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内在片断"的阐述是塞拉斯批判"所与的神话"的重要环节,他的观点对心灵哲学中心身关系问题的研究有重要影响。塞拉斯通过分析"内在片断"概念力图对赖尔关于心灵的观点作有力的反驳。赖尔认为,把心灵视为形而上学的实体犯了一个范畴错误,心灵实体的"内在片断"和物理实体的外在片断属于不同的逻辑类型或范畴;即使存在这样的内在片断,也由于它们的不可观察性与私人性而无法在主体间被认识。面对赖尔的观点,塞拉斯引入了"琼斯的神话",他采用隐喻的方式,阐述了外显语言行为和语言概念之间的关系,表明了不论是对殊相概念的意识还是对抽象概念的意识,它们都是语言的事情,即塞拉斯的"心理学的唯名论"主张。他将心灵及内在片断视为理论实体,并且肯定了其理论价值,阐明了内在片断如何与观察语言以及物理世界的外在片断逻辑相关,促进了心灵意义的语言学转变。  相似文献   

2.
分析哲学家赖尔批判了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否认了独立的心的存在,将心灵还原为行为,具有一定理论价值,但同时也面临方法论和本体论上的困难。由于其包含了物理主义的本体论,故成为一种"无头脑"的心理学。行为主义如何对待精神存在的事实?这也正是唯物主义必须直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在身心关系的问题上,笛卡尔的二元论思想不论是在学界还是在普通民众的观念中都占据着主导地位,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但在吉尔伯特·赖尔看来,笛卡尔的这种二元论的观点是不合理的,他提出了"范畴错误"的概念来说明笛卡尔理论的错误,试图通过对与"心"有关的概念和陈述进行细致的分析,纠正原有的关于心灵概念逻辑中存在的错误。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沟通心灵的桥梁,是打开心扉的钥匙。教师与学生的交流除了口头语言,更多的是“心灵语言”。我曾认为自己是一个爱学生的人,但没想到我无意中的一句话竞伤了一个孩子的心。  相似文献   

5.
吉尔伯特·赖尔是牛津日常语言哲学流派代表人物,他认为哲学问题就是探讨日常语言的用法,而哲学问题所以产生正是由于哲学表达中混淆了日常语言所处的不同范畴.笔者认为,赖尔探讨的其实是语言和事项的关系问题,是承接于维特根斯坦的主题,其不同于大陆哲学的传统,但是依然没有向我们提供新的研究语言的方法和指向.  相似文献   

6.
相声是语言的艺术.语文教学不也包含大量语言艺术的成份吗?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相声讲究“学说逗唱”,我认为语文教学同样有一个“学说逗创”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从话语视角看,近70年来的语言政策研究可以分为4个阶段:话语阐释、话语批评、话语互动和话语规划。其中,话语阐释是一种实证性话语叙事,通过逻辑推理来解释政策现象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因果关系;话语批评更多涉及语言意识形态、权力和不平等问题,认为语言政策并不中立,而是为了维护主流群体的利益,应该寻求针对语言权利的补偿措施;话语互动认为语言政策是“多声部”的,政策的制定、传播和实施都涉及话语协商和利益博弈,政策主体会按照自己的需要“援用”政策话语,导致语言政策的“再语境化”;话语规划认为“政策即话语”,语言政策进程就是塑造、指导和影响人们语言观念的话语操作进程,其核心问题是确定哪些语言问题应受社会关注,哪些语言理念应写入政策文本之中,哪些意识形态应作为社会共识而传播,哪些政策话语在本地化过程中落实为具体措施。美国“英语促进会”(ProEnglish)致力于推动官方英语立法,这一机构的语言政策包括5个相互关联的环节:注意、创制、传播、援用和反馈,形成一个完整的流程模式,呈现出明显的话语规划特征。  相似文献   

8.
意志力诚然是读解活动得以进行的有力支撑因素,但一篇批评文章的读解,如果主要要靠意志力,这无论如何应是批评的一个缺失。追求批评文本语言的魅力,这当是批评家的真诚愿望。但是,我们的一些批评家,对批评文本语言的“魅力”,在理解上尚有不周之处。 按照我的理解,所谓批评文本的语言魅力,应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说服人的魅力,是理性的,简称“服人”态的魅力;一是感动人的魅力,是感性的,简称“感人”态的魅力。如果一篇批评文章,其行文具有坚实的概念基础,如果批评家的思想始终被置于逻辑的形式下完成其表述,或者换句话说,猜想与反驳的关系,始终跟批评文字的行进同步,那么这样的批评文章,其行文就有了某种运动感,运动着的行文循序渐进地持续发展,切实地走向它的终点。这样的批评文本,在语言表述上给人的总体印象是:推阐周匝,运演细密,思理清晰,文脉流畅。这就是批评文本语言的“服人”态魅力。批  相似文献   

9.
广义心灵哲学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我国意识论研究的现状、有关前沿自然科学和现当代西方心灵哲学的发展出发 ,提出了在我国开展心灵哲学研究的基本构想 ,认为 :在新的起点、以开放的视野大力深入开展对心理的哲学研究 ,既是我国哲学进一步发展的内在必然 ,又是人类生存现状所提出的客观要求。历史和现实所提供的难得机遇与条件 ,不仅能使我们缩小该领域的差距 ,而且还能使我们扬长避短 ,突破英美心灵哲学单纯从科学精神、语言分析出发只注重对心灵之“体”的研究的偏颇 ,把东方传统的从人文精神出发重视对心灵对于人的生存之“用”的探讨的优势继承过来 ,并加以改造升华 ,发扬光大 ,建立以心灵之“体用”为研究对象的广义的心灵哲学。文章还就其思想渊源、逻辑思路、应予研究的主要问题等阐述了看法。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育是什么?”这是语文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一个历年来争论不休的问题.工具主义语言观指导下的语文教育走向了单纯语言训练的误区.对话语言观认为,语言的本性就是对话,语言是对话的家园.在对话语言观的视域中,语文教育被看作是在语言中展开的对话活动,语文真正成为了心灵的栖息地。  相似文献   

