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哈代的小说中大自然是不可避免的象征性背景,而女性则是他持续不断又极为重要的创作灵感。他的笔下的妇女和自然是紧密相连,和谐共存的。他通常以自然来反映女性的生存状态,烘托女性形象;同时以女性的悲剧表达对逝去自然的痛心。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哈代的作品,更能体现生态与女性的关系,从而揭示哈代的生态女性观。  相似文献   

2.
女性悲剧中的男性角色王志中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有数不胜数的描绘女性悲剧命运的作品存在.这些作品为我们刻画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悲剧性女性形象:欧里庇得斯笔下的美狄亚,莎士比亚笔下的苔丝德蒙娜,雨果笔下的爱斯美拉尔达,哈代笔下的苔丝,托尔斯泰笔下...  相似文献   

3.
以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为视角,对哈代笔下的女主人公苔丝的悲剧进行思考。通过对小说文本进行解读,认为女性与自然具有相互融合性,二者均与男性相对立,而且都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经济扩张过程中的受害者,是男性扩张和侵犯的对象。苔丝的悲剧既是她个人的悲剧,也是女性的悲剧,同时也是自然界的悲剧。  相似文献   

4.
常静 《文教资料》2007,(35):39-41
哈代是英国文学中具有深远影响的作家,在他的大部分作品中构建了一个以女性为中心的叙事结构。而他笔下的女性都笼罩着浓郁的悲剧色彩。悲剧女性身后隐藏的并非是作者特殊的世界观,而是个人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的矛盾冲突。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悲剧就是必然的。哈代通过小说中女性的悲剧对现实、伦理、道德进行严厉的抨击。  相似文献   

5.
哈代笔下的苔丝被认为是英国学史上塑造最成功的女性人物。苔丝同时具有传统女性和新女性的特征。苔丝的悲剧,实际上是男权社会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6.
英国19世纪伟大作家哈代与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沈从文,以高超的技艺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独具魅力的女性形象。她们有着蓬勃的生命力,有着率真的自然天性,有着相似的悲剧命运,但由于他们的历史背景、人文环境、创作理念、思维方式各不相同,两人笔下的女性也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  相似文献   

7.
哈代悲剧小说的美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代是十九世纪末英国著名的小说家。他以其创造性的“环境与性格小说”丰富了悲剧美学 ,他笔下的人物大多以其震撼人心灵的悲剧显示出不同的美学品格。本文以哈代悲剧小说中不同的主人公为例 ,探讨哈代悲剧小说的美学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8.
哈代的"威塞克斯小说"的乡间景象与鲜明的女性形象是他创作的典型特点。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解读他的第一部经典悲剧《还乡》,能够更清晰地看到作家视野中自然与人特别是与女性的微妙关系以及女性命运与自然命运的关联,并深刻感受到哈代深切的生态和女性关怀。  相似文献   

9.
哈代了解自然、酷爱自然。他笔下的自然与人的感情息息相通,仿佛具有人的品性。长篇小说中,情节结构、背景和细节的象征意义都是由富于诗情画意的自然承担的,诗性自然是哈代的象征品质。  相似文献   

10.
在哈代描绘的女性画廊里.苔丝是唯一理想化了的“美”的艺术典型。她敢于自我牺牲.勇于自我反抗,热爱美好生活,纯真善良,质朴自然。然而.她的一生却是压迫和暴力的牺牲品,是痛苦命运捉弄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通过对苔丝悲剧命运的措写,哈代揭示了深刻的社会批判主题。  相似文献   

11.
屈原的悲剧带有必然性质已经在古今视域融合中被人们广泛地接受和认同。从阐释学的角度讲,屈原的悲剧实质是一种存在悲剧。他用个体存在的毁灭作为代价向人们揭示了生命内部所有的尖锐性、复杂性、荒谬性,以及生命存有的整个重负。究其根源,屈原准宗教性的知性思维方式与他悲剧的诞生不无关系。所以,更深层次地解读屈原带有意志性质的存在悲剧还应从他"国身通一"的思维切入,以屈原独特的世界观和价值关怀为视角,才更有利于对屈原的悲剧作出人性的解读。  相似文献   

12.
意志自由与责任承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方民族是个理性的民族,苏格拉底通过自己的悲剧使理性成了西方人生活的普遍原则,在经过中世纪的冬眠后,理性开始了塑造人类社会和自然世界的浩大工程,理性和知识成了“力”的代名词,人类借助理性和知识开始了探索和征服世界的艰苦战役,但人在展现自身“质”的丰富性而对自然进行随心所欲的征服时,自然却施暴力于人类并导向非人化的虚无,人性的复归在于担当起命定的生命重量。  相似文献   

13.
尼采是西方现代人本主义哲学的开创者之一,也是最早揭示科学局限性的代表人物之一。尼采崇尚悲剧却不悲观,在他看来,本质痛苦的世界意志有着永恒创造的快乐,悲剧中蕴含着能拯救德国文化的酒神精神。尼采既否定了叔本华式的悲观主义,也否定了表面上肯定人生、实际上否定人生的乐观主义,主张用审美的眼光关照人生,对压抑人性的理性主义进行批判,并预言在现代文化的废墟上,悲剧定会重生。  相似文献   

14.
刘泽江 《唐山学院学报》2005,18(3):33-34,67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不仅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对抗,更多的则是从悲剧性的视角去审视和表现人类的生存、命运与环境的冲突。作家用他的世界观对人类进行了人道主义的审视、评价与批判,潜藏着作家对自然、人类、社会诸种关系的深沉忧患和哲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5.
对于哈姆雷特的悲剧,历来说法不一,但若从原初文本入手,紧扣主人公在剧中的表现,我们不难看出,哈姆雷特悲剧的根源乃在其自身,是其自身性格的缺陷所造成的。哈姆雷特聪明过人而又迂腐可笑,理性节制而又不乏感情用事。这截然相反的性格竟统一在他一个人身上,而最终也正是这一性格的缺陷将他定格在古今中外悲剧人物的长廊里。  相似文献   

16.
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以描写具有典型性和必然性的悲剧为主要特征,其中女主人公苔丝完整、突出地反映了作者的悲剧观。哈代的悲剧观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悲剧的审美价值在于其必然性和彻底性,性格与环境、意志与命运是构成悲剧性的两对基本要素,弱小人物受难是悲剧的主要内容和描写对象。哈代通过苔丝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对悲剧的艺术价值、审美深度和社会意义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从身份诉求与确认的角度,分析了汪宣理想的社会身份和现实社会身份诉求的落空,以及家庭身份诉求的失败,使之成为一个身份无所归依的尴尬和悲剧形象,并窥察身份压抑和身份焦虑给他的性格和心理造成的影响,探索汪宣的悲剧原因和形象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诗化意识本身并没有直接导致哈姆雷特的悲剧,但却赋予了他独特的生存状态和世界观,进而影响了他在命运面前的选择。深入探索诗化意识在哈姆雷特悲剧中的意义,是理解整部作品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悲剧是诗艺的高峰。词作为诗歌的一员,最适合表现主体的悲剧审美体验。半塘词正是王鹏运悲剧人生的写照,是其国忧家难的悲歌。他生活在"天地日流血"的晚清时期,亘古未有的变乱,国家的败亡形成了浓烈的时代悲剧氛围;命乖运蹇的遭际更增添了人生的悲剧性。悲剧性时代和人生化育了他的审美心态,形成了观照世事人生的悲剧情感积淀,释放在词中,主要体现为睠怀君国,失志不遇、感逝伤离、羁旅怀乡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