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工程材料》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工程能力是教学的首要目的。结合本校专业特点,对课程教学实践进行探索,旨在寻找更好的教学改革方法,充分发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本文从工程能力的定义出发,概述了《工程材料》课程的特点,分析了该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着重阐述了在教学方法、形式及与实践实习有机结合等环节中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探索化工专业实践环节教学,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化工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问题,进行教学实践与探索,通过更新实践环节教学方法、内容、手段等方法,使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以取得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张则宇 《文教资料》2011,(25):210-212
据企业反馈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实践能力相对较差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而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实现的,因此对实践教学的研究改进是非常重要的。作者通过对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的工程管理专业学生进行调查,根据学生评价结果分析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为高校实践教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课题针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常规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先进装备制造业对人才需求的问题,进行了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专业教学改革。通过构建以工程为背景的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和以“学看一干”为主线的专业认识实习教学体系,强化了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在实验课中增设障碍性实验、增加设计性环节、科研教学互动和大力支...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我校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特色、培养模式和教改实践的研究分析,发现加强专业教师工程师素质培养对专业特色发展可以起到促进作用。培养专业教师工程师素质可以提高其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鼓励教师到企业学习、锻炼,在进一步提高其工程实践能力的同时,还可以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有效促进产学研教的良性循环,进而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有竞争力的专业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教学实习是我校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计划中的十分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本文分析了教学实习过程中常见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提高教学实习效果的主要改革途径.教学实践表明,这些途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专业应用能力,使学生对随之而来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学习充满自信和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良好的实践教学平台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作为应用型较强的专业,构建面向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平台更是刻不容缓。为此,本文分析了我校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结合本专业特点,有机整合了校内实践环节和校外实践环节两个层次的实践教学内容,构建了本专业面向创新能力培养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并有效探索了平台之间相互运行机制和考核制度,共同提高地方院校大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二年级专业实习是石家庄经济学院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有重要作用。本文在介绍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基本情况及专业实习特点和特色的基础上,结合近5年在临城岐山湖实习基地的野外教学实践经验,总结了本专业在野外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希望通过专业实习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基础地质研究、教学方式等方面的改革,提高野外实践教学质量,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针对中医药院校制药工程专业的特点,在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提升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分析能力,运用对相关的单位操作实验进行优化选择的方式来进行操作。进而实现提高学生工程观念,强化计算机应用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提高制药工程实践课程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我校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培养模式和教改实践的研究分析,结合学科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设计了"以验证性实验为基础,以设计性实验为核心,以工程训练与科学研究为支撑,以综合性实验为补充"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就如何实施该体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面向新工科的实践教育体系改革是软件工程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分析了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育体系现状,对软件工程学科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研究,解决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实现新工科人才培养核心目标;研究软件工程学科实践教学平台,实现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软件设计能力与软件创新能力;研究软件工程学科实践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核心技术与系统工程能力,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  相似文献   

12.
工程化教育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力学课程体系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工程专业教育的工程化改革是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方向。以工程化为视角的土木工程专业力学类课程体系改革,要将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和实践能力作为出发点,在力学类课程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实践能力培养、教学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以期为培养合格工程师的目标的实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以来,国家对培养高质量各类型的工程技术应用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实践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文章从目前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出发,在现阶段用人单位对资源勘查工程毕业生的需求和要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提出了五条相应的教学改革方案和具体实施内容,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4.
《基因工程》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工程是生物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必须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重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为此,我们构建了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充分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强网络课程建设,改进教学方法等为内容的教学改革。既注重传授学生专业知识,更注重传授学会“学习”的方法,旨在提高基因工程课堂教学质量,从而满足生物工程专业和21世纪人才培养要求。  相似文献   

15.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工程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关键环节。分析了现行实践教学存在主要问题及其原因,结合我校办学定位和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就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实验内容、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影响学生工程化能力的几个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通过这一些的改革探索,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地球物理勘查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家级特色专业平台的支撑下,桂林理工大学对地球物理学和勘查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建设。提出“基础性、实践性、能力性、创新性”的专业特色培养目标,充实和丰富了专业课程体系,出版多本专业特色教材。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把探索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运用到专业教学实践中,建立了科研促进教学的互动机制。实践证明,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就业能力持续增强,逐步形成金属矿产勘探和工程水文地质勘探方面的特色与优势。  相似文献   

17.
实训基地是强化学生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此,结合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建设,详细介绍铁路工务工程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目标、内容及功能,并对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进行简要说明,总结实训基地建设的经验及效果。  相似文献   

18.
面向现代工程实际的制图类课程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立足现代设计方法和先进制造技术,面向专业,以突出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为目标,建立现代制图类课程新体系,组建复合型制图教学团队。同时,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基本技能训练、动手能力训练、计算机综合运用能力训练等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9.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的适应性,是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湖南科技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特点,构建了以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一个中心、三个层次、三个训练"的实践教学体系,强调了"强地质、宽专业、高素质"的培养特色.认为培养多学科多专业综合性创新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外向型国际化人才,将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未来几十年所不断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动物细胞与胚胎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其实验技术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和科学研究前沿。通过对近几年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和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剖析,发现运用原有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实验、实习方案等培养出来的专业人员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日新月异社会发展的需要,各个教学环节都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因此,为了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我们根据农学专业特色对动物细胞与胚胎工程实验教学进行了探索性的改革和实践。结合专业特色改革其实验教学内容,通过精选基础性实验,增加综合性、科技创新型实验,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且以学生为主,强化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同时引入研究生当实验助理,改良实验评价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升了实验、实习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