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作为一名跨越式实验教师,在三年多的时间里,我以学习跨越式相关理念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为切入点;以构建跨越式的有效课堂为重点;以学生读写能力的提升为落脚点,积极投身于县教育局推行的跨越式创新实验。随着实验的深入推进,我把"精加略"教学模式的运用与实施作为一项重要课题来研究。"精加略"这一教学模式的实施是以单元为基础的,分三课时教学。第一课时要求  相似文献   

2.
<正>为了让校园书香更浓,师生文化底蕴更厚重,让读书成为师生的一种习惯,弘扬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充分展示教师读书活动成果,日前,江苏淮安楚州实验小学开展了以"青春作证:我读书,我成长"为主题的青年教师演讲比赛。  相似文献   

3.
<正>今年3月,我有幸参加了在苏州吴江区屯村实验小学举行的第13届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活动,此次展评活动要求教师不能使用多媒体,主题为"涵养基本素养,提升课堂品质"。以我之见,针对此次主题,一是重在考量书法教师的基本功,即自身  相似文献   

4.
<正>小学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几乎每节科学课上学生们都要进行实验,因为亲身实践体验比"接受式"教学好很多。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开展实验教学分"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三个阶段,简单谈谈自己的想法。一、实验前(一)准备充足的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器材就无法开展实验教学,所以在实验教学前,教师一定要准备好充足的实验材料。教师可以先试水实验,选择好合适的材料提供给学生,为实验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正>有人说,世界上最难做的就是人的工作,最难搞的就是以人为载体的"实验"。而我们教育工作者时时刻刻都在跟人——我们的学生打交道;每天做的都是人的"实验"。这句话,它既道出了教师工作的艰辛,又反映了教师工作的复杂性。正所谓:一年树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人的事业是世界上最难的事业。下面,浅谈我工作中是如何当好班主任的。首先,应该理解学生,尊重学生。记得任五(3)班班主任时,无意中发现我班学生写的一首诗  相似文献   

6.
姜存玲 《考试周刊》2014,(25):118-118
<正>在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主持的"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实验研究"课题的指导下,我校建立了三年级、四年级两个年级的实验班,在其基础上建构了以言语交际为中心的小学英语跨越式课堂教学模式。我有幸参与此项课题的工作,"跨越式教学"改革了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以语言知识讲解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构建了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相结合,以言语交际为中心的新的英语教学模式,大幅度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和掌握知识的能力。实验一年多  相似文献   

7.
<正>从教十几年来,一直很庆幸自己能够是一位语文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走进文学的殿堂。曾经与学生一起为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骨而喝彩,为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悲悯而感叹。可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面对形形色色的教改实验,也时常感觉到许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角色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改变,教师不再是知识的讲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也不再被动地学习,而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学中,我们应让学生从"学会"变成"会学",为将来适应"学习型"社会打下基础。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在教学中的做法和收获。一、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实验探究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开始的演示实验是教师做、学生看,在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基  相似文献   

9.
教师教育实验教学是师范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结合师范教育的特点和教师教育优势,以师范生专业能力培养为导向,改革实验教学模式,构建教师教育"443"实验教学体系;以实验课程体系建设为抓手,优化实验课程模块;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推动教师教育实验教学网络资源建设;积极借助机器人创新教育与教师教育网络互动平台,进行面向师范生专业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实践,凝炼教师教育实验教学特色,促进师范生的教师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一位教师对我说:"潘老师,我教了二十多年书,这个实验我从来没有做成功过."根据这位教师所讲,联想到类似情况可能在各地都存在.故借本刊介绍这个实验的做法,以避免教师在学生提问面前的槛尬景象.  相似文献   

