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是指:由于身体上处于弱势的原因而导致其在进行体育运动时相对于普通学生处于一种不利地位的大学生群体,其"弱势"突出表现在身患残疾或患有不宜参加剧烈性运动的疾病以及体质虚弱。目前,高校保健体育班学生群体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5,(72):111-112
为探讨"适应体育"对运动弱势大学生体质影响,作者选取某高校部分运动弱势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进行12周"适应体育"教学进行干预,测定并比较实验前后两组被试的身体素质相应指标。结果表明,实验组实验后、前相关比,男、女生身体素质均有所提高,且除握力外,其他指标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P<0.001),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男、女生身体素质均有所提高,且除握力外,其他指标呈显著性差异(P<0.05、P<0.001),肺活量、50米、800米和1000米等指标变化尤为明显。因此,采用"适应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体育学习和锻炼可以提高运动弱势学生身体素质。针对运动弱势群体,此教学模式要比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更有效。  相似文献   

3.
女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是指由于先天或者是后天原因,在体育活动或比赛等方面处于不利或比较劣势的群体。造成女大学生体育弱势除了女性先天的生理原因外,现行教学体制下的学业压力以及体育课教学内容难度较大等也是极为重要的因素。针对女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应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4.
关于大学生群体的分类研究中.“弱势群体”是研究最多的,其实在大学生群体中除了传统的“弱势群体”需要重点关注外,因“学业阶段”和“成长环境”不同而处于相对弱势的群体也需要重点关注。从这个角度来讲,大学生中的重点人群指因为自身、家庭、社会、学校等原因引发思想、心理、行为等方面的异化而处于弱势地位.需要学校及其教育者给予重点关注和帮扶的学生群体。  相似文献   

5.
在中学体育教学实践中,一些学生体育意识淡薄,体育技能较差,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发展水平明显处于弱势,难以完成正常的体育学习任务,给体育教学造成一定的障碍,这些学生可暂被称为“体育弱势群体”。在教学中,这些学生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应该特别关注这个群体,采取科学的对策以提高他们的运动水平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弱势群体”心理症结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生“弱势群体”是指在高等教育、教学和生活中处于弱势的学生群体,这里的弱势是一个比较相对的概念,包括能力弱势、心理弱势、经济弱势等。本文着重讨论了对“弱势群体”的心理结症的转化途径与方法,使他们尽快地摆脱这种困境,适应新的生活,做一名生活的强者。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弱势群体特征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湖南省13所高校1467名大学生进行的调查发现,大学生弱势群体与非弱势群体在经济状况、适应状况、师生关系、家庭关系、学校关系、同伴关系、学习负担、学习状况、心理素质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自认弱势大学生群体之间有年级差异和生源差异;经济因素、学习因素和学校关系因素,是引起大学生自我认知为弱势的重要原因;存在家庭-经济弱势、人际-心理弱势、学校处境弱势和经济-学习弱势四种类型。因此,在寻求大学生弱势群体救助对策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差异,建立包括经济支持、心理与学习指导、人际关系调节、就业指导等多方面的综合救助体系,以切实保障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苏结 《教师》2020,(6):96-98
体育弱势群体是指在体育活动中,由于身体机能、运动兴趣等不足,难以达到评价标准的相对薄弱的学生群体。文章通过查阅文献、调查问卷、数据统计等方法,对福州市区初中体育弱势学生群体现状进行大数据分析,并提出几点教育策略建议,期望能促进福州市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公平,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进而养成终身体育习惯。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大学生弱势群体界定出发,认为做好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为高校和谐校园建设提供新的动力源泉、充实新的和谐理念,为此,需要强化"五个教育",充实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建立"五个制度",完善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  相似文献   

10.
论中、小学弱势学生群体的体育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从阐述中、小学弱势学生群体体育教育的意义入手,对弱势学生群体体育教育的涵义进行了阐释,并提出了适应性体育的概念。以此为基点,笔者认为适应性体育课程的开展形式与内容应该符合中、小学弱势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实施个性化教育,区别对待。最后,提出教学原则:适应性、安全性、情感沟通与激发兴趣等原则。  相似文献   

11.
王敏  董运青 《文教资料》2010,(3):230-232
高校弱势学生群体的存在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在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类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特征,把握其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出有针对性地做好大学生弱势群体工作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自我认知视角的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弱势群体的主要成因包括经济状况、学校适应、学校关系、学习状况和学习压力;大学生弱势群体可以划分为人际关系弱势、学习弱势、经济弱势和学校适应弱势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13.
文章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黑龙江省普通高等院校的弱势群体的体育教学进行调查研究。认为:黑龙江高校体育弱势学生主要包括特殊疾病者、身患残疾者、身体肥胖者、体质虚弱者和疾病恢复期等5种类型,约占全体学生总人数的0.14%;为弱势学生开设的保健课程在教学目标、内容、组织形式及评价上不符合学生的需求;体育运动的场地及器材数量不能满足学生的运动特点,导致弱势学生体育得不到有效保障。因此,提出调整课程设置、改革课程结构和完善器材数量及类型等对策,为黑龙江省高校弱势学生体育教学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运用情绪干预方法,对44名体育弱势的中学生进行1年的教学实践,测定其身心变化,探讨情绪干预方法对体育弱势群体的身心影响,结果表明:经过1学年的干预,这部分学生已基本摆脱体育弱势的阴影,在运动能力、自我评价、身体状况、成就感等方面差异显著,心理健康水平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弱势群体具有不同于其他弱势群体的特点与表现。今天的教育者应当正视目前大学校园中存在的不同类型的弱势学生群体,深入考察出现的原因,并提出积极的有建设性的救助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在学校场域中存在着因为各种原因形成的在教育资源分配方面处于弱势地位的学生群体.学校教育通过教育分流、教育过程中的贴标签行为以及课程内容编码方式的筛选等环节促成了学生弱势群体的生成.关爱学生弱势群体不仅彰显了学校教育的道德意蕴,也符合社会繁荣稳定的需要.从社会契约的角度看,关爱学生弱势群体更是学校教育应该承担的义务.  相似文献   

17.
一、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界定和类型 大学生弱势群体是指在大学生群体中教育资源占有少,能力素质相对较低,心理相对较弱,在教育资源分配和社会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生存状态与社会主流相对脱节的群体.  相似文献   

18.
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文献资料法,对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的体育态度、兴趣以及体育锻炼行为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体育弱势群体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良好,体育兴趣一般,体育弱势群体参加体育锻炼的行为与他们的体育兴趣显著相关.提高体育弱势群体的健身意识必须激发和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并提出了培养这部分学生对体育锻炼兴趣的有效方法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廖立敏  刘富良 《文教资料》2009,(10):215-216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因此更需关注女大学生、贫困生、生理和心理缺陷学生、专科生等就业弱势群体的就业求职.应从社会、高校、大学生自身三方面着手,共同努力,帮扶弱势大学生群体就业.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改变和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中出现了大学生心理弱势群体。针对此群体在学生中精心选拔培训朋辈咨询员,发挥朋辈咨询员与心理弱势学生经历相似、年龄相仿的优势,有计划地实施对心理弱势群体的转化,并建立指导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