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技风》2021,(15)
当前众多高校开设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目标趋同,人才培养特色不明,人才培养质量良莠不齐。针对当前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本文以安徽建筑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从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等方面提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设举措以及实施效果。针对当前"新文科建设",从课堂教学革命、教育国际化、教学管理大数据、产学研协同育人等方面提出下一步建设构想。  相似文献   

2.
产业园建设是校企合作育人、产学研一体化的重要途径。产业园的创新发展有助于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育人质量、服务地方经济。在产城教融合视角下,产业园通过对接产业、优化专业设置、加强校企共建、构建产学研长效机制等实现高技能人才的协同培养。  相似文献   

3.
孟祥玲 《知识窗》2022,(12):99-101
推动专业教学改革,建立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是提升高等院校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助力区域产业与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基于新文科建设背景,聚焦课堂思政建设、教学方法创新、健全实训体系三个层面,明确经管类专业教学改革的大体方向,并围绕多主体协同、强化智库建设、实行跨界融合、践行科研育人等方面,探究政产学研复合育人体系的建构思路。  相似文献   

4.
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机制是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能力、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保障。从需求和产出角度,探讨了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准入制度、培养方案、学分认可、课程要求、教学质量管理、覆盖率和评价体系等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概念为切入点,立足于地方高校,从经济社会发展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规律等角度分析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视角下研究生培养的必要性;同时提出了"一多、两跨、三确定"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生培养机制的具体实施方案,为推进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生培养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新疆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建设现状的分析,探索科教结合、产学结合的新路径,进一步拓展协同育人的优势教育资源,促进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形成产学研密切合作的高层次协同育人和高水平协同创新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7.
在双一流建设大潮中,培养一流人才成为高校的主要任务。以长江大学为例,探讨产学研合作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坚持合作理论研究,提高合作育人价值认识,构建多样化合作育人模式,搭建合作育人科研与教学平台,建立协同育人有效管理制度,是保障合作育人质量提高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8.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国家创新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但是,我国目前产学研协同创新遇到了困境,未能顺利推进。许多参与主体缺乏对"协同"的深刻认识,在实施上手足无措。互惠性偏好理论的发展为产学研协同创新在"协同"上的突破指明了方向。演化博弈分析表明,在适当的市场条件下,互惠性偏好及演化可以实现产学研互惠性合作,实现对传统合作模式的超越,进而克服"协同"瓶颈,完成真正的"协同",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迈上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9.
产学研协同创新开启了产学研合作的2.0时代。面向区域产业发展视角,论文从法律制度、科技计划、创新政策、载体建设、中介组织、大学制度、中小企业创新等方面,对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实践进行了系统扫描。借鉴发达国家的典型经验,建议地方政府部门可以从创新模式选择、制度体系完善、研发基金调节、大学制度改革和中小企业创新支持等方面,为区域科技、教育、产业的协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0.
目前所有政府的决策部门都大力推荐了一种能够给高职教育的人才培育的协同创新模式,这种产学模式的改革给社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高职教育的这些产学运用协同体系中,协同育人是最关键的核心概念,而我国现在大部分高职教育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非常缺乏产学的协同育人效应。培养人才需要极力加强建设协同育人体系,打破传统的旧思想教育制度,必须体现整体性、政府主导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等高职教育的特点,充分发挥协同育人中各个特点所带来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1.
新文科背景下,基于演化博弈论,从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的角度,探讨不同条件下政府、企业与学研机构协同培育新文科人才联盟的稳定性。通过建立博弈理论模型,设置合作过程初始参数,并根据复制动态方程和演化稳定策略,分析不同策略对政产学研协同育人的影响以及在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下,政产学研协同育人过程中的收益对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条件设置会影响政产学研联盟的稳定性,政府应采取适当的约束机制如增设罚金和补贴等方式,以增强联盟的稳定性,从而使各主体获取更高的收益。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20,(6)
新的经济发展环境下,本科院校产学研结合发展即在人才建设和培养中,充分发挥学校、科研单位、企业等力量,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促进人才优势的提升。本文主要以"互联网+"新经济形态下,本科院校财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结合产学研合作协同培养专业人才的现状,探讨了具体的人才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3.
曾红梅 《知识窗》2023,(3):51-53
在新时代,社会对高校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关注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还非常注重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等。国家关于加强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美育教学工作改革的政策和文件,要求各高校加强美育教学改革,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加强实践探索,创建协同育人的美育工作模式,并制定协同育人模式考核评价机制和评价体系,有效发挥美育协同育人模式的作用和价值。基于此,文章探讨高职院校美育协同育人模式考核评价,分析当前高职院校美育协同育人工作的基本要求,并提出具体的考核评价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农科教育要深化产学研协作,创新人才培养方式,积极探索协同育人机制。新疆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高等教育发展尤其是新农科建设的新要求,成立了新疆新农科教育联盟,提供了农科育人机制新平台,制定了新农科教育联盟契约,为依规培养农科人才提供制度保障,确定了新农科教育联盟的工作机制,为农科人才高质量培养提供机制保障,在新农科教育联盟主体的选择上,采取理性最优的选择方式,选择涉农院校、涉农行业企业、涉科研院所、涉农政府主管部门四大主体协同育人,为新农科建设的改革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5.
《科技风》2020,(14)
以学科为依托,产学研结合,形成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是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概括了中外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的发展状况,总结了我院应用物理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  相似文献   

16.
针对南京农业大学探索并实践的"专家落户到田"、"科技大篷车"、"双百工程"、"专家工作站"及"政产学研金用协同创新"等模式进行分析,阐述该校与时俱进,创新农技推广服务多模式与机制,提出在农业现代化等"四化同步"发展新要求下,高校要以农技推广机构为主导,与多元涉农主体相结合,创建农科教结合、教科推一体、产学研紧密融合机制的大学科技推广综合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7.
培养技能型、创新型人才是应用型大学的主要任务。结合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产学研协同育人实践,分析应用型本科机电专业开展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发展的必要性,探析协同育人视角下的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探索提高应用型工程人才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在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8.
发展我国海洋特色的协同创新模式,是提高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广东、山东等海洋科技、经济发达地区,具有海洋特色的协同创新模式已现雏形。采用比较和举例等研究方法研究山东发展海洋特色协同创新的优势和具体实践,分析传统的海洋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及"十一五"以来协同创新模式的表现和发展变化,通过分析提出新经济形势下应从四个方面推动海洋特色的协同创新并提出政府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在国内外大力推行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的大背景下,首先分析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相关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探讨模块商与企业的协同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产学研背景下模块商的协同创新管理策略,其中构建模块商嵌入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型,分析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模块商的经营机制等。最后,结合国内某智能电视企业的协同创新实践验证本文理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创新提出全域经济及协同创新共同体理念,并基于联动理论思想,设计政用产学研全域协同育人O2O平台及其联动机制。研究分析了当前国内人才培养的市场供需矛盾及问题的成因,提出搭建协同育人O2O平台的构建思路、原则,并设计提出协同育人O2O平台模式,配套联动机制作为打通全域多元主体协同创新及人才培养的方法路径,激活并配套保障了全域经济及科技创新力可持续发展,具有理论价值与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