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早先就知道著名的“市长教育家”朱永新,有幸在2005年4月听了他的报告,感受了他的新教育实验。朱永新的新教育实验会让有理想、有抱负的教育者热血沸腾、激情澎湃,他为新教育展示了美好的未来和前景。“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是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新教育实验为什么是为了一切的人而不是为了一切学生?新教育实验认为教育包含人类生存、生活和发展的全部,它是一个大概念,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也要关注教师,关注一切和教育有关的人。新教育实验为什么强调为了人的一切而不是学生的一切,新教育实验认为,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朱永新,全国政协常委,苏州市副市长,苏州大学教授。2002年,由他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新教育实验推出后,在教育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四年来,全国已有503所学校、13个实验区、5万名教师积极参与了新教育实验。由新教育实验催生的“教育在线”网站现已有18余万会员。2006年10月28日,在山西省小学校长协会第五届年会上,记者见到了特邀而来的朱永新副市长。  相似文献   

3.
新教育实验主持人、苏州大学博导朱永新教授在《理想课堂的“三性”》一文中说:“‘构筑理想课堂’是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行动”。他认为,理想的课堂应该有三个要素:真实性、兴奋性、有效性。朱永新教授说:“其次就是它的兴奋性,在课堂里看到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它不兴奋起来,它就很难,所谓的自然,自然我觉得是一种属性,包括个性,它本质也是真实的,  相似文献   

4.
2000年朱永新的一本专著《我的教育理想》在全国掀起了“理想教育”旋风:2002年,他又推出了《新教育之梦》,主持开发了“新教育实验”,再次激起了“新教育”热潮。近日,受《教师博览》编辑部的委托,笔者就“新教育实验”的话题对朱永新教授进行了采访(△为采访者○为朱教授)。  相似文献   

5.
关于“朱永新”及其主持的“新教育实验”的报道已经是不计其数,加上知名度和美誉度双高的“教育在线”网站,我们作为旁观者似乎能够窥见朱永新作为学者对“新教育实验”的厚爱与厚望。“新教育实验”不仅承载着朱永新对教育的理想,它还是朱永新学术价值的重新认识的体现。2006  相似文献   

6.
要刊速递     
《天津教育》2011,(10):2-2
2011年第9期 朱永新:教育要给人幸福 作为新教育实验的发起人,朱永新认为,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让人成为他(她)自己,一个完整的自己。然而,目前的教育过于功利,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教育实验在全国许多中小学蓬勃展开, 朱永新的名字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熟悉。在不少一线教师的心目中,“朱永新”这三个字意味着一股教育激情、一份教育诗意、一种教育理想;而我认为, “朱永新”更意味着一次又一次的“教育行动”,因为朱永新在阐释新教育实验的价值取向时有一句掷地有声的话:“只要行动,便有收获。”  相似文献   

8.
闲暇之余,有幸拜读了博士生导师、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的《新教育实验》,受益匪浅。他开展的教育六大实验行动非常切合实际,其中,我对"聆听窗外声音"这一项实验感触颇深。  相似文献   

9.
2003年7月21日至23日,“‘新教育实验’2003年首届研讨会”在江苏省昆山市举行。来自全国十几个省市的4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通过两天紧张的学习、讨论与观摩教学,与会人员对“新教育实验”的理念、行动有了比较深刻而形象的认识。“新教育实验”的发起与主持者,是苏州市副市长、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朱永新教授。2001年朱永新出版《我的教育理想》一书,在教育界掀起了一股“理想旋风”。2002年,朱永新和李镇西等人一起,开始了将理想付诸实践的行动——“新教育实验”。据介绍,“新教育实验”以“追寻理想,超越自我”为目标,核心理念是“为…  相似文献   

10.
集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与苏州市副市长于一身的朱永新先生,因其《我的教育理想》《新教育之梦》《创新教育论》《享受教育》等著作的相继发表和“新教育实验”突飞猛进式的发展,被人视作当今教育上的一匹黑马。走进他的心灵世界和实验视野,窥到的是一道异常绚丽的教育风景。  相似文献   

