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班固的《汉书·地理志》中,楚地历经时代更迭,其山川风俗与地域变迁,可略探其脉络。据《汉书·地理志》所载,汉时楚地地域范围北至荆山,南至衡山,囊括长江、汉江、云梦泽等水域,有南郡、南阳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长沙郡、汉中郡、汝南郡九个主要行政区域。楚地水系众多,以长江和汉江为母亲河,沿周边支流辐射,几乎每一郡县都有一条河流,有明确记载的较大河流三十四条,其中行程过千里的有六条;这里还是盐铁兼收的鱼米之乡,物产十分丰饶。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楚人形成了无千金之家的理财观和"信巫鬼、重淫祀"的鬼神观,与当时中原之地的礼俗有较大不同。  相似文献   

2.
赤壁战后,刘备占领了原东汉荆州的长沙、桂阳、零陵、江夏、武陵等郡,并从孙权那里“借”得南郡,荆州首府襄阳在曹操控制之下,刘备移治公安,故称“刘备荆州”(以下仍称“荆州”),以与原荆州有别。荆州的占有,打通了进军巴蜀的道路,不久刘备便攻占了益州,基本上实现了诸葛亮《隆中对》“跨有荆、益”,与孙、曹三分天下.鼎足而峙的战略设想,呈现出从荆、益兴师中原,消灭曹氏,一统天下,完全实现《隆中对》战略设想的可能。然而,事隔不久,荆州却被孙权夺走,刘备仅存益州一隅之地。章武二年(公元222年)蜀、吴“彝陵之战”,蜀军几尽覆没,刘备既无力再夺荆州,又无力与曹氏争夺天下,“复兴汉室”了。为此,古今许多学者在叹惜之余,作了种种评说:或  相似文献   

3.
二十年来,"黄州赤壁说"在史料论证方面占了优势,但并非十全十美,有必要为"黄州赤壁说"澄清两个问题:曹操是否从江陵出发,华容道是不是鄂州的华容。依据"官渡之战"命名规则,邾城附近的赤壁有资格担起"赤壁之战"大名。赤壁战役主战场在今黄州赤壁和团风镇,曹操不会向北逃跑,他必须走华容道(今湖北省潜江市境内),他必须奔赴江陵,因为江陵城关系到五个郡(南郡、武陵郡、长沙郡、零陵郡、桂阳郡)的命运。  相似文献   

4.
荆州刺史:……宋初领郡三十一,后分南阳、顺阳、襄阳、新野、竟陵为雍州,湘川十郡为湘州,江夏、武陵属郢州(按:点校本(《校勘记》曰:“‘武陵’各本並作‘武阳’,孙(?)《宋书考论》云:‘武阳当是武陵。’按孙说是,今改正。”随郡、义阳属司州,北义阳省,凡余十一郡。(第1117页) 雍州刺史,晋江左立。胡亡氐乱,雍秦流民乡多南出樊、沔,晋孝武始于雍阳侨立雍州,並立侨郡县。宋文帝元嘉二十六年(449),割荆州之襄阳、南阳、新野、顺阳、随五郡为雍州,而侨郡县犹寄寓在诸郡界。孝武大明中,又分实土郡县以为侨郡县境。(第1135页) 今按:据上文可知,宋文帝元嘉二十六年前雍州侨立于荆州之襄阳而无实土,至是年始分荆州之襄阳等五郡为实土襄州,而雍州之侨郡县则寄寓于五郡界。但志手荆州刺史条下载此五郡为襄阳、南阳、顺阳、新野、竟陵,而于雍州刺史条下载此五郡为褒阳、南阳、顺阳、新野、随。二处所载,四同而  相似文献   

5.
《汉书·地理志》中所载西汉时期的政区划分中,湖南占有四郡国(武陵郡、零陵郡、桂阳郡、长沙国),共47县.在这47县中,古今地名相同的有9个、与今地名相同但地点不同的有6个、与今地名有异的有27个、古有但今未延续下来的有5个.西汉时期湖南四郡国所辖的47县中,属于现在湖南省行政区划以外的有11县.其中广东5个、广西3个、湖北2个、江西1个.  相似文献   

