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中国学校体育》2021,(4):68-69
<正>"教会"是体育课堂的教学目标,"勤练"是学生掌握技能的途径,"常赛"是学生技能运用的平台。"教会"是"勤练"和"常赛"的基础;"勤练"巩固"教会"的技能;"常赛"反馈"教会"的效果。通过"勤练"提升的技能水平运用于"常赛","常赛"营造的运动氛围激励"勤练",三者相互促进。"教会、勤练、常赛"既可以在一节课中或某一个练习环节进行闭环设计,也可以突破课堂限制,着眼于校园体育活动的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2.
《中国学校体育》2021,(6):39-40
<正>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第四条明确提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体育课堂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完善竞赛体系3个方面聚焦"教会""勤练""常赛",促进体育教学质量提升。一、以体育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课前的"备"为前提,把握好课中"教""练""赛"的时间、负荷及组织,提高教学质量(一)基于教学质量提高,以课前的"备"为前提,聚焦"教会""勤练""常赛"备教材、  相似文献   

3.
"教会、勤练、常赛"是新时期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指出:"教会"是学校体育的目标,体育教师是"教会"的前提条件,场地器材是"教会"的物质基础,时间是"教会"的重要保障,教材是"教会"的重要载体;"勤练"是"教会"的重要途径,体育课是"勤练"的主阵地,要多法提高学生的学练时间和学练积极性,课外的"勤练"和校外的"勤练"是重要的补充;"常赛"是"勤练"的催化剂,也是评价"教会"程度的重要手段,要做到课课有比赛,人人有比赛,单项赛与综合赛相结合,群众性比赛和竞技性比赛相结合,让"赛"成为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中国学校体育》2021,(5):87-89
<正>学校以《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的"学练三个一"为依据,围绕"教会""勤练""常赛"开展各项学校体育工作。以"扎实练、别样评"作为阳光操场实践策略,结合课程内容创设多种大课间体育活动方法,以达到"勤练"的目的;通过全员运动会的"以赛促评",为学生提供"展示舞台",着力让每一名学生成为身心健康的阳光少年。  相似文献   

5.
田鹏 《中华武术》2023,(3):75-77
全面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理念,是新时代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就小学田径教学而言,“教会、勤练、常赛”是对田径课堂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和新的方法,是对田径教学“质”的一种根本性提升的要求。“教会”就是夯实田径运动坚实基础,“勤练”就是积累田径运动知识技能,“常赛”就是搭建田径运动展示舞台。因此体育教师要在“教、练、赛”三个方面下功夫实施小学田径教学,三个环节环环扣紧,构建科学高效的“教会、勤练、常赛”小学田径教学新模式,全面提高小学田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体育师友》2021,(3):14-16
教会是课堂教学的目的所在,要求教会学生多样融合的健康知识和层次清晰的运动技能;勤练是课堂教学效果的保障,要求学生课堂内外勤练技能,课中勤练保持合适的练习密度;常赛是课堂教学检验的途径,要求教师安排人人有比赛参加,课课有比赛安排。厘清"教会、勤练、常赛"三者与体育教学的逻辑关系,具体化体育教学的活动要求,优化体育教学。  相似文献   

7.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等文件相继提出“教会、勤练、常赛”概念,作为一线体育教师和学校体育工作者需要深刻理解其中内涵,认真研究实施策略。本文从“教会”到“慧教”、“勤练”到“乐练”、“常赛”到“悦赛”三个层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与阐述,以期对一线体育教学工作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8.
《中国学校体育》2020,(2):32-33
<正>当下,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练"与"赛(评)",或只注重了学生的"练"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与"赛(评)",从而导致了"学""练""赛(评)"脱节或分离,出现了体育课成"训练课"等不良现象,"教教材""轻能力"等弊端屡见不鲜。如何落实"教材三个一",实现"学、练、赛(评)"课堂教学实践的一致性,让学科核心素养能真正落实在课堂上,笔者结合2019年12月在浙江省温州乐清育英学校举行的温州市  相似文献   

9.
<正>《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理念中提出:落实“教会、勤练、常赛”要求,注重“学、练、赛”一体化教学[1]。常赛,即让比赛成为常态,其中不仅包括在体育课堂中常赛,还包括课余时间的体育比赛。课堂教学中的“常赛”是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具备的体育运动技能,合理设计课堂的比赛,由易至难,由简到繁,由单个技术到组合技术,可以是个人的比赛,也可以是小组的比赛。“常赛”的过程能进一步帮助学生掌握所学,也是检验学生学习阶段成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比赛过程中,体育教师能直观地观察学生的表现,并在之后的教学中做出针对性的教学调整,提高每个教学环节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正>作为一名普通体育教研员,笔者认真观看了来自河北、广东和广西3位优秀体育教师带来的精彩小学足球展示课。3位教师较好地呈现了当前小学学段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之一——"学、练、赛",做到了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去指导自己的教学。那么"学、练、赛"到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与价值?体育教师又该如何利用"学、练、赛"去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形成,并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培养?在此,笔者从以下3  相似文献   

