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容:借助熵值法和泰尔指数法,构建了省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各省创新能力做了定量测评,以此分析界定了河南省创新能力在全国的地位。量化分析结果显示:上世纪90年代以前,河南省创新能力在全国处于第17-18位;90年代以后,河南省创新能力逐步攀升,2017年已升至全国的第9-10位。进一步提升河南省整体创新能力,应针对企业创设“省(市、县)长发明创造奖”,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挖掘高校老校区资源,创办“985高校研究生院河南分院”,为河南创新培养后备人才。打造更多中部舒适宜居城市,吸引青年英俊来河南定居等。  相似文献   

2.
河南地方高校科技创新的区域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地方高校在科技创新过程中,依托地缘优势,创造出了许多区域特色.河南农业大学成功组织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探索出"课题 基地 公司 农户"的示范推广模式;郑州大学坚持"以服务求生存,以贡献求发展"的现代办学理念,构建"企业-学校-院系(研究所)-课题组"产学研链条;河南高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工程",建立"学科带头人 创新团队"的人才队伍,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3.
以2018年我国30个省份及其对应的280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利用分层线性模型分析省域层面、地级市层面的因素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地级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地级市创新能力的差异中有57.6%可以由省域层面的影响因素解释;地级市自身的经济水平、产业结构、R&D经费支出可以提升其创新能力;省域层面的财政科技支出对其下辖地级市创新能力有正向影响,其他省域层面因素与地级市层面因素存在交互效应。  相似文献   

4.
基于省域农业科技创新特征与内涵及省域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概念的界定,从农业科技创新支撑要素、投入要素和产出要素3个方面构建省域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2008-2017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省域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但能力水平总体偏低;地区差距较大,且排名呈现"...  相似文献   

5.
《云南科技管理》2015,(6):18-21
创新是推动一个地区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根据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发布的年度报告,2014年,云南在全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中的排位提升了4位,区域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但是云南区域创新能力在全国的排位总体仍然比较靠后,创新投入不足、产业结构落后、环境指标下滑,成为制约云南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突出"短板"。针对这些短板,云南省需要采取深入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企业转型升级和对外科技合作交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措施来提高区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3—2012年面板统计数据,分析区域创新能力指标值及其基尼系数变化,发现期间我国省域创新能力差距明显且存在扩大趋势;探讨区域创新能力差异的影响因素,选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FEM)建立回归方程,应用截面加权广义最小二乘法(CSW-GLS)估计法确定模型参数,基于该模型应用Shapley分解法计算、分析各种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对创新能力差异的贡献度,据此提出缩小省域间创新能力差距宜以增加创新滞后地区科技人才储备为重,其次考虑大力推进创新滞后地区市场化程度,其他影响因素的优化为再次。  相似文献   

7.
中国省域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基于绿色发展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绿色发展视角,运用熵值法对近年来全国及各省域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进行测度评价。结果显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及各组成要素整体呈上升趋势;各省区市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整体不高且发展不平衡,东部省区市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普遍强于中西部省区市;农业绿色发展存在较大的省域差异,西部大部分省区市在环境友好和资源利用方面优于东部省区市,科技创新对全国尤其是东部省区市农业绿色发展的支撑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寻求对外合作已经成为许多企业旨在提升企业绩效的重要战略举措,目前鲜有文献分析不同类型合作伙伴对企业创新能力和组织绩效的影响。利用浙江省119家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数据,实证分析了企业与同行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和供应商(客户)三种不同类型伙伴合作互动对企业创新能力和组织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与供应商(客户)合作互动对企业创新能力和组织绩效均有直接正向影响;与科研机构(高校)合作互动对企业创新能力有直接正向影响,对组织绩效无直接显著影响,但是会通过作用于企业创新能力继而间接对组织绩效产生积极影响;与同行企业的合作互动则对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组织绩效均无直接和间接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提高河南省科技人员创新能力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能力是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科技人员是创新的主力.河南省要增强综合实力,必须提高科技人员的创新能力.本文从创新资源、创新投入、创新转化和创新产出四个方面分析了河南科技人员面临的创新环境状况,认为应当建立针对科技人员的激励机制、重视创新能力及创新意识的教育培训、逐步完善政策法规环境、构建浓厚的创新文化氛围,加大政府资金资助力度以提升河南科技人员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应用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利用《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05~2006》有关数据和成果,对全国31个省域的创新能力进行综合排序和评价。结论显示,用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比加权评价的方法更具有客观性。  相似文献   

