XX还是很想进去。教师走过来说:“这里的人已经满了。你到别的区去玩吧!”XX不肯走,教师就半推半拉地将他拖到手工区,许诺下次一定让他到“娃娃餐厅”玩。XX坐在手工区里,索然无味地拿着剪刀,眼睛不时地往“娃娃餐厅”里瞟……  相似文献   

12.
大树妈妈     
大树妈妈,喜欢娃娃。小鸟说:“我来当你娃娃,给你唱歌。”大树妈妈说:“好哇,好哇!”松鼠说:“我来当你娃娃,给你跳舞。”大树妈妈说:“好啊,好啊。”小星星说:“我来当你娃娃,晚上陪伴你说说话。”大树妈妈说:“好啊,好啊!”大树妈妈有了很多娃娃,小鸟娃娃,松鼠娃娃,星星娃娃,还有许多许多树叶娃娃。大树妈妈给娃娃讲故事,娃娃们给大树妈妈唱歌,跳舞,说着悄悄话。  相似文献   

13.
时下,“足球要从娃娃抓起”、“英语要从娃娃抓起”、“普法要从娃娃抓起”之类的口号频频见诸各种传媒。听得多,看得多,人们自然就陷入了一个思维的定势:××要从娃娃抓起。在不少人的心目中,仿佛许多成人做不好、做不到的事情,只要“从娃娃抓起”,也即从儿童的早期开始教育或训练,就自然而然地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钥匙。在大家趋于认同的情况下,我们迫切需要对它多问几个为什么,这一做法的心理学、教育学依据何在?它就真的那么灵验和管用吗?我们试着来寻找一下“××要从娃娃抓起”的心理学、教育学依据。在这一口号中有一个很鲜…  相似文献   

14.
黄娅 《今日教育》2006,(2):23-23
下午游戏活动时间时,我班幼儿正在玩“扮家家”的游戏.我也走到孩子们身边想和她们一起玩游戏。可是我刚走过去就见到尧尧小朋友将玩具娃娃的头“取”了下来.然后将娃娃放在桌子上又拿起旁边的餐具玩了起来。我见尧尧没有理会娃娃就问:你在做什么呢?尧尧说:“我在给娃娃做饭。”“你的娃娃呢?”她好像意识到了什么。她难过的看着娃娃说:“他的头和身子不小心分开了,他生病了。”我又问:“尧尧.你说怎么办呀?”她看着玩具娃娃很难为情的说:“我把她送医院吧?”  相似文献   

15.
华卉 《山东教育》2002,(9):38-38
小班的时候,只要问问孩子们你最喜欢什么活动区,绝大多数孩子准会说娃娃家,可自上中班后,孩子们去娃娃家的次数明显减少了,而且玩的兴趣也没有以前那么高涨。是不是娃娃家里的玩具孩子们玩够了?于是,业余时间我用布缝制了一些包子、饺子、烧麦,用海棉做了一些大饼、薯条、香肠等,把它们投放到娃娃家。孩子们新鲜了几天又没了兴趣,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百思不得其解。还是问问孩子们吧。午睡起床后,我边给小女孩梳头边和孩子们聊天。“小朋友,你们喜欢娃娃家吗?如果不喜欢咱就把它换成别的区。”“我们喜欢。”“喜欢?”“可…  相似文献   

16.
徐兰 《早期教育》2006,(7):20-20
为了丰富娃娃家的游戏内容,我们特地制作了“洗衣机”“饮水机”“微波炉”等。但在游戏时,我发现孩子们对“洗衣机”“饮水机”比较感兴趣,而那台“微波炉”却连着两天无人问津。今天我就以“客人”的身分参与到了娃娃家的游戏中。  相似文献   

17.
丛敏 《幼儿教育》2004,(6):21-21
“娃娃家”的活动场地从室内搬到了室外,吸引了大量的幼儿。齐齐爱动脑筋但年龄偏小,他非常想加入“娃娃家”游戏,我对他进行了近一个星期的观察。  相似文献   

18.
窗外,风娃娃和雨娃娃你追我赶,玩得好热闹,胖娃看得心里痒痒的。后来,他实在忍不住了,撑起一把小花伞,跑了出去。“风娃娃,雨蛙娃,我来了!我们一起玩,好吗?”“呼——”风娃娃跑过来,一下掀开了小花伞。“唰——”雨娃娃跑过来,浇了胖娃一脸细细的雨丝。“哈哈哈,真好玩。”胖娃一边咯咯地笑,一边和风娃娃、雨娃娃一起玩起来。玩了一会,胖娃提议:“我们捉迷藏好吗?”“好哇!好哇!”一转眼,风娃娃和雨娃娃就不见了。他们都躲到哪里去了?胖娃瞪大眼四处找啊找。“哗啦,哗啦——”树叶在鼓掌。“找到了!找到了,风娃娃躲在花坛里!”风娃娃只好认输了。  相似文献   

19.
冬天的田野边,站着一个漂亮的雪娃娃。红萝卜是它尖尖的鼻子,还有人给它围上毛巾,戴上粉红的帽子。雪娃娃的手中,拿着一支长扫帚,这可不是普通的扫帚,而是风法师送给雪娃娃的魔扫帚,可神奇了。雪娃娃拿着魔扫帚一挥,说:“让雪下得更大些吧。”真的,雪片像鹅毛般纷纷扬扬地漫天飞舞。穿着银色外衣的大槐树对雪娃娃说:“孩子,尽情玩吧,等春天到了,太阳出来了,你就将融化消失了。”雪娃娃一听急了,鼻子一耸,边挥动魔扫帚边说:“我要让春天永远不到来,我不想融化,也不想离开这世界。”从那以后,整天都是北风吹,雪花飘,再…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有关散居儿童的教养问题,我们招收了一批孩子随班活动。“娃娃家”是他们最喜欢的活动区域。在两个“娃娃家”里,孩子们互不认识,相互之间基本没有交往。由于操便相应减少了。这样的安排带来了一些问题:孩子们为了一只碗、一把勺子而争抢,他们互不相让,都想喂娃娃吃饭,可又都不愿意跑到另一个“娃娃家”去玩,“娃娃家”里因而常常传出哭闹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及时作了调整,把两个“娃娃家”合并成一个大“娃娃家”。这下,“家”变宽敞了,操作材料丰富了,孩子们在这个新的“娃娃家”里玩得更尽兴了,出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游戏情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