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冷链物流大数据实时监控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冷链"断链","信息孤岛",冷链"食品安全"等凸显问题进行分析,通过融合北斗导航、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先进信息技术,构建"四位一体"冷链物流工程管理技术体系,建立国家大数据分析中心和国家冷链物流大数据实时监控预警平台,打通物流信息链,实现物流信息全程可追踪,促进物流信息与公共服务信息有效对接,鼓励区域间和行业内的物流平台信息共享,实现互联互通。  相似文献   

2.
智能化冷链物流综合防控技术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强  傅少川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3):196-201
针对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设备技术落后、物流成本高和发生"断链"现象的问题,基于物联网、云计算技术建立智能化综合技术防控体系,核心功能包括实时监控、安全预警和食品追溯。在智能化冷链物流综合技术体系框架下,针对性提出三点相关建议和改进措施:提高冷链物流核心技术、多式联运促进跨区域冷链运输和发展绿色科技,实现冷链物流行业绿色健康、高效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雷丽梅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5):262+259-262,259
制冷技术是冷链物流系统的核心技术平台,是冷链服务品质的根本保证,针对这一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系统梳理农产品加工企业主导型、零售企业主导型、批发市场主导型、第三方物流型、平台型、租赁型、中央厨房型、全链条型冷链物流发展模式并进行比较。在互联网背景下,依托大数据技术构建现代信息共享平台,建立一种“城市大库”与“个人微库”通过大数据串接的“网络化、严标准、可追溯、高效率”的全链条式现代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物联网作为一种新兴技术,正以它的技术优势渗透到物流领域,改变着原有的行业形态。针对我国蔬菜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利用RFID技术、传感设备、GPS系统、GIS系统等物联网技术构建一套三阶段蔬菜冷链物流配送体系,使整个蔬菜配送过程具备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等技术特征。  相似文献   

6.
张扬 《华夏星火》2014,(11):54-56
当下,人们对手中的一杯奶越来越关注。在今年举办的享有冷链行业"达沃斯论坛"之称的2014国际冷链物流峰会暨第六届中美冷链物流会议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领导为率先获得《食品冷链物流追溯管理要求》国标试点企业授牌。伊利股份与国内其他29家企业率先入选,而且,伊利股份是唯一入选的乳制品企业。  相似文献   