6.
南越,亦称骆越,《后汉书·马援列传》注:“骆者,越别名。”它包括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七郡,即五岭以南直至今越南中部地区。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有户215448,口1372289。至东汉顺帝永和五年(公元140年),七郡有户375624,为前汉七郡户的1.7倍。口1931843,为前汉七郡人口的1、4倍(《后汉书·郡国志》对郁林、交趾两郡户口没有记载,著者暂按《前汉书·地理志》所载之数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7.
陶渊明《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诗,存在三个时空关系。主段居中,即述辛丑岁七月“夜行涂口情景。还江陵”桓玄幕府,非还西荆,非还南荆。起段触景追思七年前的甲午岁之行,未至西荆,惟至南荆。结段预言来日归耕养真,又系南荆。南荆亦称荆南,本在江陵以南荆州辖地,如东晋南部、天门郡、邢陵郡一带。诗中“南荆”,特指东晋武陵郡沅南县桃花源一带。  相似文献   

8.
郢州之名,始见于曹魏;据《宋书》卷三十七《州郡志》载:魏文帝黄初三年,以荆州江北清郡立郢州;后东吴亦设郢州。均语焉不详,辖域不定;且与当时两国政局之影响甚微,放立而旅省。“胡亡氏乱”后,南北对峙的各政权均于域内设置郢州;就南朝而言,发动于刘来,孝武孝建元年六月,割荆州之江县、竟陵、随、武陵、天门,湘州之巴陵、江州之武昌,豫州之西阳,且将南郡之州陵、监利二县皮属巴陵,设置郢州。自此,郢州之域始固,并延及陈代,且与南朝各代政局均有较为重大影响。本文试就其中的几个问题略作探讨,以求就正于师友。一、鄂州…  相似文献   

9.
《汉书·地理志》《后汉书·郡国志》都载有襄阳县、襄阳郡说,其实,这些都是后人羼入、误抄照搬之说。《通典·州郡七》说:"襄阳,汉中庐县地也。"《太平寰宇记·山南东道四》引《州郡志》说:"襄阳,汉中庐县地,汉初徙骆越人居之。"《三国会要》说:"《宋志》引《魏略》云:襄阳郡‘(魏)文帝立’。"这表明,两汉没有襄阳县、襄阳郡建置,襄阳县、襄阳郡的建置当起于曹丕。因《汉书·地理志》《后汉书·郡国志》影响太大,导致一些古籍以讹传讹,积重难返,亟需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10.
据《华阳国志·序志》载:“文学荆州刺史尹珍,字道真,毋敛人”;《南中志》载:“毋敛人尹珍,字道真,以生遐裔,未渐庠序,乃远从汝南许叔重授五经,又师事应世叔学图纬,通三才,还以教授,于是南域始有学焉。珍以经术选用,历尚书丞郎,荆州刺史,而世叔为司隶校尉,师生并显”;《后汉书·西南夷列传》载:“桓帝时,郡人尹珍,自以生于荒裔,不知礼义,乃从汝南许慎、应奉受经书图纬,学成还乡里教授,于是南域始有学焉,珍官至荆州刺史”。  相似文献   

11.
对东汉末年荆州所辖郡数,史料的记载不相同.<后汉书·郡国志>和<晋书·地理志>记载东汉末年荆州只有七个郡,但<后汉书>的<刘表传>和<文苑列传>以及<三国志>的<刘表传>和<赵俨传>等都明确表明此时荆州有八个郡.通过对相关材料的分析比较,笔者认为东汉末年荆州有八个郡,并对章陵郡的存在时间、辖境以及史料记载的郡太守作了考证.  相似文献   

12.
东汉酒泉郡延寿县城考李并成延寿县之名,始见于《后汉书·郡国志》“酒泉郡”条,而不见于《汉书·地理志》,知该县当为东汉新置的酒泉郡属县。该县位于何处?有的学者据《汉书·地理志》酒泉郡属县中有“天衣”而无“延寿”,而《后汉书·郡国志》中则有“延寿”而无“...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后汉书·郡国志》巴郡鱼复县下刘昭注所注扦关与南郡很山扦关相关史实的考证分析,认为刘昭所注“史记日,楚肃王为扦关以拒蜀”之文应置于南郡很山县条下,不应置于巴郡鱼复县条下。  相似文献   

14.
蔡伦的籍贯故里,《后汉书·蔡伦传》记载为桂阳郡,本无争议。自清代起,某些地方受《荆州记》等误本所导,始有过争议,后亦平息。现代因行政区划的变动,于1986年修编地方志时,桂阳县与耒阳市有过激烈争论,多年后亦趋于理性化。通过学术研究解开疑难,共享资源,是为上策。  相似文献   

15.
班固《汉书·地理志》主体部分为疆域政区,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然而由于史源不明,很多疑问长期困恼着研究者。传世文献中唯有《隋书·经籍志》记载班固取资天下计书以作《地理志》,然而此说无据可征。2003年湖南郴州苏仙桥出土了一批西晋木简,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西晋惠帝时期“桂阳郡上计阶簿”的存档副本,简文中所包含的很多内容可与《地理志》相比照,藉此可以证明班固《地理志》史源正是当时天下郡府所上计书。  相似文献   