11.
刘春华 《新体育》2024,(2):64-66
足球作为中学体育的必修内容,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但当前中学足球面临教学理念滞后、教学方法单调、教学目标不清、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这不利于素质教育的落实与课程改革的深入。“教会、勤练、常赛”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近年来该教学模式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体育教师应用在中学足球教学中。本文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了“教会、勤练、常赛”视域下中学足球的具体教学策略,希望对中学足球教学质量以及学生身体素质提升具有积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学校体育》2021,(8):38-39
<正>2021年6月23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纲要》),其中突出了"教学改革",特别是"教会、勤练、常赛"在《指导纲要》中的指导思想、改革内容、教学观念、教学过程、师资保障、督导评价部分均被提及,体现了"教会、勤练、常赛"在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程度。一、转变思想,让"教会、勤练、常赛"成为常态改革的前提是转变思想。近10年来,不少学校不仅开齐开足了体育课,还发展了体育特色,  相似文献   

13.
<正>《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理念”中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面向全体学生,落实‘教会、勤练、常赛’要求,注重‘学、练、赛’一体化教学。”针对一些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单一技术重复教学、比赛情境创设不真实等问题,如何实现“学、练、赛”一体化教学,让学生真正掌握1~2项运动技能,  相似文献   

14.
<正>根据本次研讨中呈现的全国各地学校学情和地域差异问题,笔者从学期初的调研与研讨、课堂教学及相关练习计划中的策略分析以及如何高效完成测试工作三方面进行如下总结。一、"研"——期初调研与研讨有利于体质测试项目顺利开展多数研讨教师的学校通过调研和研讨工作对学期初计划进行全方位统筹,给测试带来了更多的便利条件,充分考虑学生体能和体测项目的融合,根据各地不同情况制订相关评价指标,如开展达标运动会,制订勤练、常赛的有效教学手段等;在学期计划中,将大课间、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15.
<正>2017年12月28日,《中国学校体育》"草根争鸣"总第106期话题研讨"体育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分层教学"在辽宁省沈阳市举行,来自辽宁、山东、江苏、浙江、西藏等16个省、市、自治区的394名体育教师在线参与研讨,累计发帖2600余条。一、头脑风暴研主题,理清思路聚共识为准确把握研讨方向,主持团队围绕"教师不敢分层教学的原因""分层教学的时机与形式""分层教学中该如何组织不同层次学生学练"等3个主题展开了头脑风暴,反复研磨每一个主题,预设研讨  相似文献   

16.
杜杰 《体育风尚》2023,(8):80-82
运用逻辑分析法、文献资料、案例分析等方法,以双杠教学为例,探索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的课程理念。教会:双杠教学方法的创新化,勤练:双杠场地器材利用的合理化,常赛:双杠保护与帮助的必要性,从这三个方面阐述在双杠教学中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的具体尝试。教会是基础,勤练是升华,常赛是延伸。  相似文献   

17.
《中国学校体育》2014,(Z2):49-50
广播体操是中小学体育工作和体育教学的重点内容,教会学生做广播体操是体育教师的责任。然而,如何快速教会学生做广播体操,一直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体育教师为之付出许多精力和时间,常常是"又苦又累",但效果却并不好。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教授广播体操的传统教法进行了改革,归纳出新的方法与手段。  相似文献   

18.
“教会”是“勤练”与“常赛”的基础,也是“勤练”“常赛”的最终目的,而“勤练”与“常赛”又是“教会”的常用手段,三者之间互相影响与融合。本文尝试从“乐学”与“慧动”的内涵出发,在课的学练初期创设情境,指导学生“乐学”;学练中期结合“勤练”,引导学生“慧学;学练后期依托“常赛”,诱导学生“慧动”成长,以教师“善教”促进学生“慧动”,充分发挥体育学科综合育人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学校体育》杂志《案例研析》栏目自创建以来,不断摸索着对体育教育教学中的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有效的研讨,特别是以"动作"为基础展开的系列单元构建研讨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技能主题""大运动观""内容体系一体化""运动学习""动作技能"等的提出,为体育教学的科学化展开起了较好的引领作用。本期研讨的"转身"课时教学计划,更是让人感到欣慰,提出这样好的话题,显示出了一线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  相似文献   

20.
<正>小学一年级小朋友刚从幼儿园步入小学,很多行为习惯还未养成,他们还是一张"白纸"。对此,应该如何让他们"入门"体育课?体育教师如何才能上好体育课?对于这些问题,笔者认为,体育教师只有用心,才能"开好门"。一、开门第一件事:教会学生排好队一年级的学生进入正常学习、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