11.
<正>有人说,我上好我的课,教好我的班,这就是我的份内之事,我把我的份内之事做好了,我就是一个好教师。但事实应该如此吗?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是与时俱进,日新月异。我认为教师的"份内之事"应由以"我"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的发展为中心。学生的明天是否精彩,学校的前景是否辉煌才应该是我们教师的"份内之事"。教师如何才能做好自己的"份内之事"呢?一、把学生发展作为是自己的发展,这也是一种责任心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实验教学是护理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1]建设一支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的护理实验教师队伍是其保障。而新进护理实验教师由于其刚刚步入高校的教师岗位,面临新的工作生活环境需逐步适应;同时初为人师,没有经过教学过程的锻炼,很难将自身所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以教师的身份"手口一致"地表现出来。为了尽快使新进护理实验教师进入大学教师角色,缩短适应期,本文以我校2013年秋季四位新进护理实验教师谢玉先等为例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3.
徐梓 《中国教师》2008,(9):13-13
<正>《中国教师》创刊5周年之日,也是我为她的"教海钩沉"写作届满1年之时。我与《中国教师》的结缘,是因为主编劳凯声教授盛情邀约我为"教海钩沉"专栏撰稿。当时他叮咛最殷的是,希望通过这个栏目,向广大教师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教育的知识,以提升广大教师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4.
对于探究性实验的研究大多着眼于建构实验模型,忽略了"探究"互动性的策略研究。文章从符号互动理论的视角出发,以高中化学《常见物质的检验》一课为例,研究探究性实验的优化策略,分别从"教师的主-客我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的主-客我互动"四个方面阐述探究性实验的策略,并提出相关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教师"是我们的身份,更是我们的职业,在"教师"面前冠以"光荣"一词,身份的高贵,职业的崇高不言自明;在"教师"面前加上"人民"一词,工作的性质,服务的对象准确明了。言外之意就是:我们是人民的公仆,我们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的肩上扛着民族的希望,我的心中装着祖国的未来,我的手中捧着孩子们的明天。"多么气势的话语,又传达出一份沉甸甸的教师职业责任感。"我的肩上""我的心中""我的手中"反复强调,突出了"责任"的重大;  相似文献   

16.
美国学者帕克·帕尔默教师观的基本思想是教师"真我"理念。为试图解决现代性危机下技术理性冲击所带来的教师内心失序问题,帕尔默呼唤教师"真我"的复归。教师"真我"是教师本体意义上的真实与完整,得益于教师充分的自我认识,指向自我本质的觉察和灵性的解放。帕尔默关注教师作为整体人的发展,在以人学为基础的教育视域中重新解读教师"真我",教师"真我"表现为以自身认同和自我完整为特征,以在悖论中把握统一为旨归。塑造教师"真我"是优秀教学的前提,关键取决于教师如何在职业生活中守护内部景观和外部景观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7.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学好物理知识,更好地利用它为人类服务,物理教学模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边学边实验"课型较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更优越的教学功能。一、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物理教学虽然有演示实验,但都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本来一开始学物理,由于有实验课,学生  相似文献   

18.
实验室的开放是相对过去的"封闭"而言。传统的力学实验内容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以完成现成的实验报告为依据,而实验报告全部规定了实验目的、实验步骤,甚至连实验结果也有说明,学生只需要依葫画瓢即可;在实验的时间上采用集中讲授、集中实验,在规定的时间内统一完成的方式;在实验的过程中,主要以教师"教"为主,学生照着实验教师讲的,或者实验报告上写的一步一步做就可以了,显然,"封闭"性实验无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无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达不到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一、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物理教学问题 1.不重视实验教学 众所周知,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这一点恰恰是物理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优越性.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经常是变"分组实验"为"演示实验",变"演示实验"为"讲实验",重实验结论,轻实验过程;学生埘一些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处理、实验中易出现的问题,不是通过实验得出来的,而是教师通过讲解帮助归纳、整理出来的.这使学生没有经历体验,导致他们感到学习物理枯燥无味.  相似文献   

20.
<正>初识·期待去年暮秋初冬阿鲁科尔沁旗的"语文主题学习"启动了,这是令人激动的时刻,而更幸运的是,我是实验教师中的其中之一。这激动与幸运一直持续一天,直到晚上躺在床上的一刻,还意犹未尽。"语文主题学习"这一名称,我是近期才知道的。那天,年部主任打电话给我,说将我定为"语文主题学习"的实验教师,弄得我一头雾水,竟然还想把它推掉。如今想起来,与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