16.
零陵地区,汉武帝元鼎六年(111)为零陵郡地。后汉移郡治泉陵。隋平陈,郡废,置永州。大业初年,又叫零陵郡。唐武德四年(621),又置永州。天宝初年,又叫零陵郡。乾元初年,又叫永州。宋亦称永州零陵郡。元为永州路。明洪武初年,改为永州府,沿明制,领一个州,七个县:道州、零陵、祁阳、东安、宁远、永明、江华、新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一九四九年十二月(据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二日上海《大公报》的长沙报道)设零陵专区,仍辖八个县:零陵、祁阳、宁远、东安、新田、永明、江华、道县。一九五三年,零陵专员公署废,并入衡阳专员公署。一九六二年十二月三十日经国务院批准,恢复零陵专员公署,领导原属衡阳专区的零陵、江永、道县、宁远、东安、江华瑶族自治早和原属郴州专区的蓝山县、新田县。共七个县,一个自治县。一九六五年划零陵、道县、宁远部分地置潇水  相似文献   

17.
《资治通鉴》把绿林起义发生的时间记在王莽天凤四年(公元17年),一般著述都采此说.然将《资治通鉴》和《汉书》、《后汉书》以及其他有关史籍加以对照,便发现《资治通鉴》把绿林起义定在天凤四年是有问题的.《汉书·王莽传》地皇元年(公元20年)载:"是时,南郡张霸、江夏羊牧、王匡等起云杜、绿林,号曰:下江兵."《后汉书·刘玄传》载:"王莽末,南方饥馑,人庶群入野泽,掘凫泚而食之,更相侵夺.新市人王匡、王凤为平理诤讼,遂推为渠帅,众数百人.于是诸亡命马武、王常、成丹等往从之,共攻离乡聚,藏于绿林中.数月间,至七八千人.地皇二年,荆州牧某发奔命二万人攻之,匡等相率迎击于云社,大破牧军."  相似文献   

18.
关于金城郡的始置,在东汉班固撰写的《汉书·昭帝纪》中明确说:“秋七月,……以边塞阔远,取天水、陇西、张掖各二县,置金城郡”。《汉书·地理志》注:应劭曰:“初筑城得金,故曰金城”。臣瓒日:“称金,最其坚固也,故《墨子》曰‘虽金城汤池’。”师古曰:“……以郡在京师之西,故谓金城。金,西方之行”(笔者按:五行说法,金主西方)。《汉书·地理志》又载:“昭帝始元六年置”(西汉昭帝始元六年即公元前81年)。“金城郡,户三万八千四百七十,口十四万九千六百四十八。县十三:允吾、浩(?)、令居、枝阳、金城、榆中、(?)罕、白石、河关、破羌、安夷、允街、临羌”。依《汉书》编写体例之说明,地理志云:“凡县名先书者,郡所治也”。据此,西汉金城郡的治所就是允吾。应劭注音“允吾”地名读作“(?)(?)”。 东汉金城郡沿革西汉所置,并略有缩小。据晋司马彪撰写的《后汉书志(郡国五)》载:“金城郡,洛阳西二千八百里。十城,户三千八百五十八,四万八千九百四十七。允吾、洛(?)、令居、枝阳、金城、榆中、临羌、破羌、安夷、允街”。首县仍是允吾。北魏郦道元在其《水经·河水注》条亦记曰;“允吾县,金城郡治也”。  相似文献   

19.
文章根据《汉书·地理志》和《后汉书·郡国志》所记载两汉郡一级户口数,估算出西汉元始二年嘉陵江流域有248 388户,有1 057 263口。东汉永和五年嘉陵江流域有297 015户,有1 119 986口。两汉人口的分布主要呈不平衡性和沿江分布的特点。文章还对涉及嘉陵江流域各郡的人口数量多寡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南朝齐刘澄之《荆州土地记》:“武陵七县通出茶最好”。按武陵,郡名,七县指临沅(今常德县、市地)、沅南(今桃源县地),汉寿(今常德县地)、龙阳(今汉寿县地)等处,都在洞庭湖西部,这一带早就以产好茶出名。 唐李肇《国史补》卷下:“岳阳有(氵邕)湖之含膏”,为天下名茶。(氵邕)湖,一名翁湖,在岳阳县治南。北宋范致明《岳阳风土记》“(氵邕)湖诸山旧出茶,谓之(氵邕)湖茶,李肇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