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公共知识分子"论泛起于20世纪90年代."独立"是它的本质特征,"批判"是它的外部表征,做公众的"意见领袖"是它的根本要求.在对待知识分子与党的关系、与人民大众的关系上,"公共知识分子"同广大知识分子的立场是根本对立的.在当代中国,"公共知识分子"欲掌握"话语霸权"、成为独立的"意见领袖"的"最热切希望"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2.
《邢台学院学报》2014,(3):59-61
葛兰西在《狱中札记》这部巨作中,不仅确定了"知识分子"概念的"最大限度"界线,并特别提出"有机知识分子"概念,同时指出知识分子在实现文化领导权过程中的关键性作用。由葛兰西知识分子理论可以看出,中国社会的知识分子在不同时代完成着各自特殊的历史使命。葛兰西知识分子理论对于当今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也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非常高兴再次来到南开中学.我今天讲的题目是“青年知识分子应该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知识分子是社会的中坚,应该引领社会前进.同学们还在学习,但是你们将来一定会成为社会的中坚,所以今天就想和大家聊聊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一系列演讲中,萨义德对知识分子提出许多富有启示的见解.他认为,知识分子不仅直接对公众说话,还为公众提供观点、态度和意见.在他看来,边缘人的社会角色,更能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业余者的职业特征,既保持了知识分子的独立性,又可对社会现象进行道德评判;而敢于对权势说真话,则是知识分子的比较基本的辨识标志.虽然萨氏之论没有启人心智的体系建构,某些观点缺乏必要的论证,但我们应该珍视他的这份信念.  相似文献   

5.
对于倡导将哲学三分的人来说,二元论应当受到强烈谴责,那么,仅仅将葛兰西的知识分子思想看作是"有机知识分子"与"传统知识分子"的简单对立,是对其思想解读的偏离.确切地说,在葛兰西那里存在着传统的知识分子、有机的知识分子和批判性的有机知识分子的区分.只有联系他划分三类知识分子时所产生的五个特殊难题,才能更为深刻地阐明批判性的有机知识分子这一概念.这些难点包括:(1)意识的本质源发于批判的有机的知识分子的活动;(2)保守主义的传统的前景;(3)这种知识分子在可能的接受人中所担当的角色;(4)智力工作者的概念;(5)特殊原则所导致的人文主义及全球认知前景的替代物.这些源发于葛兰西对批判性的有机知识分子角色探究时的五个被争议的问题至今仍被关注:首先,批判的有机知识分子的智力行为的接受人缺乏理解的基础何在?其次,这种采用马克思主义术语的知识分子的观点在今天是如何兴起的?  相似文献   

6.
知识分子作为中国社会中一个特殊群体,不仅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也扮演着独特的角色.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过程中,中国的知识分子作为政治参与的重要阶层,它对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带来重要的影响.但是知识分子在政治参与中,也会出现功利性趋向和积极性降低等问题和不足.面对这些问题和不足,应该努力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进一步完善知识分子的政治参与机制,提高他们的参政议政能力,推动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7.
知识分子不是一个“阶级范畴”,它只表明某些人具有一定科学文化水平,具有脑力劳动的性质。什么人是知识分子?一般而论:凡是具有一定文化科学和技术知识,靠自己的知识技能为社会服务,靠此取得报酬谋求生活的,都叫知识分子。一、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知识分子不是一个独立的阶级。在有阶级的社会里,它是分属于不同阶级的一个阶层。  相似文献   

