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到灯塔去》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一部重要意识流小说。本文分别从小说中拉姆奇太太与拉姆奇先生及詹姆斯的关系来阐释女性的心理历程,指出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女性心理的矛盾所在,从而指出男权及恋母情结给女性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王伟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11):107-108
到《灯塔去》是一部意识流小说,它以完美与和谐的艺术形式充分展示了弗吉尼亚.伍尔夫非凡的文学功底。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视角,揭示了男权社会中两性相斥的现状,提出两性由相斥到相吸的途径,从而实现对女性价值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是现代主义文学先锋作家,其代表作《到灯塔去》是一部独特的意识流小说,其艺术魅力表现在“有意味的形式”、主要女性人物形象对照和两条行文线索并置三个方面,也体现出伍尔夫对和谐与平衡的向往和追求。  相似文献   

4.
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是现代主义文学先锋作家,其代表作《到灯塔去》是一部独特的意识流小说,其艺术魅力表现在"有意味的形式"、主要女性人物形象对照和两条行文线索并置三个方面,也体现出伍尔夫对和谐与平衡的向往和追求。  相似文献   

5.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经典意识流小说《到灯塔去》,小说通过拉姆奇夫妇集中展现了人类与自然、男性与女性的双重对立并解构这种对立,以期构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男女双性同体的理想社会。  相似文献   

6.
英国现代主义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对传统的全知全能型叙事模式进行大胆革新,并创造一系列叙事技巧来构建其小说世界。其作品《到灯塔去》表现出非常独特的创造性和开拓性。从叙事的时间艺术、多视角转换和间接内心独白3个层面来分析探讨《到灯塔去》的叙事策略及其产生的艺术效果,可以看出作品堪称意识流叙事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7.
通过探讨弗吉尼亚·伍尔夫《到灯塔去》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及其艺术表达效果,从情由景生、情寓于景、景引发思考三个渐进层次指出小说运用情景交融的叙事手法展现了生命与自然合一的主旨,使读者从"情中景、景中情"的交互意境中获得美的享受和对生命的感悟。  相似文献   

8.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二十世纪著名的现代主义小说家、文学评论家、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先驱。其小说代表作之一《到灯塔去》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大部分学者都从意识流写作技巧和象征手法方面研究这部小说,因此文章将从女性主义叙事学角度来分析这部小说,通过分析小说怎样通过叙事策略来体现女性话语权威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小说的内涵以及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9.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小说史上的一位重要女作家,也是英国意识流小说的杰出代表之一,而著名作品《到灯塔去》更是被公认为最能体现意识流思想的杰出作品。文章通过结合意识流的起源和发展,解读了《到灯塔去》这一作品中伍尔夫的意识流思想及意识流表现技巧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朱蕾 《考试周刊》2013,(88):25-26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现代派小说家中的代表人物.她的代表作《到灯塔去》是一部含义隽永的佳作,其完美的艺术形式、深邃的主题、诗化的语言,特别是丰富的象征主义意象值得读者仔细品味,领略其中无穷的奥妙.作为小说核心意象的灯塔尤其值得人们深入挖掘内涵.  相似文献   

11.
南朝乐府民歌中的爱情诗大多以女性口吻叙述,大胆、率真、炽烈的描写,体现了那一时期女性意识的张扬,但在对诗歌的解读中发现,男性形象始终在恋情中处于决定性的地位,男性的态度在恋爱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男性的异常态度,这些南朝女子一方的强烈追求不过是一场凄凉的悲剧性独角戏而已,爱情在这里很少能开花结果,取得圆满。  相似文献   

12.
从走上文学之路那天开始,陈若曦就不断地通过婚姻、爱情这些与女性密切相关的问题,探讨女性问题的各种形态。她从现实的女性境况出发,以女性特有的视角和感受关注着女性的出路问题、命运问题,并探寻着社会性别文化的实质内涵。其早期婚恋小说可以说是作家对女性问题的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贾平凹在创作中塑造了众多女性形象,其中的女性之关显示出“客体化、欲望化”特征。他笔下多次出现的女性“自残”现象可做多重解读。女性的群体性“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不仅表现为自觉顺从男权秩序,也表现在忍受“自残”之痛,以争取生存和竞争的筹码;为了反抗男权,女性通过“自残”的方式毁掉美貌,打破自身的欲望化特征,以保持个人尊严,或祭奠男权秩序下脆弱的“爱与美”。  相似文献   

