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研究5.12地震所致慢性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青少年的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使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对83例慢性创伤后应激障碍青少年的焦虑状况进行测查,并使用应付方式问卷及苦恼表露指数量表对二者与焦虑的关系及影响力进行研究;结果慢性创伤后应激障碍青少年的焦虑症状与应付方式量表的自责及苦恼表露指数存在显著相关(P<0.01),特质焦虑和应付方式的合理化存在显著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后发现,苦恼表露指数及应付方式的自责因子对焦虑的解释贡献率达15.0%;结论慢性创伤后应激障碍青少年需增加其对他人的苦恼表露,同时对地震这一负性生活事件也应避免采用消极的应付方式(如自责、退避等)去面对从而逐渐降低其焦虑等不良心身反应。  相似文献   

2.
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创伤后应激障碍临床筛检表(PCL-C)对参加过甘肃舟曲泥石流救灾的医护工作者进行调查。研究泥石流灾后15个月一线医护工作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生率、症状分布及其相关因素。结果表明,灾后15个月PTSD检出率为63.5%,男性显著高于女性;感受到生命危险的医护工作者,其阳性检出率更高,而能得到家人理解与支持的医护工作者,其阳性检出率较低;存在PTSD症状的医护工作者身心健康状况明显处于高应激状态;抑郁、家庭财产损失程度、有无家人支持这三个变量是灾后一线医护工作者PTSD检出率增高的影响因素。研究认为,灾后15个月一线医护工作者依然存在较高的PTSD症状,且PTSD的发生具有可预测性,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文章探讨了儿童灾难后心理应激状态下出现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分析了不同灾难下儿童经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和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表现,并对经历地震的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干预提出一些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出现与创伤事件发生前后的社会性因素密切相关.本文从人际创伤与社会支持两个方面,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社会性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广州初中生经历创伤事件情况和创伤水平。方法:采用创伤事件终身经历问卷-学生版(LIET-S)和创伤后症状自评量表(CROPS),以越秀区某中学为例,对该校初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1)学生经历最多的创伤事件前三位是家庭成员住院(生病或受伤)、目睹过他人受伤和家庭中有人去世。(2)学生中受过创伤且现在仍保持创伤后症状的学生为79人,检出率14.2%,其中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三个年级的检出人数百分比分别为8.3%、15.9%、18.8%。结论:筛查出经历创伤且现在仍有创伤症状的学生,可以了解学生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潜在可能性,为今后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
地震、车祸等突发性、灾难性事件发生后,幸存者容易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严重威胁到他们的心理健康。对于身心发育尚不成熟的受灾儿童而言,PTSD更会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因此,识别汶川大地震中受灾儿童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并及时进行心理干预,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邓扬  李辉 《考试周刊》2009,(13):239-240
“5·12”地震发生后,地震救援人员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到心理学学者的广泛关注。创伤后应激障碍作为灾难事件所导致的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是灾后心理干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文章总结了近年来灾难救援人员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以期为地震救援人员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及干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与自我意识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舟曲县59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有效问卷591份。结果:女生在PCL-C量表上的平均得分极其显著地高于男生平均得分;在PTSD筛查阴性组,女生平均分显著高于男生平均分,且高于全体平均分;女生反复出现再体验、情感麻木回避与高警觉症状的严重程度都显著高于男生;自我意识量表总分和行为、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四个分量表分在PTSD筛查阳性组和PTSD筛查阴性组得分之间均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结论:培养积极的自我意识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预防与治疗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使用焦虑敏感指数第三版、冗思反应量表、简版儿童创伤后认知问卷以及儿童版事件影响量表对390名青少年进行调查,探讨焦虑敏感与青少年创伤后应激症状的关系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焦虑敏感能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创伤后应激症状;(2)冗思和创伤后认知在焦虑敏感和青少年创伤后应激症状间的中介作用显著,且这一中介效应包含三条中介路径,即冗思、创伤后认知的单独中介以及冗思—创伤后认知的链式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焦虑敏感可以通过冗思和创伤后认知的中介作用对青少年创伤后应激症状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地震灾区中小学教师心理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地震极重灾区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科学把握灾害对教师造成的心理创伤程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援助,根据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诊断标准,用改编的PTSD问卷对十个极重灾区的310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灾区教师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持续警觉性、长期回避与创伤有关的刺激指标上症状明显,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退状态较为严重.对此应从提高认识、建全机制、分层进行、全员培训、改善生活工作条件等方面入手,开展心理援助,重建教师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