8.
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现实反思与理想诉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师作为知识分子在三个方面存在不足:公共意识淡泊,退避公共文化而专注学科教学技术;精神倦怠,习惯世俗生活;屈从权威,缺乏社会批判意识.为重建其知识分子身份,教师应该在三个方面作出努力:拥有公共情怀,引领社会文明;为理想而生活,追求精神独立;代表社会良知,参与社会批判.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与“教育先行”的科学论断,为我们党在知识经济时代确定未来知识分子工作的政策提供了价值坐标。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中先进科学技术的代表,是开拓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我们在提高知识分子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的同时,必须完善分配制度,将知识贡献与价值分配有机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0.
人文知识分子在当下中国社会究竟该如何定位,是做一名专业的学术研究者,"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还是"以笔为旗"、继续发扬知识分子的社会批判的传统,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当代人文知识分子。本文尝试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的有关理论与实践经验,提出个人的看法,那就是知识分子应当扮演学者或思想者,但无论扮演哪种角色,都应该将二者结合起来,或成为"有思想的学术",或成为"有学术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从"知识分子"的概念出发,表明"知识分子"作为一个难以明确界定的概念在历史发展中和不同的人之间具有多种不尽相同的阐释,其中重点考察葛兰西的"有机"知识分子理论;在了解"知识分子"概念的历史变化的前提下,尽量从葛兰西的政治革命斗争背景出发,理解"有机"知识分子理论在争夺文化领导权上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青年知识分子成长中的一个根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5周年。毛泽东同志在这个讲话中提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我们要为人民大众服务,“就必须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毛泽东选集》1991年版,第3卷第857、856页)这一著名论断曾经对解放区和新中国的文艺工作者和知识分子的成长产生过巨大的历史作用。今天,我国知识分子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这个问题是否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呢7回答是肯定的。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中,只要还存在着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知识分子就需要注…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现代知识分子是现代中国革命的大脑.中国革命的成功从某种程度上取决于现代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在中国社会传播的深度与广度.由于知识分子尤其是那些有独立思想人格的知识领袖对于中国社会的不同认识,致使他们在革命大潮中不可避免地分化,无意中充当了某一阶级的代言人.但他们作为当时社会的牛虻与医生体现出来的精神却有着恒久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萨义德的《知识分子论》中,他以自身特殊的双重身份去看待政治和社会,强调知识分子的流亡和边缘立场,因为这种立场能够给人们以观察社会和思考人生的自由空间,而真正的知识分子应该是自创而非依附的,因此他们的写作也应该是自由的。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社会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知识分子完成了自我蜕变和成熟,对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知识分子是社会的"眼睛",是公众的"代言人",这种公共性可以说是知识分子的"神".但由于当今社会的转型和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知识分子的公共性正在日趋衰弱,我们必须通过提高知识分子待遇、完善知识人才评价体制、倡导学术独立等重建知识分子的公共性.  相似文献   

16.
在萨义德的《知识分子论》中,作者以自己特殊的双重身份和视角去看待政治和社会,强调知识分子的流亡和边缘立场,因为这种立场能够给人们以观察社会和思考人生的自由空间,而真正的知识分子应该是自创而非依附的,因此他们的写作也应该是自由的。  相似文献   

17.
张婉霜 《文教资料》2013,(33):102-103
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虽然具有对立或紧张的关系,但是同样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社会角色和精神生活。一方面,其隐逸性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提供了自我调适的选择,从而隐居不仕。另一方面,其自由性又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开辟了悠闲适意的精神乐园。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正是在儒道互补中寻找精神的平衡点,从而达到了进退自如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8.
作为"读书人",传统的"士"由于其独特的身份而享有种种特权,现代的"知识分子"作为公民则与其他社会成员平等地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中国读书人从传统到现代这一转型的核心则在于"职业化",也就是以创造和传播知识文化为其职业的人被叫做知识分子.虽然源于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本质区别,传统的士与现代的知识分子存在着某些重要的不同,但是从精神血脉和文明传承方面讲,二者又在同一种历史传统中,所以与古代的士一样,今天的中国知识分子同样需要在谋道与谋食、优秀与成功、创造与时尚、君子与小人之间做出选择.  相似文献   

19.
魏娟 《考试周刊》2008,(9):228-229
在历史语境中,知识分子的社会角色在不断地寻找定位.当下中国,重新把握话语权,避免失语与疯狂两种困境,更好地继承和发展知识分子的批判性是当代知识分子的使命.  相似文献   

20.
受中国传统社会政治制度、科学制度、儒家思想的影响,传统知识分子在人格结构上表现出依附性与参与性的特征,与西方知识分子的自由性、独立性的特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面对现代化的冲击,许多中国知识分子失去了精神上努力的方向。在中国行将步入21世纪的重要时刻,中国知识分子应承担起自身的文化使命与社会使命。而要建立起包含终极关怀的文化体系与社会批判体系,必须首先建立起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对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独立人格的历史迷失的反思,则是现代知识分子独立人格构建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