11.
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关于“自我”概念的讨论,集中于5.6命题及其子命题,主要论述他所说的“哲学的我”或“形而上学主体”概念。通过考察各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当代解释者提出的各种观点,我们看到,只能在逻辑形式框架下讨论“世界”和“语言”概念,确认两者之间的逻辑链接点,才能真正理解维特根斯坦的真实思想。根据维特根斯坦在5.6命题表达的核心观点,自我处于一个界限上,自我本身就是界限,它规定了我们可以用语言去谈论和言说的范围。由于逻辑规定了可说与不可说的界限,逻辑概念与自我概念就是同一个概念,逻辑即自我。因此,维特根斯坦在书中所讨论的自我概念应当是一个逻辑自我概念。  相似文献   

12.
素质,通常是指人的自身存在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特征和内在的品质。在谈论“数学素质教育”的时候,首先存在一个对其定位问题,这就是数学教育与素质的关系以及数学素质教育的含义。目前,大致有以下两种看法:(1)不直接提出“数学素质教育”,认为数学教育与素质教育相...  相似文献   

13.
博丹对古典混合政体学说的批评是现代政治思想的一个重要起点。首先,博丹政体学说颠覆了古典最佳政体学说的前提。在他那里,以主权为中心的政体理论建立在一个“最高的建构性权威”基础之上,从而实现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整合。他的混合政体批判是他的这种政体建构的逻辑后果。其次,博丹的混合政体批判还建立在他对status civitatis和ratio gu‐bernandi区分的基础之上,后者则从根本上颠覆了古代的政体概念。  相似文献   

14.
语言起源,是一个令人感到神秘而又困惑的问题。恩斯特·卡西尔说:“语言的起源问题,在任何时侯都对人类心灵有着不可思议的诱惑力,人类在其蒙昧初开之际就已对此感到惊奇。许多神话都告诉我们,人是如何从上帝那里或靠着一个神圣的导师的帮助而学会说活的”。孔狄亚克曾以亚当和夏娃为例,对语言的起源进行过想象和推断,提出了自己的假说。摩尔根则悲观地认为:人们关心的语言起源问题“大家公认它是一个讨论不出结果的问题”。中国古代典籍中,有制作八卦的庖牺氏,构木为巢的有巢氏,钻木取火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巴赫金的“技术”思想出发,对其“复调理论”和“狂欢化理论”给予了定位,并对其表现出的“超技术(语言)”批评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在巴赫金的文论中贯穿着他对“技术”问题的思考,依次表现为他的“艺术中的技术”概念的提出,“超语言学”的理论经建构和他的“超技术(语言)”批评的实践,“复调”和“狂欢化”作为其中的代表充分体现了“超技术(语言)”批评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6.
诗史与心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史”是中国诗歌理论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范畴,它代表着传统诗学对诗的功能的体认,以及相应的批评原则。本文认为,“诗史”的提法客观上冲淡了诗人的主体性和抒情功能,主张以“心史”取代“诗史”范畴,以还原创作者的主体地位。以此来观照中国古典诗歌,将会开拓出一个较新的认识空间。  相似文献   

17.
罗素的多元关系判断理论在1913年发展成了较成熟的一种形态,它把对“逻辑形式”的亲知作为理解命题的前提条件。维特根斯坦对这个理论提出了数次批评,使罗素的想法陷入“瘫痪”,并最终放弃了这个理论。维特根斯坦的批评怎样驳倒了罗素的判断理论?时至今日,问题仍然没有公认的答案。“标准解读”曾认为引入“逻辑形式”导致了倒退问题,从而无法与罗素的分支类型论相容;新近的解读者们则将问题归纳为“命题统一性问题”。文章分别提出了这两种解读存在的困难,并给出一种新解读。  相似文献   

18.
语言与思维,语言与意义的问题,历来是哲学家们关注的问题。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是20世纪西方最有影响的语言哲学家。其早期作品“逻辑哲学论”及后期作品“哲学研究”已成为语言哲学的经典之作。他提出的“图像论”,“语言游戏…意义即使用”,等学说对译学研究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和深刻的指导意义。本文的目的旨在粗略梳理维氏前后期的语言哲学观,以前期理论为铺垫进而重点探讨后期理论对翻译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心灵的哲学求索与科学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心灵本性的求索,成为几千年人类文明的最高智慧。近代心灵哲学围绕身心二元论和身心一元论的分歧展开。以笛卡尔为代表的身心二元论认为身体与心灵分属不同的实体;身心一元论则认为不存在独立于身体的心灵,精神是物质构成的身体属性的一部分,心灵可以完全归结为生理、物理运动。当代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的进展,正从科学的意义上揭示心灵的本质。心灵是存在于、但又独立于身体的信息,其物理载体是脑中变化着的脑电流。参透心灵的信息本质,不仅带来思想观念的深刻革命;而且使人们得以展望生命科学技术一系列堪称梦想成真的未来前景,如“永生的生命”的可实现性,拥有自我、具有情感的人工智慧生命的出现,心灵“自我编号”的破译和心灵的自由释放,网界生命的出现,等等。  相似文献   

20.
论语言批评的逻辑起点孙文宪关键词文学批评学,语言批评,逻辑起点,言说结构如果说,文学批评在本质上是对文本的一种理论性的阐释,那么,逻辑起点的确立就是批评活动得以展开必不可少的前提,批评正是凭借着它才构筑了自己读解文本的思路,这是稍有理论思维经验的人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