14.
王安忆站在历史的高度,从社会的角度,用文化的视野在《长恨歌》中对女性欲望问题进行了理性审视,通过王琦瑶写了一个女人的欲、情与梦想在都市幻灭的故事。王琦瑶的性别遭遇和心路历程揭示:以男权文化为主导的话语体系和象征秩序对女性的诱捕、限制和排斥,以及对女性欲望的压抑、扭曲和扼杀,旨在说明女性欲望只有脱离男性欲望的想象性表达方式才能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5.
舒婷是中国新时期文学最杰出的女诗人之一,她的代表作《致橡树》是一首爱情宣言,颠覆了传统的爱情和传统的女性形象;传递了一种高尚美好的爱情,创造了一种鲜明的女性形象。《致橡树》风靡至今,离不开诗歌本身丰富的时代意义和精神,而当今的多种传播途径与方式也无疑为其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相似文献   

16.
当代女大学生的情感误区与情感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深入访谈和问卷调查 ,从女性的特定视角出发研究当代女大学生的恋爱心理。研究表明 ,女大学生存在着迷茫、困惑心理 ,依赖、依附心理 ,“爱情至上”及混淆友情与爱情等情感误区。因此要加强女大学生的情感教育 ,培养她们正确的恋爱观、独立自主的思想意识和理性的人格特点。  相似文献   

17.
徐淑是东汉末期著名的女性诗人.《玉台新咏》最早选注了秦嘉、徐淑的诗作.徐淑的诗文“往还曲折,具载诗中,真事真情,千秋如在”.她的爱情生活细腻,忠贞,炙热,永恒,成就了“夫妻诗人”的爱情佳话;其人格精神素雅贞静,行谊高卓,刚毅自立.她不仅是一个东汉末年卓越的女性诗人,更是我国女性觉醒的先驱,用真实行动捍卫了人的尊严、独立和光荣,对自己的爱情生活完成了一次理想的升华.  相似文献   

18.
调研当代女大学生的婚恋观发现,恋爱追求及时行乐,关注过程,轻视结果;择偶条件深受拜金主义影响;性观念开放,性行为轻率,对他人类似行为宽容;网恋态度理智中存有幻想。为此,高校应加强女大学生的婚恋观、性道德观、健康观、成才观等教育,进一步提高女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对未来人生的信心;同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陶冶女大学生的情操,升华其亮丽的人生。  相似文献   

19.
《呼啸山庄》通过两个家族的传奇历史塑造了四个熠熠生辉的女性形象。耐莉符合维多利亚时代男权社会对女性的要求,是"家庭天使"的典型。凯瑟琳、伊莎贝拉和小凯蒂则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追求爱情、反抗压制,既展现出强烈的女性意识,又透射出身处男权社会的思想矛盾。其间渗透着作者艾米莉.勃朗特的人生体验和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20.
《伤逝》、《倪焕之》、《寒夜》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反映知识分子生活的代表性作品。透过爱情婚姻这面镜像,可以窥见知识女性真实的生存及情感状态,三部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子君、金佩璋、曾树生为爱情进行了勇敢无畏的斗争,也一度取得成功。但在中国男权文化全面而深刻的影响和渗透下,女性的性别内涵往往被忽视或被误读,再加上她们自身的局限性,内外双重因素使得她们和爱人无法或不能处理好爱情婚姻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最终爱情婚姻与理想事业一起走向末路。她们的悲剧说明,从五四至20世纪40年代中期,尽管时代已经变化,但文化的变迁很小。中国还没有为知识女性走向社会营造文化、机会与道德认可的氛围,女性真正解放的道路依然漫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