7.
探讨苏北冷链物流发展的现状与特点,分析供给侧结构改革下的苏北冷链物流发展现状.提出促进苏北冷链物流发展建议,从制度上推进苏北冷链设施设备的融合建设,加强冷链信息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8.
为系统解决冷链物流生态系统中出现的供需不平衡、信息资源整合障碍、用户碎片化需求等问题,构建冷链物流平台生态系统的演化博弈和系统动力学模型,探究冷链物流平台生态系统主体间动态合作关系对系统演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冷链物流平台生态系统建设中:(1)政府监管部门保持一定的积极参与概率可使整个系统处于最优状态;(2)适当降低政府监管部门积极参与的成本可刺激平台企业高效发展;(3)着重提高平台用户入驻率可促进整个系统发展;(4)政府监管部门对平台企业高效发展的成本及平台用户进行基础交易的成本反应敏感;(5)消费者因素对平台用户入驻速率的影响最大。基于此,提出减少平台企业高效运行成本、加强与政府部门合作等建议,以促进冷链物流平台生态系统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冷链物流产业形成机理及其冷链物流产业发展潜力的评估方法,分析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建立冷链物流产业的解释结构模型,阐述冷链物流产业的形成机理,提出冷链物流产业发展潜力评估模型和方法,并通过具体实例说明该理论模型和方法的科学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冷链物流产业形成机理及其冷链物流产业发展潜力的评估方法,分析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建立冷链物流产业的解释结构模型,阐述冷链物流产业的形成机理,提出冷链物流产业发展潜力评估模型和方法,并通过具体实例说明该理论模型和方法的科学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高可靠性和预警概率的救灾预警系统是保障现代化发展免受灾害破坏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救灾预警系统无法挖掘出数据之间的相关信息。提出一种Android平台下基于多状态模型的高预警率物联网救灾预警系统,将各节点采集的数据传输到统一平台上,建立不同节点的多状态模型,然后在模型基础上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提取各平台多状态模型数据之间的相关信息,通过模型融合后的总体判决,实现预警。最后采用一组10节点的网络进行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基于物联网的多状态数据融合预警系统将正确预警率提高到了98%,远高于传统的65%,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根据传统的T.T.T.理论,在假设温度不变的条件下,推导出食品的腐败率与时间的非线性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惩罚函数和冷链物流节点选址模型。采用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通过一个算例证明了遗传算法可以有效解决冷链物流节点选址问题。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直接造成了对冷链物流需求的旺盛,促进了冷链物流业的迅速发展,但同时许多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针对我国冷链物流的现状,基于"互联网+"技术和产业融合理念,梳理出冷链物流与互联网产业融合的切入点与实施路径。结果表明,依据"互联网+"技术,逐步建立的"互联网+冷链物流"平台可以实现冷链物流封闭化运作与资源的优化配置,进一步推动冷链物流业健康发展。为此,需要通过进一步加大对冷链物流业的投入与建设,完善保障体系,促进冷链物流体系的完善与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带来经济、生态、社会等多方面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农副产品的多样化、新鲜度、营养性和安全性等方面要求也越来越高,应运而生的冷链物流,已成为农副产品物流发展的大势所趋,同时也对冷链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从基础设施落后,产业配套不全,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滞后,冷链体系尚未形成,冷链物流人才匮乏等几个方面分析我国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冷链物流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人们对生鲜冷冻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大,所以对冷链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冷链物流作为附加值较高的物流业务,还没有形成一套合理的理论体系,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笔者因此对我国冷链物流的体系做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对物联网中关键信号进行挖掘定位是下一代物联网技术发展的重点。在传统的物联网系统中,数据不分关键和非关键,每个节点的数据做单独处理,所以无法分级处理,达到较好的定位。提出一种多路径层进指导的物联网中关键信号挖掘定位技术,采用物联网技术将分布式系统下各个离散制造系统的终端数据进行统一收集和综合,通过多路径层进指导的方法对所获取的所有数据进行分类处理,提取关键与非关键,最终采用数据融合的方法实现精确定位。采用一组实际节点数据进行实验,结果显示,关键信号可以被精确挖掘定位,算法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21,(24)
当今社会人们对生鲜食品的需求逐步提高,生鲜食品商为了保证食材的安全不断优化冷链物流。某电商平台作为当下炙手可热的生鲜O2O电商平台,普及率之高,但在配送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风险,如包装不达标准、车辆易出现故障、冷藏温度易失控等。因此,某电商平台等涉及到冷链物流的企业如何解决以上问题、分析和预防冷链配送中潜在的其他风险,是文章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正>自2016年药品电子监管码系统停用之后,第三方药品追溯平台不断发展壮大,药品追溯码是药品追溯平台的核心数据以及溯源载体。药品追溯码是指为每件最小销售包装单位的药品赋予的独立标识标签,即"一物一码",不同的药品对应不同的编码,使得不同的药品均有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身份证"。追溯码普遍应用在药品的扫码查询方面,很少被应用于其他方面。医药仓储物流是医药企业自动化、智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对药品追溯码在医药仓储物流自动化技术中的应用进行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基于相互扰动多叉树过滤算法的物联网食品追踪方法,该方法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配合超高频射频识别技术(UHF RFID)作为食品追踪方法的记录载体,结合物联网技术适合解决大区域监控的特点,设计了食品正向追溯和逆向追溯两种追溯机制,食品安全追溯过程中,会产生数据冲突和数据冗余,采用相互扰动多叉树算法解决了数据冲突,借助基于Hashtable的冗余过滤技术处理RFID数据冗余。在以奶粉作为生产追溯对象的测试实验中,该追踪方法在进行食物追踪、多标签识别方面,可以实现大区域、大跨度的食品信息准确查询与追踪,吞吐率始终保持在0.6左右,同时也解决了冗余数据所引起的追踪方法负担过重的问题,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到2020年,初步形成布局合理、覆盖广泛、衔接顺畅的冷链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建立"全程温控、标准健全、绿色安全、应用广泛"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综合服务能力强的冷链物流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