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忠 《云南教育》2003,(2):20-21
语文学科的性质是长期争论的话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实践证明,注重人文、走向生活,努力在“人文—生活”的结合上下功夫,既有利于开发心智、操练技能,又有利于培养性情、塑造人格,这是我国语文教育成功的途径。一、语文教学倡导“人文—生活”有机结合的意义在知识经济时代,语文教学倡导“人文—生活”的有机结合对充分开发学生创造潜能,培养热爱生活,热爱真理的诚信、正直、高尚的世纪新人意义重大。首先,从人文性说,学校既是知识教育的基地,更是精神教育的圣地…  相似文献   

2.
蔡鹏 《考试周刊》2007,(18):63-64
传统的高职英语教学单纯强调语言的工具性,而忽视了其思想性和人文性。本文从人文教育的起源、内涵及其重要性等方面进行论述,提出了在高职教学中探索人文教育的三条途径。  相似文献   

3.
徐娴琳 《考试周刊》2012,(81):45-45
思想是文章的灵魂,一段语言形式就是一个生命形式.就是一个存在的世界。“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两个人,两首词,一苦,一笑;一愁,一俏;一悲,一乐。同样的梅花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内涵.这就是不同的世界,不同的生命形式。小学语文反复强调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人文性是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思想性是人文性的核心.小学语文教学三维目标中的“培养学生爱……的情感”就是思想性的渗透。  相似文献   

4.
一、从新课程改革角度认识人文价值教育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之一,就是旗帜鲜明地倡导入文价值教育。培养人文素养的核心是关注入文精神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新教材内容不仅符合儿童年龄特点、新颖有趣、贴近学生生活,而且有较强的人文性、思想性。入文价值教育主张人类有五大人文价值:真理、善行、和平、仁爱以及仁慈(或非暴力),这五种人文价值与人们日常的衣食住行、生命活动等息息相关,与我国新课程改革“人文精神教育”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5.
“双减”政策的实施指向了全面育人的作业变革,历史学科作业是历史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历史学科作业进行变革,不仅有利于发挥历史学科思想性、人文性的特点与促进“双减”政策的落地,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当对作业变革进行深入思考,通过控量减负、分层布置、多样化作业形式等途径对历史作业进行变革,以达到作业的育人功能与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学校教育中,实施德育的主要途径是教学,德育渗透的主渠道是课堂。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和思想性,所以语文课堂上的德育渗透的实际效果往往超过其他学科,这是由于语文教学贯彻“文道统一”的教学原则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徐炜 《中学文科》2006,(11):4-5
本文通过具体阐释语文的“人文性”特质,从语文教学这个角度,分析了语文教学人文性缺失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探寻人文教育的基本途径,以及在具体语文教学中应用。  相似文献   

8.
要使孩子成为有知识、有理想、能做事、健康活泼有用的人,基础教育的课程设置以及教材内容就应当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课程标准、教材内容、教学方法、评价过程的科学性、实用性和人文性等等。什么是人文性?《辞海》的解释是:“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语出《易·贲》: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性”包含思想性、情感性,也包容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我国古代圣贤教育思想就具有人文性。孔子云:“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对人的习惯养成…  相似文献   

9.
思想性是人文性的核心,这是人文性的固有之意。《辞海》对“人文”的解释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语出《易·贲》: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是相对“天文”而言的,是教化天下的,凡是人类的各种文化都可以用“人文”涵盖。它包含思想性、情感性,也包含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毋庸讳言,思想性是教化天下的主要内容,是使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核心的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而思想性作为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属性,恰恰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对接点,并完全融入二者之中。面对今天的语文新课改,作者认为语文教育要做到培育学生文化知识与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