11.
在2005年12月24日--25日召开的“北国之春——全国新教育实验与教师专业化成长研讨会”上,记者与“新教育实验”总课题组负责人、全国政协常委、苏州市副市长、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朱永新教授首次会面。由于会务繁忙,他只抽出了短短10分钟与记者交谈,未能触及中国基础教育及“新教育实验”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殊为憾事。但他对教育理想的执著追求,对“新教育实验”的满腔热忱,以及雷厉风行的工作方式,在这短短的10分钟内表露无遗,给记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2006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这位穿行于政府官员和著名学者之间的教育理想者和实践者,在百忙之中再一次接受了记者的采访。[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本期独家策划,我们将目光投向一项民间的教育改革实验。2002年9月,一项名为“新教育实验”的教育改革在江苏省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正式启动。这项教育改革实验的发起人与主持人,是一个叫朱永新的人。当时,他的身份是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同时还是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中国大地上推进教育改革的官员和提倡教育创新的学者大有人在,但朱永新推行的新教育实验与众不同,他的新教育不仅足先进理念与实践的结合、与师生实际的结合,更是教育理想成功从书斋走向现实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河南教育》2005,(2):18-18
著名教育专家、教育部新教育实验课题组总负责人朱永新教授不久前在南京呼吁,高中应取消文理分科。  相似文献   

15.
在2005年12月24日~25日召开的“北国之春——全国新教育实验与教师专业化成长研讨会”上,记者与“新教育实验”总课题组负责人、全国政协常委、苏州市副市长、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朱永新教授首次会面。由于会务繁忙,他只抽出了短短10分钟与记者交谈,未能触及中国基础教育及“新  相似文献   

16.
"新教育实验"的内涵与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永新,男,1958年生,江苏大丰人,先后求学于江苏师范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日本上智大学,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心理学、教育哲学、教育管理等。历任苏州大学教育科学部主任、教务处长,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台湾《本土心理学研究》顾问等职,现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常委、教育部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苏州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笔耕不辍,出版了《中华教育思想研究》《困境与超越——当代中国教育述评》《心灵的轨迹——中国本土心理学论稿》《我的教育理想》《新教育之梦》等著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主编《当代日本教育丛书》等30余种,并主持《新世纪教育文库》的编选与出版工作。多次主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及省级研究项目并多次获奖,被评为《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度人物、“科学中国人(2004)年度人物”。由他发起并主持的“新教育实验”已经在全国200多所学校展开,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引起众多媒体的关注,赢得了极好的口碑。为了对“新教育实验”有一个更为全面、真实、深入的了解,我们特别约请朱永新教授对“新教育实验”的核心思想作一个大致的介绍。  相似文献   

17.
《青年教师》2006,(2):F0002-F0002
2005年12月23日,苏州市副市长、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朱永新教授应邀再次来吉,并在吉林市市委会议中心作了“新教育实验”报告会。  相似文献   

18.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朱永新开始了他的新教育研究.身为苏州市副市长的他,还担任着苏州大学教授、民进中央专职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等职.朱永新在他的著作<新教育之梦>中,阐述了他的教育理想,分别是: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理想的父母这十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正朱永新,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市副市长。在中国众多的市长中,朱永新是学教育、研究教育、主管教育的第一人。因其《我的教育理想》《新教育之梦》《创新教育论》《享受教育》等著作的相继问世和"新教育实验"突飞猛进式的发展,被人视作当今中国教育上的一匹黑马。近期,我拜读了朱永新教授《改变,从阅读开始》的文章,文章主要包括:阅读  相似文献   

20.
教育是育人的事业。教育的最高镜界是形成自我教育的人格。                        ——朱永新  我敬佩朱永新,不是因为他是市长,也不因为他是教授、博导。我敬佩朱先生,仅仅因为他的教育理想,因为他的教育信念。因为他的教育危机感和教育忧患意识。于是,朱先生成为我现阶段的偶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