11.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技术创新的主体,在技术创新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当前,江西正处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纵深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的关键时期。江西从2014年开始连续6年实施"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推进计划",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并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推进江西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对江西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进行了综合分析,并结合江西实际,从系统观出发,就如何优化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夯实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体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赵德华  乔家君 《资源科学》2008,30(12):1923-1932
在工业经济支撑下,河南省巩义市于上世纪80年代跻身于全国百强县的行列。但是,随着村域经济的发展,村域主体(企业、农户等)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资源短缺,配置效率低,能源紧张问题突出,恶性竞争时有发生,已成为制约该市村域经济增长的瓶颈。本文在简述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借用生态学研究村域经济发展具有优越性,并结合ArcGIS技术对1994年~2006年间巩义市292个村域生态经济位的时空演化进行分析,认为村域经济在稳步向前发展的同时,呈现动态波动特征。针对村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产业结构重构、恶性竞争、资源要素配置不合理等问题,提出3点调控措施:实施错位经营战略;共同进化代替竞争排斥;开拓潜在生态位。  相似文献   

13.
正为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术带头人队伍建设,加速培养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大力增强高等学校原始性创新能力,持续提升高等学校的学术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河南省教育厅决定进一步加大"人才强校"工程建设力度,本着"整合资源,突出支持重点;规范管理,减少交叉重复;提高效益,强化学校配套;明确任务,加强绩效评价"的原则,整合原有"河南省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河南省高校杰出科研人才创新工程"和"河南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启动实施"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  相似文献   

14.
张春霞  张子方 《学会》2017,(4):37-39
<正>河南作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和现代农业大省,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近年来,河南省大力实施科教兴豫和人才强省战略,科技对经济社会的支撑日益明显。2008年,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在郑州举办,河南省政府分别与中国科协、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签订了合作协议,并配以相应的财政经费支持科技合作工作,开启了河南省院地科技合作新阶段(本文称为"省院合作")。近年来,中国工程院与河南省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5.
截止到2017年,日本共有2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2000—2017年,平均每年一位,被学者称为"井喷"现象。基于日本诺贝尔奖"井喷"现象,从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科技政策入手,分析了日本科技创新能力构建的演变及其构建机制。结果发现:(1)1949年的大学改革对日本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在90年代以后,推动作用减弱,企业接替大学成为推动日本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主要力量;(2)持续的科技经费投入是日本科技实力长期领先的根本动力;(3)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基础研究投入的不足,明显损害了日本科技进步的根基,企业开展的基础研究对此进行了一定的弥补;(4)产学官合作制度的建立是日本科技持续繁荣的重要平台;(5)日本的科学文化精神是科技高速发展的文化基因。  相似文献   

16.
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背景下,区域创新能力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在考虑空间因素的基础上,本文选取2005-2015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分析城市化、工业化发展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城市化、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已成为推动区域创新发展的源泉;在考虑城市化与工业化的交互作用时,城市化和工业化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效应有一定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网络嵌入对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以浙江省部分高校管理类研究生为样本的实证研究发现:研究生嵌入在以校外学术会议(论坛)、专家(学者)、虚拟学术交流圈组成的学术网络的程度越深,越容易提升其科研创新能力;研究生嵌入在以企业、行业协会、政府相关部门、第三方机构构成的实践网络的程度与其科研创新能力呈倒U型关系。本文据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资源基础、产出效益、环境建设三个层面构建了区域高校的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将指标的发展增量与序关系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提出了一种客观赋权方法及相应的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对中国31省域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分析,得出上海、北京、江苏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较好,海南、贵州、西藏等地区高校科技创新较落后的主要结论。另外,通过对省域高校科技创新模式的分析,得到全国高校科技创新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且省域之间发展差异较大等主要结论。  相似文献   

19.
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和DEA数据包络法,对广东与苏、浙、鲁三省国家级高新区的综合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广东创新型产业集群的综合创新能力优于其他三省,沿海四省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创新效率均有待提高;广东必须通过科技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集聚,构建和完善协同创新网络,完善科技服务体系等来增强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组织学习是企业持续创新能力的重要前因变量,持续创新能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探索企业双元学习(探索性学习和利用性学习)与可持续发展绩效之间的关系,基于组织学习理论、持续创新能力理论、可持续发展绩效理论、协同理论和权变理论,探究动态环境下双元学习及其互补性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的影响,以及持续创新能力在该影响中的中介作用.对来自江苏和河南的179份企业调查问卷所做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双元学习及其互补性正向影响持续创新能力,持续创新能力正向影响可持续发展绩效;持续创新能力在双元学习及其互补性对可持续发展绩效的影响中均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环境动态性既负向调节探索性学习和持续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也负向调节持续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得到的管理启示为:企业必须双元学习"双管齐下"才能获得良好的持续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绩效,重视提高持续创新能力,且在高环境动态性下更应该注重双元学习互补性对于可持续创新能力提升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